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筌改画     
唐代名画家吴道子画的钟馗捉鬼图,被后人称为"绘事之绝".这幅画后来落到蜀后主王衍手里,王衍视为珍宝.有一天,王衍邀画家黄筌一同到自己的卧室,欣赏挂在壁上的钟馗捉鬼图.黄筌见到吴道子的绘画墨迹,连声叫绝.王衍说这张画有一重大缺陷,黄筌却未曾看出所在.王衍说图中钟馗以右手食指抉鬼之目,要是改用拇指更加有力,并交代黄筌将画拿回去改动一下.  相似文献   

2.
钟穗 《知识窗》2007,(6):25-25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阳节,俗称端午节,民间习俗主要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此外,尚有挂菖蒲、挂钟馗、饮雄黄酒和用粽子祭祀神职之俗。端午节的起源.约定俗成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史籍记载起源,另有他说。  相似文献   

3.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邪的神,尽管相貌奇异,却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深受百姓的喜爱。每逢年节尤其是端午节,人们都要张挂他的画像迎福纳祥、镇宅辟邪。王德棋先生并不是专业画家,画钟馗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笔下的钟馗高大魁梧,铁面电髯,头戴黑纱幅,身着大红袍,脚蹬厚底靴,手持斩鬼剑,面容冷峻,气度不凡。  相似文献   

4.
若干年来,成干上万的“鬼”商标在中国大地游荡。“鬼”商标总的特点是“盗名窃誉”。它们在申请注册或使用时常带有明显的或隐藏的恶意。大部分“鬼”商标不实际使用,而是等待时机转让商标申请或注册,从中攫取暴利;也有一部分在实际使用。通过销售赚取不正当的利益。时下我国“鬼”商标数量之大,增长之快,形式之杂,名堂之多,都已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社会上一些人也常被“鬼”商标虚假或脆弱的“合法性”所蒙蔽,明知其不合理还为其辩解;有的甚至还不无赞赏,认为抢先申请或注册的某“鬼”商标构思新奇,抢先者独具“慧”眼,  相似文献   

5.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3,(10):55-56
所谓祭鬼,即祭祀已故的先人,古人认为人死而灵魂不死,它离开人体后,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继续存在。由于阴魂是看不见的,所以人们想象它们一定生活在漆黑一团的世界中,即所谓的阴间。"祭鬼"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后人对先人的崇敬、缅怀和思念的情感。古人的"祭鬼",主要是祭祀已故的亲朋好友和名扬千古  相似文献   

6.
萧放 《百科知识》2007,(9S):46-47
门神,是传统中国家喻户晓的家庭守护神,它的职责就是捍卫门户,阻止鬼邪的入侵。尤其是在传统年节中,人们要郑重地在外门上装饰门神。古人认为人居空间是与外在的神秘空间相隔离的自我保护空间,门户是唯一与外界交通的孔道,为了防止外来的侵袭,驱邪避灾,人们要挂桃符、贴门神,祈求家户安全。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来,成千上万的"鬼"商标在中国大地游荡。"鬼"商标总的特点是"盗名窃誉"。它们在申请注册或使用时常带有明显的或隐藏的恶意。大部分"鬼"商标不实际使用,而是等待时机转让商标申请或注册,从中攫取暴利;也有一部分在实际使用,通过销售赚取不正当的利益。时下我国"鬼"商标数量之大,增长之快,形式之杂,名堂之多,都已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社  相似文献   

8.
“河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HeLe)是国北方最常见的食品之一,自元以降,屡有记载,至少有九种汉字写法,究竟是谁首先发明了这种“机械化”的快餐食品“文章依据贾思勰写于公元533至544年间的《齐民要术》的记载,从考证HeLe的制法及原料入手,结合北方民族的历史及游牧民族的习俗,论证了“HeLe”一词出源于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并在蒙古语及达斡尔语找到发音与之一致的对应词汇,从而证明了HeLe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食品  相似文献   

9.
清明是祭悼祖先的重要时日,民间号称三大“鬼节”之首。“鬼”在古代社会并非贬词,人死为鬼。鬼者,归也。人离开现世,归向一特定的神秘空间,是传统中国人魂灵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境内民族大多有清明或类似清明的祭祖日,对祖先的追悼与祭祀是传统社会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而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作为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  相似文献   

