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豫剧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梆子腔系统。其流行于商丘、开封一带的“豫东调”和流传于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在[二八板]的运用上采取了不同的结构原理和方法,表现出不同的调式特征。“豫东调”[二八板]同“豫西调”[二八板]相比较,在调式结构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质。[二八板]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多种调式变化,使它成为豫剧两大流派唱腔中表现力最强、音乐色彩最丰富的板式类型。  相似文献   

2.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戏曲音乐中,板腔体戏曲音乐的皮黄腔系是我们最熟悉和常见的。被誉为我国"国粹"的京剧则是皮黄腔系的代表性剧种之一。皮黄腔,即西皮与二黄两种声腔的统称。京剧传统戏《四郎探母》是一出具代表性的京剧西皮戏。本文将从唱腔运用角度,对《四郎探母》第一场《坐宫》的京剧音乐作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安道情是高安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也是江西省重要的曲艺曲种之一。高安道情的唱腔音乐主要由《太平调》发展而成,它的发展经历了渔鼓道情、丝弦道情、戏曲道情三个阶段。为适应戏曲道情的需要,高安道情正朝着板腔体音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站在一个剧种音乐的角度,向兄弟音乐剧种借鉴,向兄弟音乐品种借鉴,向国外的音乐表现手法借鉴,或者站在本剧种内某一流派或流域的角度,向另一流派或流域借鉴,都可看作戏曲音乐的横向借鉴。一、横向借鉴是戏曲音乐的传统手法我们把视觉的焦距推移到几十、几百年以外,看一看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借鉴。京剧音乐中的西皮腔来自西秦腔,二黄腔来自安徽的四平调。西秦腔流入湖广之后吸收了民间音乐和越调;四平调融入了湖北的东部民歌和昆弋腔。湖南花鼓戏的早期音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地花鼓,发展到今天这种拥有[川调]、[打  相似文献   

5.
民间音乐的形式丰富多彩,然而最具特色的便是戏曲艺术。戏曲艺术是集唱、念、坐、打于一身的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将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引进课堂不仅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民间音乐的形式丰富多彩,然而最具特色的便是戏曲艺术。戏曲艺术是集唱、念、坐、打于一身的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将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引进课堂不仅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19-23
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原称"外江戏"是以皮黄(又称南北路)声腔为主的板腔体剧种。新编广东汉剧《诗娘》音乐唱腔优美,旋律幽雅,丰富地运用了广东汉乐、客家民间小调等地域性很强的音乐元素,是历史剧中的现代戏。  相似文献   

8.
我国戏曲的唱腔体制,一般分为板腔体、曲牌体以及二者结合的综合体。其中,对于板腔体如何从一个基本曲调,通过速度、节奏、旋律的扩充或减缩等变化,而演变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别,已有诸多论述,似较详尽。在曲牌体中,亦有对某些戏曲声腔(如:昆曲、高腔)曲牌联缀规律的研究。但是,对于各戏曲剧种中,多种曲牌体系内部,各曲牌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发展规律,却较少论及。本文仅以福建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为例,试图对我国戏曲  相似文献   

9.
正在太谷秧歌中,音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因素和重要的表现手段,又是其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太谷秧歌,虽然逐渐发展成为晋中地区的小戏种,但还未发展成为板腔体或联曲体的戏曲声腔,仍保持民歌体的原型,它的曲调仍然是一个个典型的农民小曲。虽然它的音乐来自于民间的小调,但同时也吸收了相邻地取的民歌精华。在400多个太谷的传统剧目中,只有少量的曲目拥有不同的曲调,虽然数量较少,但是曲调本身或部分有所变化,仍就能演绎出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弦板腔音乐及其生命载体--皮影戏曲艺术的迅速衰亡甚至面临消失,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认识民族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消亡的严峻性,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进行抢救,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扬琴]旧称“洋琴”,也叫“蝴蝶琴”。击弦乐器。发源于波斯、伊拉克一带。约于明末(公元1600年左右)传入我国。以往扬琴只用于民间合奏、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伴奏。例如江南丝竹、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北京琴书、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内蒙二人台等。现今扬琴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合奏,是各民族管弦乐队的重要乐器  相似文献   

12.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道情音乐的"音"与皮影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集口传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俗活动等为一体的,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的综合性戏剧艺术形式,是植根于陇东黄土高原上的一门古老独特的民间戏剧艺术。它的传承不息,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或者说是文化空间,特别是民风民俗有很大的关系。笔者拟从环县的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方面,对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渊源流播问题试以探析。  相似文献   

13.
湖北大鼓形成至夸已约有一个半世纪,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音乐体制。【四平调】是其基本的唱腔曲调。以五声微调式为调式的基础。湖北大鼓有其独特的鼓板点子,它是由妓和板不同的打击方式组合起来的节奏型。当地方言的语言节奏、音调是影响该曲种唱腔音调的重要因素。唱腔风格具有鄂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吟唱风格与民间似说似唱的生活音调一致.平和的唱腔与低、降方言的语调风格一致。  相似文献   

14.
闽南民间戏曲许多类别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地域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实现闽南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发扬,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对当前的音乐教学课程予以丰富和拓展。闽南民间戏曲在语言、乐器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教师在课程规划设计中应予以灵活应用。通过研究闽南民间戏曲音乐概况,结合其与当前院校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与不足,详细分析闽南民歌戏曲的有效教学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戏曲器乐曲牌[夜深沉]是由昆曲声乐曲牌[风吹荷叶煞]变化发展而来,作为戏曲器乐曲牌的代表作品,[夜深沉]所反映的不仅是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的渊源关系.更昭示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一曲多用,一曲多变”这一特有的创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魂。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如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比其他诸如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更具有生命力,是其他音乐的源或根。因为,民间音乐生于民众之中,活跃于民众之中,最贴近人民群众,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然内容。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花灯”是指流行于黔西北之黔西、大方、毕节、织金、金沙等县市区域的民间歌舞艺术.在其历史流传过程中,广泛地吸纳古今民间音乐,形成丰富多彩的黔西北花灯调,成为黔西北花灯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些丰富的花灯调中,由明清时期流行于北方和江浙一带的[剪靛花调]、[鲜花调]、[秀荷包调]、[妈妈娘糊涂调]等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在黔西北花灯中得以存现,形成有趣的“飞乐”现象,为研究黔西北花灯音乐提供了一档子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松阳高腔之源的初步梳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阳高腔是古老稀有的戏曲剧种之一。松阳高腔是继承南戏的传统、吸收并融化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并揉合了道教音乐而逐渐衍变为戏曲音乐的。  相似文献   

19.
一从历史的角度而论,戏曲音乐在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作曲家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极大的。我们知道,戏曲艺术本来就是剧本文学与音乐艺术相辅相成而发展起来的,音乐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就因为我们历来对戏曲音乐所具有的“民间音?..  相似文献   

20.
板腔体戏剧类,以梆子戏产生最早,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国板腔体戏剧的先河。清代中叶,它成了民间“花部”戏剧的主力军,在中国戏曲艺术的一场“花雅之争”中得到了繁荣昌盛,后来不只形成了一个梆子乱弹大家族,并且影响到一大批板腔体剧种的蓬勃兴起。本文主要探讨梆子戏的产生及其如何形成这样一个梆子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