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增展  陆晓明 《现代传播》2022,(10):162-168
以拼多多平台的网络直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SPSS软件对拼多多的网络直播效果进行分析。将直播效果维度分为品牌感知、兴趣互动、连接沟通、购买行动、体验分享,选取使用频次、主播信任、消费实惠、愉悦满意、用户影响为自变量。研究认为使用频次正向影响品牌感知、兴趣互动、连接沟通和体验分享,对购买行动影响不显著;主播信任正向影响效果的所有维度;消费实惠正向影响品牌感知、兴趣互动和购买行动,对连接沟通和体验分享影响不显著;愉悦满意对效果所有维度有正向影响。为了使研究结论更为客观、完整,文章利用人际关系裂变推荐,对拼多多15名深度用户开展深度访谈,根据深度访谈的结果对问卷调查的结论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图情领域近30年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基于LDA模型对文献摘要进行主题分析,并对各个主题的热点及趋势做出分析发现,图情领域中与虚拟现实相关的论文主要分为5个主题:数字文化遗产、图书馆服务、信息资源、用户体验、信息系统管理。基于各个主题当前的研究现状,图情领域VR研究的未来发展应持续探索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和传承研究,促进VR技术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研究,加强VR信息资源及应用场景建设研究,推动以用户为中心的VR技术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柯林斯的观点,人们的互动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个人之间不断接触而延伸的仪式链。不同于泛娱乐化的主流直播,学习直播中少有直接互动,那么,学习直播是否具有情感体验?本文使用深度访谈法和网络观察法的研究方法,以互动仪式链为框架进行检验,发现学习直播满足互动仪式链的要素。在满足互动仪式链的条件下,分析学习直播对用户的情感体验,总结出学习直播的特征、制约性因素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VR、VR新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对传统媒体转型的影响冲击:新闻内容选择上强调"用户需求",不管是360度"浸入式"报道视角的转变还是培养具有媒介素养的全能型人才,很大程度上需重建新闻传媒业的规模架构。VR新闻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尚未成熟,存在操纵公众的新闻伦理风险和泛娱乐化的倾向。国家将继续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领域的融合发展,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技术创新、渠道取胜、体验至上,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VR新闻未来的发展必将超乎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5G技术赋能下的新闻传播业将迎来重大变革,新闻传播原有的模式和格局将被打破.短视频新闻的异军突起,智能5G+VR的全景直播新闻常态化,从新闻内容生产、新闻网站建设到新闻内容呈现,都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此过程中,短视频成为人工智能的风口,其发展能满足全球用户的社交欲望和社交需求,视频化成为新闻传播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周璐 《传媒》2017,(18)
近年来,传媒巨头纷纷进军VR新闻领域,如CNN推出VR新闻平台,谷歌推出1000万个VR眼罩,国内重要会议也陆续开始了VR直播,而《纽约时报》VR新闻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2015年11月,《纽约时报》正式启动VR新闻内容生产的项目,并推出VR产品——NYT VR,制作了《流离失所》VR新闻产品,报道叙利亚战争导致儿童流离失所的新闻,该产品有效增强了传统新闻的体验感和可视性,用户可以结合自身喜好来调整视频角度、声音等内容,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随后,《纽约时报》开始尝试扩大VR的新闻应用范围,如2016年"寻找冥王星的冰冻之心"项目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VR新闻方面的探索为我国传媒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它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8.
“沉浸式阅读”是伴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的新兴阅读方式,借助丰富的内容叙事和场景呈现打造多感官的阅读体验。国家图书馆打造的“《永乐大典》VR全景文化典籍”项目,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古籍文献阅读服务相融合的应用创新。该项目以“时空重构”铺陈宏观全景视野,微观叙事注重细节“形神兼顾”,打造了“入幻出实”的古籍历史美学,并通过布局主题宣传矩阵实现了富媒体化传播,今后将强化“内容为本”、探索“共享体验”、开拓“合作运营”,在选题、叙事、场景、服务和渠道五个维度继续深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图5。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直播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驱动因素,有利于了解用户交互行为发生的机理,从而助力直播电商领域的持续发展。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的逻辑框架为基础,结合直播电商具体情境,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构建直播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建模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心流体验与交互氛围正向影响直播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交互意愿,感知风险反之,其中,心流体验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感知有用性与感知风险,交互氛围影响相对最弱;技术促进性与信息交互意愿对直播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交互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佳  王雪莲 《青年记者》2017,(26):41-42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迅猛发展,手机直播APP呈井喷之势.其中,聚集了众多帅哥美女、草根偶像、才艺达人的秀场类直播尤其受到年轻人追捧,用户数量大、黏性高.用户通过购买虚拟礼物赠送主播,创造了网络直播的“吸金神话”.“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人,他们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本文对观看网络秀场直播用户的需求进行剖析,并揭示掩藏在狂欢体验下的不良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秦秀宇 《传媒》2018,(14):37-38
VR技术凭借其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征和优势,突破了人们传统的感知范围,引领人们逐步进入虚拟现实世界,广受用户喜爱.近些年,VR在各领域被广泛尝试和使用,如VR+新闻、VR+电影、VR+教育、VR+游戏、VR+展览等.在VR产品中,用户只需佩戴VR设备,就能进入VR创作的虚拟空间之中.正因如此,VR技术在纪录片领域也逐渐得到重视.凭借沉浸式、现场感的独特优势,VR为观看纪录片提供了更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彰显了纪录片追求真实、反映真实的初衷.VR技术正对纪录片制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文章阐述了质性研究方法的内涵和特点,例举并分析了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访谈研究法、参与观察研究法、扎根理论研究法的特色和做法,提出了对质性研究方法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若干思考:质性研究方法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运用需要研究者提高感知反思能力、自我体验的敏感程度,综合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根据质化研究需要的广度和深度,结合焦点团体访谈和个人访谈,并且长时间地关注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SICAS模型对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阅读推广的指导价值,基于SICAS模型提出包含需求辨析、兴趣激发、深层交互、体验分享4个模块的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阅读推广思路,并探索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阅读推广策略,即精准绘制用户画像,提升用户感知度;打造多元直播模式,深耕推广内容,激发用户参与兴趣;营造社交互动和情景互动场景,提升用户阅读体验;打造品牌栏目,激励用户扩散分享。  相似文献   

14.
