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逯遥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3):F0002-F0002
随手端起一杯咖啡。这咖啡真的很像这初中的生活,说它苦,却还有几分甜在其中;说它甜,似乎又有更多的苦在其中。透过咖啡,我似乎看到了初中生活的影子,只觉得有一种香莫名地飘荡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2.
逯遥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9):F0002-F0002
学习是一个储积智慧的过程。我们学生就好比是走在学习之路上的长征战士,这条路注定困难重重,唯有我们学会如何学习,领悟学习的真正道理,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到达胜利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劳动,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是先进的和富有创造力的,对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必须的,但在课堂落实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对现阶段课程改革的一点认识,本文就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学习让教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品味以人为本的思想,品味新的课程观念,品味新教材,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6.
7.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处在这场变革第一线的教师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力图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并期望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新课程为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以人为本思想、课程观念、全新的教材观等。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意识非常强烈,课程意识却十分淡薄。新一轮课程改革则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程,要树立起课程意识,并在实践中品味新课程。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本文从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树立师生关系平等观、品味新教材等四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要彻底地改变学习的方式,首要的是教师要解放思想,优化教学过程。下面,就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柳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
进入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先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课程体系正在由大一统的局面向多元化迈进;高考体制的改革,也为新基础教育的变革腾挪出更大的自由空间。基层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各种教育实践探索层出不穷。同样,运用因特网和内联网进入课程领域学习的实践探索,在全国各地正以不同方式开展。2001年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起步了。本文所指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运用了网络技术前提下,综合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以及一些地区的研究型课程和各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本文将据有限的了解,回眸与品味2001年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14.
[片断再现]师:同学们,在大屏幕上,老师出示了三段文字,你分别感受到了怎样的声音呢?(分别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雨铃铛》,人教版第五册《雨》片断,人教版第八册《山雨》第五段)(孩子们感到很有趣,片刻思考后.纷纷举手)生:《雨铃铛》里的声音是叮零当啷的,而《雨》里的声音是叭叭直响,我们今天所学的《山雨》并没有写明具体的声音,而是说它像一首首优雅的小曲。师:真不错,你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了三段文字所表现的不同声音,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呢? 相似文献
15.
16.
宋志刚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08,(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学习反思时产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产生了内在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为内在的需求。当学习成为学生内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于芳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22,(24):19-20
学习古典诗词,品味诗词芬芳,能够丰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色生香。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吟诵诗歌,感受韵律之美;推敲文字,感悟炼字之美;品味意象,体会意境之美;挖掘思想,品味精神之美;模仿写作,享受创作之美。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旅美华人把孩子送到了当地的学校。谁知孩子第一天学会说的话竟然是“我要上厕所”。这使她大为恼火,一气之下,电话上与校长“刀兵相见”,但校长的一句话却把她给“噎”住了。校长说:“请你留心一下.你那5岁的儿子最常说的不是这样一些话吗?”需要当然是需要,问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一直是在讲台上“高雅”得走不下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