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打油和打油诗唐代有一个叫张打油的人,他写诗专爱用俚语俗话,亦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他的诗刘树一帜,流传颇广。比如《咏雪》一诗: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而通篇无一雪宇,却甚为生动。有一年冬天,有一位大...  相似文献   

2.
打油诗的开创者该是唐朝儒生张打油。不少文人雅士认为他的诗歌油腻滑透,俚俗不堪。其实,张打油的“打油诗”,有些堪称珍品,即以他的成名作《咏雪》而言,我以为完全有资格选入《唐诗三百首》。有一年冬天,大雪飞舞,远山近水,全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瑞雪兆丰年,村民心里高兴,请张打油写首诗歌。张打油即景抒情,顺口吟咏:“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看似平常不寻常。它全篇写雪,却没有用一个  相似文献   

3.
为何叫“打油诗”?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载,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人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于是后人把这种通俗浅露、有时暗含讥嘲的诗歌称作“打油诗”。有的作者自谦,把自己的诗也称为“打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5,(8):45-45
唐代的张打油善为诗,所用皆俚语俗话,诙谐易懂,暗含讥嘲。他之所以能闯出牌子,以至后人竟将这类诗歌冠以他的大名称为“打油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诗言志”,这大多用在那些忧国忧民的大诗人身上。杨先生的诗作说不准是否有“言志”的成分;但是我确信一点,杨先生的诗任说“高雅”也好,“打油”也好,说它是“诗画像”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因为那些诗,从多方面把他的为人、形象、性格、喜恶、情感都活脱脱地展示出来了,读着他的诗,就宛如在欣赏一幅幅生动、诙谐的人生速写。杨先生喜欢运用自嘲戏语,发泄、释放自己的情感。他曾给自己的诗集取名为《银翘集》,并解释说:“我的打油诗多是火气发作时写的,用‘银翘解毒丸’来散火最合适。”他的自嘲诗很多,都挺风趣。例如,“少小欠风流,而今糟老头,学成半瓶醋,诗打一缸油,恃欲言无忌,贪杯孰与俦,蹉跎惭白发,辛苦作黄牛。”  相似文献   

6.
元旦·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意思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谓之“元正”;晋代瘐阐《扬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不为正统文化界所理解。清康熙间文学家朱彝尊评论他的诗称:“善为启颜之辞,间入打油之调。虽不得为诗家,然亦文苑之滑稽也。”(《静志居诗话》卷二七)他的诗文集《七乐斋稿》至今仍未发现,从他写的残存的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张打油善为诗,所用皆俚语俗话,诙谐易懂,暗含讥嘲。他之所以能闯出牌子,以至后人竟将这类诗歌冠以他的大名称为“打油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年冬天,有位大官去祭祀宗祠,进殿便见墙壁上写了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此官大怒,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有《赠震山主》诗云:“震公住山年,与我共壬子。”(《于湖居士文集》卷五)用这种句法表年岁,已见于前人文集,如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引谱主《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东坡七集》《前集》卷十四《送沈逵赴广南》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后集》卷七有诗,题曰《永和清都观谢道士,童颜须发,问其年,生于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均说明苏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岁次丙子。张诗句法与苏诗同,意谓震公长老始住持震山寺之年,与己之生,同在壬子,即岁次壬子的高宗绍兴二年;与《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所言“绍兴甲戌,廷试擢进士第一,时年二十有三”相符,知孝祥生年为绍兴二年(1132)无疑。 徐鹏先生校点之《于湖居士文集》,一九八○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前,《宣城张氏信谱传》传播未广,而《宋史·张孝祥传》未载传主生年,故有关论著于张孝祥生年,大都存疑或有误。《信谱传》随《文集》得广传后,有关论著大都对张氏生年作了审订,但仍有一些论著未予订正,订正了的也未引用可作为内证的上述诗,故略志于此。  相似文献   

10.
元旦的由来     
元旦,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相似文献   

11.
《闺意献张水部》为唐代诗人朱庆馀的名篇,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对首句中的“停”字,各说不一.有释为“放置”者,如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停,停放.”②又有释为“停留”或“留”者,意在强调红烛之通宵不灭,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云:“停,,留,即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③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与《唐诗选》同,云:“停,停留.  相似文献   

