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层面的通力合作。环境文学在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帮助人们树立生态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环境文学是大学生生态教育的生动教材。重视环境文学教学,开设环境文学课程,应该成为高校生态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沃伊切赫·马莱茨基是波兰著名的生态批评家与动物叙事理论的倡导者,主张通过社会实验调查证明文学的效用,提出独具特色的实验生态批评范式.马莱茨基的实验性生态批评基于社会调查,认为动物叙事对生态效应有重要作用.他运用认知心理学分析读者接受,倡议人们以文学阐释的方式改变环境认知,积极投入生态行动中.马莱茨基的实验性生态批评在实...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具有相同的文学生态环境,都处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抑压之下,但比较发现,两者又具有不同的文学生态景观。两者同中有异的文学生态为我们思考政治抑压下文学主体性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由于政治是否压抑文学不是由作家决定,而是由社会环境决定,以及政治环境的缝隙和文学传统的显性与潜性存在等因素使文学主体性的建构往往成为可能,进而使文学自身的美学特点能够得到尊重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具有生态文学内蕴的文学作品早在18世纪中期件随着工业化进程而诞生。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派文学”达到了生态文学的创作高度。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成为生态文学的经典作品。20世纪前苏联“自然哲理小说”对生态文学做出了更深的开拓。生态文学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被遮蔽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国生态文学批评运动兴起。直到此时,它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生态文学。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的生态文学研究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生态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生态内涵。生态文学重在呼吁社会大众以生态身份融入自然。本文在介绍文学生态环境嬗变的前提下,对文学作品《瓦尔登湖》和《寂静的春天》进行了生态学分析,旨在促进民众生态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学作为一种在形成的知识领域,它从文学和美学的立场去表现、阐释现实中的生态现象,可能开辟一种新的生态视野、建立一种新的诗学思考方式,从而去进一步发现生命的秘密和生存的意义,也进一步去发现生态文学的情感空间与审美意向。生态文学作为知识领域,处于生态现象的理性认知和生态伦理行为即生态理性与意志实践之间,它主要是生态现象的情感表现,突出着文学形式的审美特征,也突出着生态生存的审美品质。生态文学现象的情感因素和审美倾向,构成了生态文学现象中历史的神秘性。生态繁衍衰亡给人类造成的不安与思考,在生态文学现象中构成了人类命运与终极存在之间的秘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欧美生态文学》是我国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专著。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态文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然后再现了该书的框架结构,接着列出其亮点,最后分析了它在读者群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态意识是随着地球生态失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逐渐得以建立和强化的,生态文明的提出凸现了对以往文明发展的纠偏和补救,生态文学是生态问题在文学视野里的投射和焦虑。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在生态哲学和自然写作的交互影响下,建立起新型的生态叙事话语,创生了生态主题写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代中国文坛,生态文学书写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向,它们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把握此一写作主题的创生方向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9.
认识并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世界,乃至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域的文学精神和文学论争,必须首先回到其赖以生长的话语生态中来。话语生态是适于某种文学话语生长的文化条件及其潜在的规定性。20世纪是汉语文学的话语生态从打破平衡走向新的平衡的特殊的文学史期。及至80年代以降,汉语文学的话语生态经过多半个世纪的碰撞、渗透与融合,形成了一个由古典语文、民间语文、公共话语和外来语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形态,大大扩展了汉语文学的意义疆域。话语生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提请当代汉语文学的写作、批评和研究者,回到当下的话语生态中来,将各种话语生态因素自觉转化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个人话语,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汉语文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被逐渐边缘化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生态批评的语境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使文学与社会接轨,发挥文学课程的思想导向作用,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最终使文学课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1.
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外生态变迁、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内生态变迁、明代白话小说传播新生态变迁等.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为我们今天重视、构建和营造良好的文学传播新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学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反思型文学,生态文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抒写伤感警世的文明哀歌、激发回归自然的生态情怀、歌颂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呼唤利乐众生的生命意识和展现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景五个方面。生态文学的审美价值,使它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文学的价值观念存在一些误区,可从三方面进行新的建构:科学理性的生态伦理责任,人文精神与自然伦理的融合,和谐生态文明的精神旨求.  相似文献   

14.
生态哲学是基于生态危机而产生的一种哲学理念。俄罗斯生态哲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普列什文作为俄罗斯生态文学的奠基人,其生态哲学理念对俄罗斯生态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试图以空间范畴为视角,从普文中诗意呈现的三个维度解读其生态哲学,追溯其生态哲学诗意呈现的根源,为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霞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76-77,112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近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传播,它把文学批评放到生态环境这一背景之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评论视角,也体现了文学研究领域内生态意识的觉醒.本文主要探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形成的原因,意义以及近年在我国文学批评界所取得的一些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和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普遍缺乏环境和生态意识.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主要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和生态保护形势,概述了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探讨了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环境问题对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影响,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与实践美学的关系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英国最知名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将文学传统、社会文化和自身经历融合在一起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思想先进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性人物形象,展现出其强烈浓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我们能够从作者创作的女性形象中深刻感受到作者与文学在对于真善美与幸福的不懈追求.本文主要研究狄更斯与女权主义,以及狄更斯作品的女权主义思想各个方面对狄更斯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要素环境、社会要素环境和生态要素环境3个方面,构建工业发展环境支撑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发现,工业发展环境与工业化的关联度呈现与工业化发展相似的阶段性,其中经济要素环境与工业化水平的关联度整体较高,证明经济水平仍然是工业发展的强动力;社会要素环境与生态要素环境的关联度虽然较小,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反映了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要素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