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华 《考试周刊》2011,(10):147-148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高中政治新教材《经济生活》模块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部分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智的消费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在第三课第一框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和形形色色的消费行为后,  相似文献   

2.
《中文自修》2004,(2):9-12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母亲这样的女人》。这篇课文放在第一单元里面,我的感觉是——“一抹亮色”。为什么这么说?虽说本单元的主题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但第一课《陈奂生上城》是以调侃的腔调刻画小人物的;第二课《老王》是沉痛的,黑色的;而第三课《项链》更是一个警醒与劝诫的小说。只有这一篇,从形  相似文献   

3.
开学第一周,是我们学校的感恩周。根据教学需要,我调整了单元教学的顺序,先上第二单元——因为第二单元有献给老师的《一株紫丁香》,有毛遂自荐的《我选我》,有珍惜时间的《一分钟》等,与开学初的工作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部分选编了四个单元内容,它们分别是小说、古代抒情散文、文艺评论和随笔以及自然科学小论文。下面结合每个单元的单元特点和学习目标,谈谈我的教学意见和设计思路。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是小说,选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边城》。我们知道,读  相似文献   

5.
初二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初中单元课文比较研究[单元课文]《我的老师》《挺进报》《山的那一边》《刘胡兰慷慨就义》。(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课题比较。《我》是对象式,涉及两个人物,一是“我”,一是“老师”,重点是后者;《挺》是物件式...  相似文献   

6.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特级教师朱瑛执教这一课时的词语教学策略,给我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7.
《雨和雪》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课,我把第一单元水和第六单元,整合在一起上,因为两单元联系紧密,笫一单元是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第六单元是与水有关的天气现象,打破原来的顺序,也许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 《请你相信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相似文献   

9.
《我看我自己》系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表格的前两项为“我长大了,身体方面的变化”、“我的特点与优点”。第三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即有关不足的问题。栏目的前面写道:“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也一样,我的缺点是……”。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了四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单元的“主题”要求是培养学生“亲近文学”的感情,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这就必须借助电视、电脑、电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这里,我想就第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节课为例,谈谈我实践新单元教学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李明玉  黄玲 《湖北教育》2009,(12):36-38
《多彩的夏天》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第一个主题《夏天到了》的教学内容。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力图在本课教学中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 我的说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2“At a party”第一课时。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根据特征认人,这是在第一单元所学句型“Who’s that…?He’s/She’s…”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学习。根据课时划分,我确立的教学内容为第一、二幅图和表示家庭成员的6个单词,以及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本课时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宽容)、序言》是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药》是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一篇是散文诗式的序言,一篇是揭示现实的小说,看起来是毫无关联的两篇文章,我却从中读出了许多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点亮我的小灯泡》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二课。本课主要由两个探究过程组成: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具有自主性。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我在教读每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时,总是先出示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为思想情感、写作方法、语言积累、细节品析等),然后在教读其他同类课文时,让学生们自定学习目标。例如,在教读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桂林山水》《林海》《古诗三首》《故乡的芦苇》这一组课文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我在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国的行政区》时,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蔡秀花 《辅导员》2015,(9):35-36
案例描述:《叶的组成》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植物的叶和茎》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共有四课,分别是《叶的组成》《各种各样的叶》《茎的组成》和《各种各样的茎》。从教学内容的顺序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想通过先学习“叶”,来为学习“茎”奠定基础。但是,这样的教学顺序真的合适吗?当第一次接触第三册这一单元时,我当时也是理所当然地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先讲“叶”,之后讲“茎”。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当我以菊花为范例让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歌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面说一下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个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针对这一框题,课程标准上的内容目标为: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行为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通过对第一框题的学习,了解了消费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安排了一个小说单元,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来第一次学习小说,他们的阅读期待很高,如何利用这种阅读期待实现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我在本单元教学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