10.
鬼谷     
鬼谷村有二三十户人家,家与家互不相连,各自守着自家先人选定的风水位置,分散于连绵交错的山梁山谷中.其中有一个鬼谷,半坡上住着一户王姓人家.  相似文献   

11.
人味儿     
姜钦峰 《知识窗》2010,(6):14-15
鲁尼是一个年轻的摄影师,此次孤身前往西部原始森林,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鬼兰”。这是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如果能拍到“鬼兰”的独家照片,肯定能卖出高价。但是森林里常有黑熊出没,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他不敢贸然进山,必须在当地找一名向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神国家,以往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信奉着许许多多的神灵。这些神灵,有土生土长的,也有外来的,有来自某个宗教的,也有来自世俗创造的,有远在高天幽冥的,也有杂处人间的。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要算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对已往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鬼交的背后     
有种可怕的玫瑰梦,那就是梦到性交之事,而其对象是一个虚拟的鬼。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确有此事,一位母亲在来信中就这样写道:“我女儿年纪刚过20,还没有搞对象,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却发现,她整天躲在屋里,不知在和什么人说笑。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一年以来经常觉得在睡梦中有鬼来与她交合。我怕有坏人做怪,就搬过去和她一起睡,但从未发现有人进屋,可她却说鬼还是来过。有人告诉我,我女儿是中了邪,要放鞭炮才能驱鬼怪。这个法子我也试了,但还是不见效。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14.
瞿佑创作于明初的《剪灯新话》,是在东亚最具有跨国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之一。多以元明之际的战乱纪实、文人罹祸和儿女情恋(人鬼恋)为主题,其中所占比重最多、最吸引人的当属人鬼恋故事。通过从丧葬习俗分析人鬼恋的故事发现:这种民间习俗与鬼神信仰和阴阳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这样的信仰和观念孕育了丧葬习俗。这也是绕开文本情节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的创新之处。希望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民俗的社会功能,为揣摩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提供契机,并且推动《剪灯新话》的研究出现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中,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军事一样,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古人将祭祀分为三类,分别是天神、人鬼和地祇.  相似文献   

16.
高胜寒 《科协论坛》2008,(2):105-105
中国的民间剪纸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正是由于它的独立文化内涵有异于其它的现代设计.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属干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中国设计家艺术信念的支点,也是中国设计艺术走向世界的起点.我们对它的研究和借鉴,不是对历史的复归,而是发自对现代文明生生不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平菇栽培过程中,鬼伞的产生原因,以及发生鬼伞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沈程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S):153-153,151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作的并流传于民间社会,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口头文学,它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是民闻社会常见和独特的娱乐方式;民间娱乐自古以来以来就是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广泛存在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内容和体裁,促进了民间文学得变异和发展。民间文学与民间娱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另外,对民间文学民间娱乐在当代社会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为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伯敏 《科教文汇》2007,(6X):F0002-F0002,F0003
今年85岁高龄的王伯敏先生又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中国民间剪纸史》。王伯敏先生是黄宾虹的入室弟子,他在传播黄宾虹学术思想、整理其相关文献、修缮黄宾虹故居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王伯敏先生高风跨俗,不攀附权贵,以谦谦君子立世,以恕道仁慈立身,对人心胸坦荡,乐于扶持新人,堪称当世为数不多的大儒,大学者之一。他现任安徽省新安画院、黄宾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画院、研究院就是在他的倡导、关心下创办起采的),对新安画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今择其新著《中国民间剪纸史》部分内容及画作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估计至少数千人,特别热爱科学(包括数学),并想为此做出自己的特殊贡献,比如证明某个重大的数学猜想,或者推翻某种物理学定律等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及高校的一些同事们都反映,自己有亲身经历,见识过这些人,对他们的行为和观念留有深刻印象。我的同事,在家里、在马路上、在课堂上、在走廊里、在演讲中等等,几乎没有一人不被他们数次“纠缠”过(有重有轻,手法多种多样,如信件、电话、电子邮件、张贴的小报等)。最近大家还交流过,如何应付这类事情,我发现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开宗明义,申明自己学识有限,根本看不懂他们的材料,听不懂他们的言论,请求不要再寄材料。别的尽可能不要说,另外,态度一定把握适中,不可很友好,也不可很不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