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如图1所示,三个物体A、B、C用绳连接挂在两个定滑轮上,A、B质量相等,且整个装置左右对称,设某一瞬间A、B的下降速度均为v,在这一瞬间绳OD、OE间的夹角为2α,求此时物体C的上升速度vc(设绳不可伸长) 错解:如图2所示,某一瞬间A、B两物体的下降速度为vA=vB=v,绳OD、OE的速度也为v,速度是矢量,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C物体上升的速度vc=2vcosα.  相似文献   

2.
一次在校内听同行的课,在课上该教师分析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所示,物体A、B以相同的速率v下降,物体C以速率vx上升,当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时,则v=____. 该教师分析如下: 绳的结点(相当于物体C)相对于左边的滑轮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参与了这样的两个分运动:沿绳上升和绕着绳与滑轮的切点转动.据此将vx按如图2所示方式进行分解,类似于"拉船模型"("拉船模型"上一节课已讲过),由图解得vx=cosα/v.若相对于右边的滑轮,可以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得到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正1.运用极限思维法寻找解题突破口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过绳PQ通过一定滑图1小车通过细绳将物体向上提升轮与一辆车相连,假定绳子的P端连接小车,Q端连接物体,绳本身没有伸缩性,绳和定滑轮的尺寸和质量不计并且忽略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运动开始时,车在左侧滑轮外边缘的正下方的A点绳PQ绷紧但无作用力,其中AB间距离和左侧绳长均为H,开始运动后,汽车向左加速运动,沿水平方向由A点运动到B点后继续驶向C点.假设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υb,试求小车在由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绳端Q的拉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在“机械能”一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如图 1所示 ,质量相等的三个物体A、B、C用一根柔软轻绳通过两个定滑轮连接 ,定滑轮间距离为L ,当物体下落高度为多大时 ,物体C的速度最大 ?人们一般是这样分析的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图 1时 ,即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最大 .那么物体C何时所受合力为零呢 ?通常有两种观点一直在争论 :其一是 (如图 2所示 )∠MCN等于 1 2 0°时MC、NC两绳拉力的合力等于物体C的重力 ;其二是物体C在此处受到的合力根本不是零 ,原因是物体C从O处加速下落 ,物体A、B分别加速上升呈超重状态 ,则MC、NC拉力…  相似文献   

5.
李鸿彬 《物理教师》2006,27(4):2-63
原题:如图1所示,重物A、B、C质量相等,A、B用轻绳相连绕过光滑的小定滑轮,开始时A、B静止,滑轮间距长为0.6m,MN水平,现将C物体轻轻挂于MN的中点,求:C物体下落多大高度时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例4 质量同为m的两物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B与桌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_1。一根轻绳绕过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水平拉动A、B。动滑轮下面挂一个质量为2m的C物体,滑轮的质量和摩擦都可忽略。  相似文献   

7.
题1 (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如图1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优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8.
1.一物升,一物降,升降高度相同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M〉m)的物体A和B.通过轻绳跨过滑轮相连.不计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开始时A物体离地的高度为h,B物体离地竖直悬挂,用手托住A物体,A、B两物体均静止.撤去手后,求:  相似文献   

9.
题目(江西卷第24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优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行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10.
原题:“砝码A、B和小球C的质量都等于m,球C到两滑轮的水平距离各为l,A、B、C原处于静止状态,且滑轮间的绳质量不计,一切摩擦不计,试求:(1)小球下降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小球下降的最大距离”。在许多教学参考资料上有一种传统解法,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讨论并予以正解。  相似文献   

11.
题目:(19分)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质量为(m1+m2)的物体D,  相似文献   

12.
24.(19分)如图1,质量为m1的物体A经过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相似文献   

13.
题目(福建理综18题)如图1,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_1和m_2的物体A和B.若绳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_1和Y_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_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例1(2011年福建高考第18题)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和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摩擦力一定是阻力2D..用运三动的根物轻体绳可将能质受到静摩擦力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A.23mg,21mgB.21mg,23mgC.43mg,21mgD.21mg,43mg有一3小.水滑平轮横B梁,一的轻一绳端的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取10m/s2)A.50NB.503N4…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质量为m的物体,由高处自由落下,恰落于竖直固定于地面的轻弹簧的上端,在压缩弹簧到最短的过程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C物体的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D物体的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2.如右图,A、B为竖直墙上等高的两点,AO和BO为长度相等的细绳汪义夕是一根轻杆,AOB在水平面内,C点在AB连线中点D的正下方,已知艺AOB一120。,匕COD一60“,在O点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则(). A绳AO受到的拉力为mgtan30“; B绳AO受到的拉力为mgtan6。“; C杆口C受到的压力为mg/cos30“;…  相似文献   

17.
例1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4、B、C三个位置,B为4C的中点,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α1,在BC段的加速度为α2,现测得物体经过B点时的即时速度为vB=1/2(vA vC),比较α1和α2的大小有: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高考理综(浙江卷)第24题如下:如图1,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二轻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相似文献   

19.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_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_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  相似文献   

20.
第一卷(选择题共62分) 一、本题共8小肠,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颐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第一宇宙速度就是() (A)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最小速度。 (B)使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动所必须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C)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所必须的最大地面发射速度。 (D)使人造卫星摆脱地球引力束缚所必须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2.质量不计的定滑轮以轻绳牵挂在B点另一条轻绳一端系重物C,绕过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点,如图1所示,若改变B点位置使滑轮位置发生移动,但使AO段绳子始终保持水平,则可以判断悬点B所受拉力T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