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仿佛就是我的班主任” 范景文:“其实,我更愿意叫他李老师。”我2004年参加工作,第一年就当上了班主任,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同事给了我一本书——《爱心与教育》。我这个80后,最不喜欢听别人讲大道理,但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却深深吸引着我,向我讲述着一位用心的班主任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我的心被爱融化了。  相似文献   

2.
黑泽明电影《活下去》里有个女职员,看到报纸上的笑话,就念给大家听:“我之所以每天上班,是怕我的同事有一天会发现,我不来上班,其实也行。”我每天都发点微博,如签到一般,也是怕别人发现,没我也行。  相似文献   

3.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张也大姐的歌还在唱,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听,直到现在走进初中这个“新时代”又一年多。我爱笑,所以别人都称我为“弥勒佛”。初中生活其实挺累并且挺快的。一晃就是一个星期、一个学期。我可以说是每天都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猫。Why?因为我有熊猫眼嘛——睡眠不足!每时每刻都是隔着玻璃看世界。好不容易盼来了双休日,这可乐坏了一群“傻瓜”,我就是其中最乐的一个。我可不要假装成熟,什么“花季”、“雨季”,我听了就不舒服。我永远是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并且是个“假小子”!阳光跳进了房间,时针指向了八点。嘿,我可不怕你,因为今  相似文献   

4.
我是因为喜欢,我只是热情派亲爱的朋友们,我的讲题是《讲述儿童文学的技巧》。其实你们不知道,我根本就没有研究过儿童文学的讲述技巧。我总是在把那些有趣和感动的儿童文学故事讲给别人听,仅仅是因为我多么喜欢这些故事、这些书,就像《爱心树》里的那个男孩,每天跑到大树的下面来,是因为他好喜欢这棵树,他说“:好喜欢喔!”我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喜欢按住!我按捺不住要笑怎么办呢?我按捺不住会感动怎么办呢?我按捺不住地就想到,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书、这样的文学,不去告诉别人,不让孩子们听见和读到……那又怎么办呢?没有办法!所以,各位,当你们…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3)
《孟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别人劝他这不是君子所为。他就说:“那就减少点,以后每个月偷一只,明年就不偷了。”孟子认为:知非义,就要速  相似文献   

6.
刘凤花  刘小燕 《现代教育》2003,(17):101-101
《小马过河》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动脑筋想一想,并亲自去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这一课时,在我阐明课文道理后.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地方不明白。文中的小马听别人的话,妈妈说它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我们以前学过的《我要的是葫芦》那一课,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话,结果也错了,我觉得有点矛盾,到底怎么做才对呢?”  相似文献   

7.
我是因为喜欢,我只是热派 亲爱的朋友们,我的讲题是《讲述儿童文学的技巧》。其实你们不知道,我根本就没有研究过儿童文学的讲述技巧。我总是在把那些有趣和感动的儿童文学故事讲给别人听,仅仅是因为我多么喜欢这些故事、这些书,就像《爱心树》里的那个男孩,每天跑到大树的下面来,是因为他好喜欢这棵树,他说:“好喜欢喔!”  相似文献   

8.
听说今天我们班要来一位新同学,我幻想着她是温柔善良的“白雪公主”,或是漂亮可爱的“睡美人”。上课了,老师带着一个人走进来,我一看不禁两腿发软,原来她不是别人,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里那“恶毒的皇后”!原来她毒不死“白雪公主”,认为自己知识不够,又得知我们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一包老鼠药能毒死好多人,所以千里迢迢赶来学习……我暗暗祈祷老师千万别把她安排和我坐在一起。你想想,每天都跟一个心肠歹毒的人坐在一起,我还能安心听课吗?可老师好像故意和我过不去似的,竟把她安排在我旁边。为了表示友好,她拿出一个红彤彤的苹果给我…  相似文献   

9.
爱的火花     
孩子,当我第一次遇见你们时,你们的陌生和畏缩让我也忐忑不安,你们听到了我那咚咚咚的心跳声了吗?但当我试着告诉你们“我很喜欢你们,我们是朋友”时,你们心中的“小兔”是不是就悄悄地溜走了,我也平静了……每天早晨,我都用爱怜的目光、无声的拥抱来抚慰你们的心,你们也用一个个吻来回应我。就这样,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都是美丽的语言。每天早晨,总有一个小女孩一直拉着我的手,向我绽开灿烂的笑脸,以一副“老师只喜欢我”的神情对别人不屑一顾。这就是刚插班不久的小妹妹甜甜。她刚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但不愿和别人玩,当然也就没人和她玩,在她的  相似文献   

