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原有创新扩散模型及其局限性,根据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进行改进,构建适用于迭代产品扩散的改进模型。利用移动互联网产品实际数据对产品迭代扩散改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仿真软件中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揭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迭代扩散特点。对比原有模型和改进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结果说明产品迭代扩散改进模型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姜诗尧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98-1705
迭代式创新作为新创企业技术微调的敏捷战略模式,对于新创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整合调节焦点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以160名实验被试,探究创业预期实现、创业者调节焦点和创业者吸收能力对迭代式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创业预期实现对迭代式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创业者调节焦点在创业预期实现与迭代式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创业者吸收能力在创业者调节焦点与迭代式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动迭代式创新研究有着突出的理论贡献,同时为新创企业迭代式创新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保持用户满意度,减轻产品运营商的迭代压力,设计网络协同创新产品迭代开发模式。首先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大众参与任务完成等功能;然后组建网络协同创新团队,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快速且高质量的创新任务;最后设计网络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的具体路径,其中包括在此路径中进一步实施快速响应的实现路径。所建立的迭代路径可用于帮助企业提升迭代创新中迭代速度和迭代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根植于互联网时代、集成了双元创新优势的迭代创新模式开始大行其道,但关于战略柔性和互动能力对迭代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其联动协同效应尚未明晰。为此,将战略柔性作出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二维划分,从企业与顾客交流的角度界定互动能力并区分为感知互动能力、信息互动能力和管理互动能力3个维度,构建战略柔性、互动能力与迭代创新关系的理论逻辑框架,以湖南、浙江、湖北等地18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企业迭代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1)驱动企业高迭代创新速度的组态有3种:协调柔性与感知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与信息互动能力(或管理互动能力)匹配、协调柔性与管理互动能力匹配;(2)驱动企业高迭代创新可持续性的组态有4种:协调柔性和信息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和感知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和管理互动能力匹配、协调柔性与管理互动能力匹配;(3)驱动企业迭代创新绩效各组态所涵盖样本具有生命周期特征,但高迭代创新可持续性组态中并未涵盖初创期样本。根据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在于: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和行业发展需要确定提高迭代创新速度和创新可持续性二者的优先发...  相似文献   

5.
“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变的创新”。迭代创新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整合型创新模式,需要充足的知识资源做强大后盾。由于母子公司在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方面的差异使二者存在知识距离,子公司能够基于知识势差与母公司进行知识耦合从而获取知识并开展创新活动。依据资源协奏理论,资源需要借助合适的配置方式才能实现更好的产出。那么在不同类型的知识距离下,采取什么样的知识耦合方式更为有效?以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迭代式创新理论、知识位势理论和资源协奏理论,依据496份子公司调研样本,探究母子公司知识距离与知识耦合及二者的适配关系对子公司迭代创新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宽度距离和知识深度距离均能够积极推动子公司的迭代创新活动;子公司与母公司进行替代性知识耦合和互补性知识耦合对子公司迭代创新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两种知识距离与两种知识耦合的适配组合中,知识宽度距离与互补性知识耦合的适配组合更有利于子公司迭代创新,而知识深度距离与替代性知识耦合的适配组合更有利于子公司迭代创新。在知识距离与知识耦合的适配组合影响子公司迭代创新的过程中,契约控制存...  相似文献   

6.
为平衡产品迭代和服务创新中需求繁杂与时间有限、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产品迭代和服务创新需求分析方法。首先分析需求的获取途径,其次基于模糊Kano模型判定需求要素类别并进行筛选,然后引入最小二乘法下的熵权-层次分析法确定需求要素的初始重要度,再结合Kano模型权重调整系数计算出需求要素的最终重要度。最后以美团外卖为例,验证其科学性,说明这种方法有利于产品迭代和服务创新中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从多个源头捕获海量数据成为可能,大数据作为新型资产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元素。目前学术界对于大数据如何影响现有的创新管理理论和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并未做系统性论述。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结合大数据的特征,从大数据对企业创新模式、创新参与主体、创新战略以及创新组织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认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创新管理将呈现迭代创新、平台战略、海量用户参与的趋势。文章提出了大数据对创新管理范式影响的概念框架,为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创新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武珏臣  李熙 《现代情报》2010,30(11):16-18,24
伴随着混沌理论引入社会学科这一研究方法的兴起,本文尝试利用迭代模型进行公安情报的分析预测,同时对迭代模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动点、分岔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试图提出新型的情报预测模型——迭代模型,在迭代模型的数值由恒定到突变的跳动中找寻其真实的轨迹,并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目的的互联网产品迭代流程中,面对海量的用户体验反馈,急需科学地分析用户满意度体验,构建产品迭代改进点筛选的方法步骤,据此服务于有效地实施产品的迭代改进。首先,通过构建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指标体系、体验指标的用户满意度分析和卡诺属性分析三个步骤对产品迭代流程中用户满意度体验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然后,通过迭代指标的筛选、改进排序和改进数量的确定三个步骤筛选了产品的迭代改进点。文章所建立的方法步骤经过实际案例检验,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可用于支撑互联网产品迭代改进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力模型的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服务创新对于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服务创新的内、外部驱动力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服务创新动力模型。在此动力模型基础上.