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遇到“be of n.”结构。“be of n.”中的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常作表语、定语或补语,用来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该结构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补语”和“状语后置”的位置都在谓语后面,因而容易混淆。如: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③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世家》)①句中介词结构“于长勺”补充说明“战”的地点,作补语。②句中“王”后面省了介词“于”,“王”活用作动词“称王”,“关中”作“王”的补语,补充说明称王的范围。③句中介词结构“以尉首”补充  相似文献   

3.
对文言中“战于长勺”、“裹以惟幕”、“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一类句子,人们惯常释作“状语后置”。《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国三十八所重点中学教师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讲到“文言句式”时,也把上述现象归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并作如下解释:介词结构“于……”常放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而按照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因  相似文献   

4.
补语是补充说明动词的,其位置是放在动词之后。副词、数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可以充当补语,这种情况与现代汉语是大体相同的,但古代汉语主要以介词短语和兼词作补语,其中尤以“于”字介词短语作补语的情况最为常见。这里所归纳的是九个带补语的叙述句型。本文绝大多数例句采自现行的统编中学语文课本,故不再注出处,不妥之处希望同行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现将各句型逐个析释如下;  相似文献   

5.
居延汉简介词基本承袭先秦汉语而来,新产生的不多。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作补语的不多。时间介词“以”、对象介词“与”及处所介词“监”的特点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有那么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介词结构对动词谓语起修饰或补充作用。《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在谈到这种现象时说:“介词结构,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做状语,也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后做补语,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现象。”介词  相似文献   

7.
古今汉语有其区别,不仅表现在语音、文字和词汇上,且在相对稳度较大的语法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故今人读古书,必具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就拿省略来说,古今汉语里都有这一现象,但古书中的省略,更为复杂。在此,我们仅就《国语》这部书进行分析,可见古书省略之一斑;也因此使我们在阅读古书时避免发生对文意理解上的错误,或消除不得其解之苦恼。一、由本句自身结构而知省略例1、省略虚词。如《周语中》:“邵至归,明年死难。”在“明年死难”这一分句中,“死”为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后面的“难”应是补语。但是名词不能直接作补语,它必须和介词“于”组成介词结构才作补语,显然,在  相似文献   

8.
对文言中“战于长勺”,“裹以惟幕”,“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一类句子,人们惯常释作“状语后置”,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国三十八所重点中学教师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讲到“文言句式”时.也把上述现象归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并作如下解释:介词结构“于……”常放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而按照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因此人们称它为“状语后置”。  相似文献   

9.
介宾短语是指介词和由它介进的名词、代词、方位词以及名词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这种语言单位的造句能力,语法界在过去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他们都认为介宾短语既可作状语、定语,又可作补语。可是作补语这一规则,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异议。至于能否作其他成分,除赵元任先生曾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提出“介词结构可作主语”,黎锦熙、刘世儒两先生在《中国语法教材》中提出“介词词组可以充当谓语”外,似乎没有人谈及这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现代汉语以词序为组合特  相似文献   

10.
用“结果补语小句理论”可以很好地分析处所义结果补语结构。可以假设处所义结果补语结构中包含一个空的谓词“有”,也就是存在句中的“有”。这个假设不但可以解释为什么处所义结果补语结构中宾语一定是不定指的,还可以解释介词“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不定式起名词短语的作用时,第一可省略不定式符号to。这常见于不定式分句作主语补语或主语(一般只限于少数句子结构),作宾语补语(只限于have,make,let,feel,see等动词后),作介词宾语(只限于but,except等介词后),或在rather than等连词后以及不定式并列使用时。例如:  相似文献   

12.
科技英语中Be句的结构有5种:第一种为“N1+be+N2”结构。当Be为动词表判断时可译为“是”;当Be为连接词时,常省译。第二种为“N+be 介词短语”结构,其中介词短语作补语或状语。第三种为“N+be 形容调”结构,常将be词省译。第四种为“It+be 形容词/分词 that从句”结构。第五种为“Therebe”结构,一般将“Therebe”省译或转译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等词及词组介绍给谓语的词。汉语中的介词大多由动词虚化而来,但又不同于动词。介词不是谓语的中心,不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介词与其被介绍的词语组成介宾结构。介宾结构一般单独在谓语前作状语或谓语后作补语,也可以和别的词语结合,以充当句子的成分。部分介词的宾语可以省略,可以前置。  相似文献   

14.
第六节 介词     
《中学文科》2008,(11):24-29
一、介词的概念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关系的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宾语。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现代汉语教科书,还是一般的现代汉语语法专著,其中在例举介词时,几乎都举到了"被"字.这个普遍情况,不能不给一般读者这样一个错觉:"被"是地地道道的介词.其实,"被"不是正宗介词.大家知道,介词是"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前边,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补语或带'的'作定语,表示处所、时间、方向、方式、对象等关系."可是,"被"却不具备一般介词的这种性质.纵观"被"的使用情况,不外乎这样两种:用在动词前边和用在名词(包括代词和名词性词组)前边.  相似文献   

16.
首先,可以从各自的定义来区分。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用来介绍动作行为的凭借、方式、标准、条件、时间、处所、原因、对象等等。而连词是连接词、词  相似文献   

17.
四川宜宾方言中的“得”字有六种用法:介词,表示处所或方位;助动词,表示能够、对客观情况的猜测、允许;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和将来实现;结构助词,连接补语;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时间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相似文献   

18.
"焉"在上古有相当于"之"和"于+x"(x为代词)两种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焉"字作补语、状语时需要一个特别的介词的引入,这个介词可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作补语。因此,代"焉"的"于+x"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9.
秦振良 《新读写》2012,(1):45-48
1.介词“于”的辨析 在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于”,用法只限于介词,“于”和它后面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因此,对中学生来说,“于”的辨析不在用法,而在作用和意义。确认方法如下: (1)“于”在动词后,介绍的是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或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在”、“到”、“向”等。  相似文献   

20.
介词“於”字在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问题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该用“於”字,什么时候不该用“於”字),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已久的重要的语法问题。王力在指导研究生时说:“我们可以做一篇文章专谈《史记》中这种所谓省略‘於’,字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用‘於’字,在什么情况下不用‘於’字。”这种建议,以点带面,显然有助于说明“於”字在古汉语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问题。根据个人的考察,“於”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於”字的有无,严格地说不是由句式决定的,而是由补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决定的。换言之,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就句式看,“於”字有无是任意的;而就补语意义看,“於”字有无不是任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