10.
好不容易     
学习《信箱》一课,我和学生们遇到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区别“好容易”与“好不容易”的异同。学生们像往常一样地自学质疑,合作释疑。质疑环节中,有个学生提出课文中有一处错误——“好容易”应该改成“好不容易”。我快速细读了课文中的那一段,马上肯定了这个孩子的细心和钻研精神,并顺便补充讲了否定词“不”的现象,即“不”在一定的语境中有加强肯定的作用。例如“这一仗打的好不痛快”,其实就是“这一仗打的好痛快”的意思,加了否定词“不”,在表义方面肯定的意味更强。我的话音未落,又有几个孩子把手举得老高。我请出其中的一个,这…  相似文献   

11.
本期格言     
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劝。——陈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我很早就听说,并且一直坚信不疑的一句话。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因为很多人都曾经这么告诉我。但是后来,我终于知道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只是在《资本论》的序言中引用了它。直到最近,我忽然不再那么相信这句话了,因为我看到了另外一句话:“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劝。”这句话是一个小人物说的,不那么豪壮,也没有显出多大的智慧,但却更实在,也更适合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他讲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做人是有成本的,要降低成本,还是应该多听听别人的话——但…  相似文献   

12.
茹雨旋 《素质教育博览》2010,(1):I0004-I0005
收到我的来信,你肯定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奇怪,一个陌生人给我写信了!”其实,我写这封信是因为课文《草原》中描写的。那辽阔、神秘的草原风光深深地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13.
X老师: 您好! 请先原谅我未先向您打个招呼,就突然从天而降插入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可笑的是,我到来的原因,却仅仅是想向您问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 生活是什么样的? 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而我呢,其实我最不喜欢别人指责自己,也不喜欢别人的不理解。其实我不能吃苦,不能正面迎接人生路上的种种挫折和困境,如果有时候能,那或许只是“鸭子被赶上架”——被逼无奈的。其实我胆很小,其实我惧高。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说一个人很平凡,或是很不平凡,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一个人平凡,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人性所具有的,他都应该有;一个人不平凡,因为他不是别人,古往今来就他一个人,是为真正的他。”这是摘自刘墉先生《平凡》中的一段话。 “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这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觉得它寓意深刻。就拿我们所熟悉的雷锋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平凡”与“不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在雷锋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二年级的小同学不敢过桥,…  相似文献   

15.
寻找快乐     
“什么是快乐?”我问自己。我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于是,我问身边的同学,同学们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快乐。那则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过得不快乐。他想知道别人是否也和他一样,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国王去问他的一个大臣:“你每天都过得十分快乐吗?”大臣回答国王:“是的,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那你为什么而快乐呢?”大臣继续回答:“我快乐是因为我庆幸我不像那些穷苦的农夫,吃了这顿饭愁着下一顿。我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生活已经给了我幸福,我不再奢求什么,我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快乐。”国王听后思索着。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画面     
我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与普通人不同,我们自闭症患者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一般用画面与声音思考。当别人对我说“爱”这个词时,我就会在脑海里搜索,随即脑海里就会集合一系列这样的画面:一只怀着小马驹的母马、电影《爱情故事》那一个个熟悉的镜头,或者是耳边响起甲壳虫乐队一首歌中的那句“爱、爱、爱……”。  相似文献   

17.
有朋友曾问我写《爱心与教育》用了多少时间,我说:“两个多月。”朋友顿时瞪大了眼睛:“嗬!两个多月就写成一本畅销书,真是快枪手啊!”我连忙纠正说:“不,其实严格地说,这本书我写了16年。因为从参加工作起,我几乎每天都在写!”  相似文献   

18.
我在许多国家都惊讶地发现,我踩到别人的脚,对方倒是先向我道歉。后来,我请教当地人,解释是,我如果踩到一个人的脚,那表明他挡了我的路。挡住别人的路,当然应该道歉。听到这样的解释,我大吃一惊:天下还有这样奇怪的逻辑?时间长了,这才知道,小老外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要小老外接受:你不能麻烦别人。其实,我们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教育原则,只不过顺序倒了一下——别人不能麻烦你。至于你要不要麻烦别人,那要看需要而定。“我在中国能活到今天,简直是一个奇迹。”一个老外向我叙述他在中国的“历险记”。“我到中国第一天进饭…  相似文献   

19.
于东辉 《辅导员》2010,(23):5-6
这是一位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我都珍藏心里,让自己明白,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也许那微小的善举你早已忘记,但这种热情的光芒,却可以温暖一个个冷漠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让爱永恒     
上了初中之后,由于学习紧张,加上又住校,课余基本没有时间看电视或看报。幸好有了《时事》,让我得以“看国外风云,品国内动态”。其实,与《时事》相识是个偶然……那是在初二,一天下课,我经过邻桌时,主人不在,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书。我看到那一页上写着“认清‘法轮功’实质”的标题。在当时这可是一个热点话题,好奇心促使我看了起来……就这样,我走进了《时事》。一个星期后,我订阅了《时事》。从此,我的生活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自豪。现在的我,已经是个高中生了。生活在变,而不变的是我对《时事》的情怀。依旧是《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