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文宗在甘露之变前确实与李训、郑注等人一起策划过铲除宦官的举动,但彼此的立场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唐文宗只想消除个别专权跋扈的宦官对皇权所构成的威胁,而李训、郑注等人却希望通过铲除绝大部分宦官权贵,进而获得更大的权势,因此双方的政治利益存在着根本的矛盾。唐文宗并非甘露之变的幕后主谋。  相似文献   

2.
唐宗起用李训,郑注,实际上是为了破除官僚朋党,宗认为他们同自己的太平理想契合,予以倚重,翦除宦官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步骤,李训,郑注政变失败,昭义藩镇的介入抑制了宦官的势力,稳定了国家局,李德裕党平定昭义叛乱,藉机陷害,打击李宗闵党,硬把李训,郑注和不知情的其他官员拉扯进去,因而否定李训翦除宦官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唐“甘露之变”后,李训等四位宰相冤死,还被诬为“逆贼”,在宦官气焰嚣张,朝野噤若寒蝉的政治形势下,李玫创作了《喷玉泉幽魂》传奇,尊称四相为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丈夫”,为之鸣冤叫屈,是一篇具有进步意义的学作品,李玫与四相,卢仝的关系,前人亦有未谛之处,均予以发明。  相似文献   

4.
唐后期由于宦官势力的极度膨胀,大大地压制了以宰相为首的士人朝官团,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遂引发了所谓“南衙北司之争”,即以宰相为首的南衙朝官与以枢密使、神策中尉等为代表的北司宦官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唐代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在宦官专权的彤势下枢密使的权势与地位发展到极至。身为宦官集团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枢密使是作为非宦官身份的外朝官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但事实上,由于枢密使在政治中枢的特殊地住使其成为许多外朝官员巴结的对象,同时枢密使与宦官集团的另一权贵——神策中尉之间又时时有权力之争,这就使南衙北司之争复杂化,对唐后期政局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肃在《大唐新语·文章》中记载:“神龙(武则天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十五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唐设左右金吾卫,是皇帝住处的防卫之一,金吾指防卫军军官)弛禁,特许夜行,贵族亲属及下隶工贾(gu,商人),无不夜游。车马骈阗(piantian,罗布,连续),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竟。文士  相似文献   

6.
“甘露之变”是发生在唐代文宗朝的除宦事件。一般认为是一次南衙北司之争,观点几乎一致而没有异辞。本文拟对这次事件的性质作一分析,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廓清。一文宗虽在表面上没有直接参与“甘露之变”,但考察“甘露之变”却不能不从文宗除宦开始,从文宗即位前后的历史背景入手。据《通鉴》载,文宗李昂于826年12月即位,840年正月病卒,在位凡十三年,卒年三十三岁,因此,文宗即位时是二十一岁。以文宗这样的年令,在他即位前对前朝政事自应有相  相似文献   

7.
《历代笔记选注》(周续赓、马啸风、卢今选注,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版)第74至75页《封氏闻见记·绳妓》在记唐开元二十四年绳妓表演盛况后有一段文字云:“卫士胡嘉隐作《绳妓赋》献之,辞甚宏畅。玄宗览之,大悦,擢拜金吾卫仓曹参军。”选注者对“金吾卫仓曹参军”所加的注释是:“武官名。‘金吾’即执金吾,汉武帝时负责巡卫京城,保护皇帝。‘卫仓曹’是金吾之下的一个部门,负责军需。”  相似文献   

8.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宫庭政变。本文拟通过探讨玄武门之变的原委,以期揭示掩盖在此类宫变表象下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各种因素铸就了唐初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宫变能否成为事实,终究要看在这一事上享有最高裁断权的李渊的态度及作为。向来处世沉稳,虑事缜密的李渊,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采取了看似无为,其实有为的中立态度,遂使事态遽变,宫变骤生。  相似文献   