12.
《韵语阳秋》卷二云:“咸平、景德中,钱惟演、刘筠首变诗格,而杨文公与王鼎、王绰号江东三虎,诗格与钱、刘亦绝相类,谓之西昆体,大率效李义山之为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其后持此说者颇多,如清人汪诗韩《诗学纂闻》云:“逮宋而杨大年与钱、刘号江东三虎,诗宗李义山,谓之西昆体。大年复编叙十七人之诗为《西昆酬唱集》。”其实这是错误的,“江东三虎”之名是在杨亿死后二十多年的庆历年间才出现的;它不是指诗风,而是指为政;不是指杨亿与王鼎、王绰,而是指杨亿之侄杨纮与王鼎、王绰,根本与杨亿无关;《宋史·杨纮传》(附于《杨亿传》后)载:  相似文献   

13.
羹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杜预曰:“食而不啜羹,欲以发问也。”杨伯峻曰:“羹,肉汁也。《尔雅·释器》及《仪礼》郑《注》并云:‘肉谓之羹。’此即指上文所舍之肉,盖熟肉必有汁,故亦可日羹。”按:“羹”即肉。上言“肉”,此云“羹”,《传》变其文耳。《尔雅·释器》:“肉谓之羹。”《说文·(?)部》: “(?),鼎实。”段玉裁注:“肉谓之羹,菜谓之芼,皆主谓孰物实于鼎者。”《说文》又云:“(?),五味和羹也。从(?),从羔……羹,小篆从羔,从美。”古代食肉,用鬲、鼎之类的器具烹煮,食用时  相似文献   

14.
嫌谮铞?因而取名为陬。 端月:取一年端始之意。 又有元月、初月、冠月之称。 二月 如月:如,即二月随从之意,二月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所以称如。0兰台世界Lantai World38K892J153;4;I;JJ153_4;00040016;000200050009000236元旦·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意思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  相似文献   

15.
反语与体语     
一唐周繇有《看牡丹赠段成式》诗云: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边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看牡丹要呼“索郎”干什么?“索郎”好像是人名,其实不是,是酒名。“索郎”为“桑落”的反语,就是桑落酒。“索郎”为“桑落”的反语,见于《水经注》卷四《河水注》:“《河东》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揭河流,酝成芳醉。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他同。兰熏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拓者,每云索郎有顾思…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古老文明的中国,自进入私有制和父系氏族社会后,重男轻女的生育民俗便逐渐形成.在古代,早在《五经》之首的《诗经·小雅·斯干》中有这样的记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郑玄笺:“男子生而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璋是玉,意思是希望儿子将来长大成人,有玉一样的品德,俗谓“弄璋之喜”,以示生育男孩的尊贵;在这首诗中,对生育女孩则是这样描绘的:“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即纺锤,意思是给女孩玩弄瓦,希望她将来长大了能任女工,俗谓“弄瓦之喜”,用此以示卑顺.  相似文献   

17.
宋代僧人学诗者颇多,可是传世僧人诗集却并不多见。清代初年吕留良等人编刻《宋诗抄》,只选录道潜《参寥集》和惠洪《石门文字样》两种,并叙述说惠洪诗雄健振路,为宋俗之冠。道潜和惠洪都是北宋末人,在宋代诗增当中行年已晚。其实远在北宋初年,别有希昼。保退、文兆、行肇。简长、维民、宁昭、怀占、惠崇九位借人,不仅以能诗而闻名于当时,而且及至南宋末年,周精仍盛称他们构诗作“为是宋三百年诗俗之冠”。宋人刊行九僧合集,即以“九增诗”为名。只是《九僧诗》流布不广,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早已为寻觅不到此书而叹息。幸而六…  相似文献   

18.
赵明诚《金石录》目录记有牛嵸题朝阳岩诗刻一通,历代方志因袭著录,自赵氏以下迄未有人得见真拓。《全唐诗》卷五四二录牛丛《题朝阳岩》一首,诗云:"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学者或误解为题咏晋祠之作。今经笔者亲临勘查,见其诗刻真迹仍在,文字内容大致完好。以拓本校诸书,诗题、诗句、作者均有讹误。  相似文献   

19.
印错的名字     
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护花小集》中有一篇《读<阿金>》,文中引了一句诗:“争奈微微识碔砆”。因为中间错了一个字,使得诗意颇难理会。这是元好问《论诗绝句》里一句出名的诗。元稹评价李杜,以为杜甫超过李白在于创作了长篇排律。元好问讥笑元稹这一观点,说他玉石不分,因云:“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碔砆。”诗中“微之”,用的是元稹的字,而“之”字行草手写体与重字符号极为相近,排印本遂误作“微微”,把个人名错成宛似一般语词,使得这句诗不好懂了。  相似文献   

20.
界中人杂感     
视听之娱今年第一期《视听界》里《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一文,引了白居易《登香炉峰顶》一诗,其中就有如题之句。无独有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也有“视听”一词。文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可见,“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