以直播为媒介的平台实践对消费者和企业的互动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梅罗维茨的场景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和虚拟民族志观察对图书直播场景中的互动实践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主播身份调试与场景调性冲突、直播主体间有效互动缺失、把直播作为关系连接的长线思维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进而提出UOP整合,优化主播结构;重视直播社群建设,运营私域流量,搭建关系连接渠道;以强互动增强用户体验价值的互动模型和创新思路,以期从理论层面增加场景研究的丰富性,并为提升图书直播互动效果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播电视访谈类直播节目以其直观快捷、感染力和参与性强的特点成为广播领域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中,广播访谈节目因其不需直面受众,谈话自由度大等优势,倍受青睐。如何做好这类直播节目?如何在众多的栏目中拥有自己的特色和长久的生命力?笔者想以自己做广播访谈节目的经验与心得和大家探讨、交流一二。  相似文献   

16.
关超 《青年记者》2016,(8):38-39
未来记者将是“用户体验设计师”,这是Quartz的资深编辑利奇菲尔德在第十六届数字新闻大会期间的一次访谈中提出的.他认为,在数字世界,每个记者都将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记者需要考虑读者喜欢阅读什么样的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阅读,以及怎样可以让读者分享内容,等等. 在媒介融合时期,记者的转型一直都是业界和学界讨论的话题.长久以来,为实现更好的全媒体传播效果,记者的转型多偏向掌握跨平台的工具使用技能.但是在新闻生产环节,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工具和更细分、更专业的媒介消费群体,这类转型已显现出一定的“去专业化”弊端,在生产信息时略显捉襟见肘.随着包括Quartz在内的美国数字新闻业在近几年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许可以为记者探索转型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6,(15):51-54
近两年,国内在线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成为全民关注议论的现象。本文站在信息传播形态变迁和交互方式变革的角度,通过引入场景传播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网络直播所展现出的场景化精准传播理念:传受双方信息适配实现着个性化服务,更具深度的交互体验促使直播与社交融为一体,全景直播技术的运用深化了用户时空一体化的体验。随着未来直播内容专业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运用,网络直播将朝着场景化方向深入发展,颠覆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和信息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地图App竞争愈加激烈,产品趋向同质化,提升移动地图应用的用户体验成为吸引并留存用户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感知示能性理论框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3款主流的移动地图App的版本迭代数据进行编码,从而将感知示能性与移动地图App的具体功能对应起来,并借鉴相关理论对用户采纳和使用移动地图App过程中的需求与感知示能性进行理论映射,构建了移动地图App中的“需求-感知示能性-功能”框架,揭示移动地图App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维度。该研究有助于提升感知示能性理论在信息交互领域的情境化探索,并为当下主流的移动地图App用户体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索视频网站中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规律,为改进弹幕系统功能设计、多维度提升弹幕用户体验、优化弹幕视频网站环境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综合使用经验取样法和事后访谈,探索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关键过程、情感变化及二者之间的潜在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弹幕用户的信息规避过程模型。[结论/发现]弹幕用户在浏览弹幕过程中的信息规避行为及情感由“注意触发-消极主导”“评估判断-趋于平静”“行为反馈-积极居上”“深度体验-从容应对”四种状态阶段构成,同时受信息、感知、能力、行为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地,用户的弹幕信息规避包括完全性信息规避和选择性信息规避两种行为,且各自具有不同的规避策略。[创新/价值]拓展了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结构,从过程视角丰富了对于弹幕信息规避机制的理解,并为弹幕视频网站优化功能设计提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20.
“网上世博会”为观察新媒体与使用者的体验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本研究采用严格的深度访谈研究方法,辅以参与式观察,分析了使用者关于“网上世博会”的体验行为及其评价,进而探究影响其体验和评价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者的体验呈现出知晓程度不高、涉入程度较浅的特点,评价则呈两极化趋势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心理因素则是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援引“使用与满足”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