10.
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剧烈地破坏着封建社会政体,造成严重危害。“唐之宦官,其势十倍于汉、宋”,它专权擅政的祸害,较之东汉宦官尤为严重。唐代宦官擅政可分为二个阶段:自唐玄宗统治时期宦官杨思勖、高力士专权开始至代宗统治时期杀宦官鱼朝恩,代宗不再使宦官典兵,宦官集团势力大大下降,为第一阶段;自德宗统治时期出现泾原之变后,窦文场、霍仙鸣掌握禁军大权及任枢密之职开始至昭宗统治时期尽杀宦官为止,为二阶段。后者较前者危害时间长,破坏性大。宦官集团势力在中晚唐一百多年中,日益猖獗,祸害甚烈,以至积重难返。其问也出现好几次与反宦官势力斗争的较量,宦官集团一直处于优势的地位。唐代宦官之所以猖獗,与唐中期以后特定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宦官政治空前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批有良知的士大夫则与宦官集团作了坚决斗争,而宦官集团对士大夫阶层进行了残酷镇压。在这场斗争中,虽然得到人民支持的士大夫阶层是正义的,在力量对比上也一度占据优势,但由于政治经验缺乏、斗争策略错误以及思想观念陈腐,最终导致斗争的失败,使“党锢之祸”成为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汉唐时期宦官专权的基础之一,是宦官典掌军职。汉唐宦官典掌军职分有监军、典掌禁军和衔领军职三种方式。宦官典掌军职,在东汉时期属于临时差遣的性质,唐代中后期以后,宦官典掌军职则逐步制度化,成为唐代宦官专权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唐代后期宦官危害甚烈,废立帝位如同儿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春衣”发放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衣”首先是国家对募兵制下的官兵(健儿)及中央内外诸司机构的官奴婢、番户、杂户等供给的春季衣装,作为他们执勤服役的衣料报酬。其次,“春衣”也用于赏赐统军在外的将领、身居要职的朝中大臣及抚绥藩镇首领。其三,“春衣”作为官员俸料的重要内容,始于中唐的南衙十六卫和北门禁军,在晚唐五代宋初逐步扩及诸道节度使及文武百官。最后,“春衣”还作为雇价的一部分出现于敦煌文书中。其时“春衣”已流行于当地民间。  相似文献   

14.
唐代士宦矛盾始于玄宗朝,后世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一虚构情节具象化,成为士人厌弃宦官干政的经典标本。安史之乱后,宦官为维护皇权立下功劳,逐渐成为帝王宠信对象,掌控军权便是最切实的奖赏。中唐时士人与宦官之间的交往和碰撞是双方矛盾发展态势不同时期的反映,甘露之变则导致了双方彻底走向决裂。这样,士人的选择除传统的恐惧和疏离外,还多了一份投机式的攀附,虽然这种行为遭到士林口诛笔伐,但由于宦官权势强大,对这类士子的仕途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宦官制度源远流长,明代宦官人数之众多、机构之庞大、职能之全面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一绝.明代宦官专擅朝政局面的出现,严重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宦官如何能够得到如此特殊的地位,值得研究.本文试图从宦官的职守来看宦官在明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朱温其人     
朱温,后梁的建立者。他揭开了五代十国史的第一页,结束了唐代二百八十九年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了短期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唐代曾经有过贞观、开元、天宝盛世,安史乱后,开始下降,藩镇兴起,便埋下了后来分裂的基因。牛李党争,宦官专权,南衙北司的矛盾与斗争,一次又一次地损伤着唐朝的机体,使之日趋衰落。到了唐代末年,统治阶级腐朽,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其根本原因是士大夫集团势力的膨胀,形成了与专制皇权相颉颃之势,最终导致它与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激化。而宦官集团的活动则成为这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揭露邓本殷反革命集团在琼崖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以及其在国民政府南征军的军事打击下覆没的主要经过,分析了邓本殷失败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成祖以前,明朝的宦官没有权力。太祖‘鉴前代之失’,对宦官有很多限制,如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等。建文帝嗣位后,‘御内臣益严’。明朝宦官有权则开始在成祖时。这是由于‘靖难’之时,曾有很多宦官‘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对‘靖难’成功有很大帮助,因此成祖即位后,对宦官‘多所委任’。但宦官‘犯法辄置极典’。宦官有权,但不敢擅权。到英宗时,既有宦官‘势成积重’,擅权至‘跋扈不可制’。随着宦官权力的扩大,宦官对明朝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最著者当推王振、魏忠贤和郑和。  相似文献   

20.
亲军卫,全称为亲军指挥使司。它是明朝皇帝的侍卫部队,建立在卫所制度的基础之上。亲军卫在元末农民战争中萌芽,在洪武时期被正式设立,之后又经历了永乐和宣德两朝的调整与增设,最终确立为二十六卫,并成为定制。与一般军卫相比,亲军卫地位尊贵,职能繁复,人数众多,具有自身鲜明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