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赵志浩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79-81
阿多诺从美学角度和意识形态控制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失败。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困境正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困境,即理论上的逻辑并未合乎实践的逻辑。我国在不同时期赋予阿多诺理论以不同的价值,表明了我国对待理论的实践态度。在我国,因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提高,有必要发展文化产业,这是出于一种现实实践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批判理论的领导人物。本文通过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共同撰写的《启蒙辩证法》的分析,阐述了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并且探究了科学技术的异化和人性的沦丧和道德的消亡,并批判了现代工业文明。霍克海默的技术批判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实现科学技术回归理性和人性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再思考》写于1963年,他认为,文化工业是为大众消费而制作的在各个分支上相似的,或者至少可以说是互相适应的,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的系统。本文结合当今大众文化现实,旨在深入理解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5.
吴亚南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27-31
该文试图引入阿多诺的中介理论对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再阐释.在神话--启蒙--真理的启蒙历史结构中,阿多诺认为启蒙倒退为神话一开始就蕴含在以启蒙为中介的历史结构当中,启蒙与神话在最初的同一并不全是和谐的,而是蕴含着截然不同的认识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与矛盾,必然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辩证地展示出来.文化工业和启蒙在本质意义上是相同的.文化工业如启蒙一样走向了自身的反面,文化工业就是启蒙辩证法倒退本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给文艺发展带来的影响展开了彻底的批判,其中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文化工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它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依赖各种技术的工业确实给文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能由此得出文艺和技术是二元对立关系的结论。随着文化工业的不断创新,在各方合力的作用下,文艺和技术完全可以和谐共处,并不断取得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人合著《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他们以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社会与战后美国的消费社会为社会文本,分析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启蒙精神这意欲将人类从自然力量的桎梏中解救出来的思想利器,最终由于其自身逻辑走向了反面,倒退成了神话。而人类的位置,也从理性的主体沦为被文化工业所操纵的对象。本文拟从“文化工业”生产的技术层面、大众的角色和理性三个维度对该理论进行解读,并凸显文化工业运行的三种逻辑;生产逻辑、铸造出的大众消费逻辑与反启蒙逻辑,揭示出在消费社会中,经济动因驱使工具理性侵占文化领域,而此种境况下处于被动地位的大众,在快乐工业的包围下,沦为扁平、同质、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8.
陆凯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71-79+172
阿多诺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所开展的社会认识论批判,并非呈现为一套完备的学理体系,而是脱胎于他对现代工业社会理性形式的分析,尤其体现在他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上。以大众文化为商品内容的文化工业生产系统,实现了以社会控制、消解认识自律性为目标的意识形态功能,实现了康德试图批判并加以限定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上述图景中,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与康德的先验认识论的疑难(即图式论疑难),就此形成一种互文关系:一方面,文化工业的社会效应,引向了对康德知识论其社会实践意涵的再阐发;另一方面,阿多诺对康德图式论反讽式的借鉴,精准定位了文化工业实现社会控制的运作机理。就此,一种基于康德先验知识体系改造的社会认识论,可在文化工业批判开启的社会历史总体性中获得理论定向。 相似文献
9.
阿多诺认为传统的主客体理论, 通过主体中介客体实质上建立了主体的绝对统治, 所以必须超越这种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模式, 在树立客体优先性地位的基础上建立主体与客体间张力式的关系。阿多诺在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中围绕主体、客体、人等一系列重要范畴, 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实质特性。基于这种中介思想的体认, 阿多诺建立了独特的客体向度的文化救赎式道路。 相似文献
10.
HANNA‐MAIJA HUHTALA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16,50(4):689-704
This article seeks to clarify the potential that Herbert Marcuse's and Theodor W. Adorno's psychoanalytic accounts may have with respect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oday. Marcuse and Adorno both share the view that psychoanalytic theory enable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and biological dynamics of consciousness. For both thinkers, psychoanalytic theory provides conceptual tools for thinking through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needs of an individual and those of the governing entity. In fleshing this out, I first explore Marcuse's radical account of sublimation which seek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revision of instinctual energy makes it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subjectivity which utilises the human potentiality to its fullest. I then turn to Adorno who emphasis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at exterior conditions transform our instinctual energies. After recapitulating Adorno's conception of natural, instinctual impulses and his use of psychoanalytic theory, I will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a critical rationality through a critique of rationality's current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orno's and Marcuse's theories, both rationality and sensuous desire play their respective roles in enabling critical rationality. In conclusion,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different advantage points of Marcuse's and Adorno's accou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us, education should provide individuals with the ability to recognise the subtle and invisible ways through which the calculating mode of rationality operates in late‐capitalist society. Regarding education, Adorno's conception of non‐identity c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 promoting ways of experiencing non‐conformity within such a society. 相似文献
11.
王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98-102
文学理论作为学科,涉及到的是一个历经两千多年积累、且不断批判和否定的知识生产过程。面对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课程,其难度和复杂性远非往日可比。经实践证明,重视如下要点,正面效果比较明显:讲授文学理论的重要性与激发新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阐释艰深的文学理论思维方式与使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实例相结合;分析文学理论几千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与揭示学科前沿的思维方式相结合。贯穿其间的,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入学科前沿的思维能力。从教育规律和学术研究角度看,文学理论课程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王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5):127-129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还包括人们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认知性质的,即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在理解话语之前事先给定的。对语篇的理解不仅要依赖上下文语言语境,而且更要依赖人的认知语境,这样才能有效地理解话语,有效地减少篇章阅读中生词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JEANNE M. POWERS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7,41(1):151-166
Critical Race Theory (CRT) has its origins in legal analysis but increasingly has been used by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to analyse the continued salience of institutional racism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After providing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CRT and the educational issues addressed by critical race theorists, I review two books that explicitly engage critical race theory (CRT). Delgado and Stefancic's (2001) primer on the CRT literature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ckdrop for situating Guinier and Torres' (2002) ambitious argument for building grassroots social movements around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race.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语言学流派中,伦敦学派的语言学家首先提出情景语境对语言生成意义上的影响,并推了动语境理论的发展。语境理论发展的背后有着不同的学科资源背景。 相似文献
15.
蔡后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9):11-17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有着多个理论来源,海德格尔的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黑格尔辩证法中包含的否定性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性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对马尔库塞产生过重大影响。马尔库塞把几位哲学巨匠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最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仅澄清了在“普世价值观”问题上存在的诸多认识误区,而且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批判分析它的现实语境及其理性基础。强调不能把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共同利益需求当作普世价值可能存在的现实基础,也不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原则推论出价值的“普世性”,更不能把伦理道德层面的共同元素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因子宣布为“普世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看来,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根本没有所谓抽象的超阶级的“普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张晓卉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5):34-35
任务型语言教学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强调将真实或类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重视教学中的互动作用,与情境学习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