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工作要在别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各种活动中发现掘出新闻来,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就要记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具体讲就是要培养提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的特殊思维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能力,这样才会做一个有创造性,突破性成绩的记。  相似文献   

2.
张威 《新闻记者》2006,(7):51-53
所谓独立新闻人,严格地说是指新闻人既非官方记者,也不隶属某个政府传媒,而作为独立的个体,依照自己的旨趣采集、并向社会发散新闻。独立新闻人与独立撰稿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具有自己的明显特征:他们通常是文学和新闻的两栖动物,他们向社会发出的信息具有轰动性的新闻效应,他们理性地搜集、打造某个特殊领域的新闻,特别是揭丑新闻和幕后新闻,以期对社会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汪勇 《新闻世界》2013,(10):58-59
在信息更新日新月异,需要量急剧增长的当下,经济新闻在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打破固有的思路和模式,通过精心策划做好经济新闻报道、运用社会新闻的手法再现经济现象中人的活动和现场,以此来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料人即新闻线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不是记者,却向媒体提供许多新闻线索;是记者,但大都不具备新闻专业常识.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报料人出现的原因、新闻报料人的分类、参与新闻传播的意义以及他们自身存在的隐忧,探析新闻报料人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5.
刘源远  梁宇 《新闻传播》2009,(6):104-104
新闻贵在“新”,新闻工作者思考问题应该不断创新。作为一名记者,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采访过程中揣摩各色人物的心理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要在别人看不出新闻的地方发掘出新闻来。  相似文献   

6.
新的开拓──读席文举的《新闻批评心理学》梁振明在新闻作品的多种式样中,新闻批评有其特殊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正当的新闻批评对社会生活来说,是去病疗毒的良药,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正因为新闻批评有其特殊的社会功效,所以一篇好的新闻批评一出来,往往会引起...  相似文献   

7.
李宁 《新闻界》2006,(3):104-104,125
何谓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法律辞典》对新闻侵权行为的定义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新闻传播工具。以故意捏造事实或用失实报道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有损公民、法人及其他单位合法权益的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破坏了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真实形象。降低对他们的社会评价,影响公民个人宁静的生活和尊严的违法行为。”按照民法理论和实践,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性。新闻侵权除具备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即,侵权损害事实、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闻有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能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以外,还具有特殊要件,即,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作品刊播于新闻媒介并公开发表、刊播新闻作品的新闻机构具有合法性、新闻行为在新闻活动中有过错,同时具备上述一般要件和特殊要件才构成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8.
杨嘉 《新闻传播》2005,(12):66-67
社会新闻,在《新闻大辞典》里是这么定义的:“社会新闻包括的内容有,一、日常生活中的新人新事:二、新道德、新风尚的事例;三、社会人物生活与活动;四、恋爱、婚姻、家庭;五、民事、刑事案件;六、社会秩序、安全;七、民土人情、风俗习惯;八、揭露坏人坏事,抨击恶风陋俗以及人口、市政、风光、衣食住行等。”①而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农民户口,  相似文献   

9.
刘新锋 《新闻前哨》2005,(12):17-18
信息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学研究的起点,是新闻事实的来源,而新闻是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通过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使受众获得他们想知道的事实。 一、信息与新闻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是指非观念性的自然信息。“描述”是指自然信息经过人脑加工复制,转化为人工信息,又称文化信息或社会信息。新闻信息是指新闻传播活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即关于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描述。它属于信息中的社会信息,而不是自然信息。  相似文献   

10.
姚琦 《新闻传播》2009,(6):39-39
时政新闻对任何一家都市报而言.无不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各地市党报,时政新闻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即使靠社会新闻包打天下的晚报,很多名扬一时的都市报,也都在苦苦寻求着向时政新闻的重点转移,以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民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特殊群体。说其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涉及的新闻单位空前广泛;说其为特殊群体,是指他们在新闻单位虽然与正式采编人员一样承担采编任务,但所在的新闻单位却不与之签订规范的用工合同,享受不到正式采编人员享有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劳动保障和福利,只能按双方协议从用工单位领取一定数量的薪水或者按发稿量多少领取报酬,  相似文献   

12.
新闻,作为特殊的文体及信息载体,对人们起着不同寻常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各个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对新闻也有着不同的期待。新闻的真实性在人们的期待中占了很大部分。本文从受众的心理角度来看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者要在别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各种活动中发掘出新闻来;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采访过程中揣摩各色人等的心理;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就要求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具体地讲就是要培养提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等特殊思维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能力。这样才不会做一个“萧规曹随”式,没有创造性、突破性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小人物”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演绎着大社会。他们生活工作在社会不起眼的各层面,收入较低,待遇不高。正如先哲所说,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为社会的进步默默地贡献着。因此,他们的命运与国家和社会息息相关。正如此,新闻摄影者镜头前的“小人物”,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选题。  相似文献   

15.
曾杰 《新闻采编》2004,(4):15-16
在电视上,人们时常会看到新闻发言人的身影,他们代表国家、政府或军队,就某一重要事件或介绍情况,或澄清事实,或表明原则立场,由于其身份特殊,新闻发言人往往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我国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美国军方发言人等等。或许是受此影响,国内有的省级政府部门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力图一统本部门的发言渠道,就政府工作直接与民众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政府直接发言隐含着对传媒“代言”状况的某种不满,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是新闻传播的“把关人”.新闻传播者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具有责任重大、工作辛苦、环境复杂和工作风险性大等特征.新闻传播者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他们享有其他公民享有的一切权利,也行使由于其职业特征决定的某些特定的权利,这一特定权利包括采访权、报道权和评论权等,就其义务而言,它必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应维护司法独立和法律尊严.新闻传播者的上述职业特征和职业权利与义务,要求新闻传播者具有特殊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人口总数超亿的中国弱势群体,日益引起高层和全社会的关注.因为他们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政治明。作为媒体,特别是党报,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问题上.承担着特殊责任并有着独特的优势。本将对新闻援助及相关问题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境外记者在中国社会的特殊地位,并从历史、文化和语言背景、政治敏感性和我国新闻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他们的特殊地位的原因。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境外记者在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编》2006,(1):40-40
随着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吸引着公众越来越多的眼球,他们就是新闻发言人。特别是外受部等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如孔泉、刘建超等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媒体明星”,为国家和政府带来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