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会画轴对称图形。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3.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21~123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提问并操作:同学们喜欢绘画吗?(喜欢)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绘画与美术教师的画法有什么不同?(板演:…  相似文献   

4.
[理解]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这节课内容主要通过折、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等.本节课内容既是上学期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30-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的含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分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2.通过找、摸、画、剪、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创造、合作交往等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认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搭积木是…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85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或实物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发现规律过程,掌握按规律将简单图形或实物进行有序排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苗 《文学教育(上)》2009,(11):154-15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与图形》活动课 [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培养他们分析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61页。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1.
[理解]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地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培养比较、抽象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教学重点:认识这四种图形,初步感知这四种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分清体和面。学具准备:…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61 ̄6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1.说一说。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本课开门见山,直接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中进行学习。]2.剪一…  相似文献   

16.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运用操作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生疏的问题熟悉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体验,运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验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但由于有些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认识模糊、理解偏颇,以至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时,课堂看似热闹,但实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动手操作的真正效能。现选取几则案例,和大家商讨。依样画葫芦[案例“]认识图形”(苏教版第二册第18页)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了解…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对称现象。2.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增强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难点]能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并且能剪出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杨兆祚 《云南教育》2003,(28):40-41
一、活动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三册(62-63页)用“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角的认识”知识组织两组活动。二、活动目标1.通过按组数和人数做“分小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培养学生使用画图工具的能力。3.根据各种图形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