根据不同动力要素的组合提出了R&D模式、服务专业模式、有组织的战略模式、网络模式四种典型的服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内容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内容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现象。与此形成强烈反差,有关内容服务商业模式的研究却相当匮乏。本文围绕“内容服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一核心问题,选取“罗辑思维”为典型案例,结合扎根理论方法,基于其“魅力人格体”“内容电商”“付费内容聚合”三个发展阶段,系统分析了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对其成功要素进行了概括总结。研究发现:“用户中心”“内容打磨”“知识平台”“自我迭代”是罗辑思维商业模式创新的4个主范畴,4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催化,共同促进了创新的持续发生和演化。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从系统和动态的视角构建起一个模型框架,在深入解释内容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现象的同时,也为内容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思路启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利庠 《中国软科学》2007,8(4):127-133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调查问卷的分析,提出影响我国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和障碍,分析了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特殊性,并据此总结出我国农业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策略模型,提出了农业企业四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即技术创新平台、市场创新平台、文化创新平台和知识创新平台。农业企业的创新策略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平台的整合集成、市场创新平台的产业链互动、文化创新平台的自催化机制、知识平台的超循环机制得以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3.
赵坤  郭东强 《科学学研究》2016,(7):1086-1095
作为开放式创新范式中的研究路径之一,用户参与创新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在开发新知识或新创意时与用户进行合作。随着国家战略与政策实施将大众创新驱动作为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导向,创新管理演进系统进入创新2.0、创业民主化的大众创新模式时代。国内外的苹果、PG、默克、海尔、腾讯等,越来越多的组织以众创模式帮助解决企业最棘手的创新及问题研究。本文先以Web of Knowledge的S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进行众创式创新相关主题搜索,通过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系统归纳了众创式创新的源起、内涵与归因,然后以众创式创新的本质——知识创新为起点与核心,延伸到知识识别、知识创造与知识转化三个维度,建立关于众创式创新的认知性框架,并结合PG和海尔的众创实践予以论证。使我们对众创式创新有一个系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剑文  范莉莉  刘璐 《科研管理》2021,42(10):85-96
根据熊彼特关于"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的整合’"这一经典定义,构建了创新绩效函数W_i=F_i(X_1,X_2,……X_n),其中(X_1,X_2,……X_n)为企业拥有的n个创新要素,W_i为创新绩效。本文研究(1)发现在创新绩效函数中,F_i为(X_1,X_2,……X_n)的整合方式,表示在企业各种创新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对这些要素进行不同整合就会为企业带来不同创新绩效,而技术创新模式正是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的方式,因此F_i即是技术创新模式。(2)提出如何选择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的原理,即在企业(X_1,X_2,……X_n)不变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最大创新绩效W~*的技术创新模式,就是该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F~*_i。由于F~*_i具体关系式不易清晰界定,故本文将F~*_i的求解过程视为一个黑箱,对其进行了整体拟合。(3)根据最优创新模式选择原理,在建立并评价X、Y、Z、W、F_i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4)收集川酒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川酒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胡琳娜  张所地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86-1896
Brookings学会的Katz教授2014年首次明确界定了创新街区,这方面的国际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以世界锚定+创新街区为研究对象,依据2010-2014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三螺旋模型进行要素空间投影及重构,提出了"创新人才-创新街区-大学交互模式"概念模型,采用肯德尔广场单案例和七个锚定+创新街区多案例对比,重点对该概念模型中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才净流入是创新街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年轻创新人才如大学(毕业)生是其中的关键核心;创新街区地产类型的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不同人才群体的需求,区内产业多样化有助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因此,创新街区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创新集聚模式的实现,首先必须有效实施年轻创新人才的管理以及创新的栅格化管理,其次利用人才市场的繁荣引致其他资产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链分工视角下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现实出发,从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的视角探讨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关系,构建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机理模型,并以安徽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例,运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2006-2013年产业链分工背景下安徽地区工艺创新系统与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系统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子系统和安徽地区工艺创新子系统都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的,且两地之间的技术创新协同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17.
刘伟 《科研管理》2016,37(11):18-25
本文在考虑环境因素影响情况下,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0-2007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段的投入调整前后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于2000-2007年有明显提升,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原因在于规模效率过低,规模效率明显低于纯技术效率;根据环境因素调整技术创新投入后效率在两个时段的变化趋势一致,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显著下降,而纯技术效率显著上升;五个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差距较大,投入调整后的效率变化方向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