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有人做了一个概括,颇能说明问题:“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所以“话题作文”,即是用一段…  相似文献   

2.
成尚荣 《现代教学》2013,(12):78-79
“如果只有课程标准”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思想张力的话题,因而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只有课程标准,将会发生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一提问,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相似文献   

3.
一、点明线索,理清文脉。2002年,浙江金华市中考作文话题是“追求”,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追求那颗水滴》,借物咏怀,已见新意,文中又用“水滴”、“溪流”、“江河”、“海洋”四个名词作小标题,简洁醒目,既显示了“雾气之变”这条线索,又凸现出“雾气追求水滴”———“水滴追求溪流”———“溪流追求江河”———“江河追求海洋”这一清晰的文脉,从而使这一曲昂扬的“追求之歌”内涵丰富且层次井然。二、着意铺排,强化文旨。2002年,江苏常州市以“改变”为中考作文话题,有位考生别出心裁,自拟题目《耳朵“挑食”》,用比拟法…  相似文献   

4.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源头。话题作文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具有“活”“宽”“广”的特点,既考察考生对大自然的观察、鉴赏力,又考察考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还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活跃的联想、想象力;话题作文能够考察考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一日生活的某些环节,如活动前、午饭前、起床后,孩子们很容易兴奋,常常会大喊大叫。这样既不利于保护嗓子,又制造出许多噪音,使整个教室变得很嘈杂。于是,我尝试着教孩子聊天:出一个或几个有趣的话题,让他们三三两两地聊一聊。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又增加幼儿间的沟通,吵闹现象明显减轻。我班晨间聊天的话题有“昨晚的动画片”、“我家的客人”、“大街上的车辆”等,  相似文献   

6.
张景 《天津教育》2006,(9):11-12
政绩是官员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校长作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级领导者,像其他行政领导干部一样也是群众眼里的“官”。那么,是否该用政绩来衡量校长?如果用政绩来衡量校长的话,又该如何评价其政绩呢?本期的“教育三人行”围绕“校长的政绩”这一话题各抒己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生物教学中教授“生殖发育”一课令教师深感为难,“性”的话题既神秘又敏感,既不能展开讲,也不能不讲。多年来选择“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学生想什么?要求什么?教师不了解。站在讲台上的我望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内心很矛盾。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怎甘落伍,就从青春期的焦点话题入手,开始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8.
继本刊2007年第5期组织了“学困生”关注,到底值与不值”的话题讨论之后,编辑部陆续收到关于“学困生”问题的稿件,并有热心者配合讨论主题,以现场对话的方式,对这一既“旧”又“新”的话题进行了多角度探讨。本期,通过来稿梳理和讨论取样,对“学困生”归因与解困的相关思考作一呈观.以促进“学困生”问题的交流与深入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临场作文时,怎样才能既充分发挥话题作文的优势,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又符合话题的要求呢?关键在于把好审题关,虽然话题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是并不等于不需要审题;限制少,并不等于没有限制,可乱闯禁区;范围广,也不等于没范围,可天马行空。近几年中考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有些考生一拿到话题,不作细针密线的分析,提笔就“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而去,结果当然难以“济沧海”。因此必须重视话题作文的审题。下面介绍几种审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作文题目一直是命题作文。2011年“我长大了”,关注成长;2012年“昂起头来真美”,倡导信念。2013年仍延续此种命题形式,引冰心的小诗作为材料,引出话题,既新颖活泼,又限定了写作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新读写》2010,(7):20-25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相对旧材料作文(即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而言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不足。总之,它是一种集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一体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人也称之为“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新材料作文“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元性、命题的开放性上。它有效遏制了套作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是教辅书,人们对“我”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几年来.“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令人羡慕的光环里。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对“我”宠爱有加。其实,你们也有所不知,说句心里话,“我’’是既烦恼又困惑,社会上盲目选购“我”的现象真让“我”欢喜让“我”忧。今天“我”想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所谈话题的关键词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我”(教辅书)。  相似文献   

13.
仿写四忌     
徐欣  鲍峰 《考试》2000,(11)
2000年《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明确提出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内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是指操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能。尤其是“仿用句式”更是熔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于一炉,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又促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对象、场合中去回忆、筛选日常观察积累的方方面面,仿照规格去炼字炼句,既合语法又工修辞,强化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但是由于仿写句子制约多,要求严,所以学生很容易走入误区,常犯有话题脱离、修辞不符、结构不一、色调不合等毛病,是为仿写四忌。一忌话题脱离话题,一是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失  相似文献   

14.
作家董炳新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这次应邀再次成为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他要在这里和我们谈谈关于孩子要不要打的话题。这其实是一个既棘手又敏感的话题,家长一定有许多感触。当然,董炳新先生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如果能引起家长的讨论,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对我们家长或许会有启迪。欢迎家长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5.
年前,多家媒体都报道了银川市一中多位学生对“过节”的无奈与感慨“最怕到年底,因为每到年底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聚会,同学之间开始赠送礼物、贺卡……如果跟风送的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如果不送同学又会觉得自己太土!”  相似文献   

16.
开篇使用童谣,既肾扣话题,又自然引出故事,结尾再用童谣。既照应前,又巧妙升华主题,这样的安排,独具匠心地形成一个缜密的圆形框架,结构精美,布局新巧。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5,(9A):3-3
“最近走进学校,听到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学校化建设’,我们能为化建设做点什么吗?”五月的一次编前会上,一位记的情况反映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暑假要到了,可以为教师集中推荐一些好书”“应当帮助教师开拓视野,编辑一些时效性强的、涉及多领域的短”“励志故事既能供教师阅读,又可以讲给学生听”……“这样吧,我们就尝试出一本‘人读本’。”老总拍板的一刹那,大家才真正感到这可不是个好揽的活儿——“人”,既无时不在,又无边无际;既容易理解,又难以琢磨。  相似文献   

18.
章紧扣“忙”字,并将“忙”与“乐”勾连,通篇以“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贯之,阐述重心明确得当。入题角度有独到之处。在阐发过程中,构思比较新巧,分别用三种富有象征性的标点符号作为对中心观点的议论层次,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从而将对话题的阐发推向深入。章收尾归纳有力简明,结构完整。通篇内容也显得比较厚实,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编按]  相似文献   

19.
《学语文》2005,(3):29-30
文章紧扣“忙”字,并将“忙”与“乐”勾连,通篇以“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贯之,阐述中心明确得当,入题角度有独到之处。在阐发过程中,构思比较新巧,分别用三种富有象征性的标点符号作为对中心观点的议论层次,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从而将对话题的阐发推向深入,文章收尾归纳有力简明,结构完整,通篇内容也显得比较厚实,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  相似文献   

20.
“诚信”,这个既古老而又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有了人类文明,就有了关于“诚信”的话题。说它具有现实意义,是因为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世界上任何地方,“诚信”都是关乎个人、企业、组织、民族、国家存亡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