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最乐是读书     
古人云:人生识字糊涂始。读书何尝不是这样?因为对天地万物想略知一二,又找不到一位全知全能的老师,只好向书本请教。慢慢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人们称编辑为文字匠,或为误解、或为戏称。即以文字论,编辑从来不敢小觑。一则,每一个字都干系重大;二则,每一个字都涉及复杂的学问。王渔洋《论诗绝句》言诗人煮句炼字是“诗人一字苦冥搜”。把“为每一个字负责”作为神圣职责的编辑,在斟字酌句时,又何尝不是“编辑一字苦冥搜”呢!说字事关重大并非夸张,如一位学者稿中把捕鱼的“鱼梁”的梁字上面加竹头作为义符,遍查辞书皆无此字。然《礼·王制》云:“鱼梁,水堰也,堰水为关,空承之以笱,以捕鱼。”如轻信学者不苦冥搜,刻制一字并非难事,然而这实际是创制了一个新字,即在汉字总汇中增加新字,给后代平添了一个额外的负担。是贻害后代的干系重大的事。字的字源、语源乃至形音义等方面的学问极其繁富,便是寻常的口头词语,如何下笔落纸也殊非易事。若不明其事、不知其义,又不苦苦搜求,在编辑便会放过误解或误笔。而明事知义需建立在博阊、博览、博问,苦心搜求提高识断之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工人,想借贵刊一角,说说工人日报张天若同志是怎样关心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去年七月,工人日报发了我一篇读书札记。厂里有人说我文章里所用的典故是从某报、某文里抄来的,“无非是靠偷人家的东西来骗取稿费”。说来也巧,这篇札记的稿酬不知何故又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工作常被人们视为“苦差事”,自然不大愿意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但是,二十年的新闻编辑生活,使我深感这个岗位既有其苦,也有其乐,而且常常是乐在其中。其苦,在同行中尽人皆知。值新闻班,需要长期打乱正常的生活习惯:人们正在熟睡,他们已伏案多时:人们合家团聚,欢度节假日,他们仍同工作日一样……一年365天,循环往复,年复一年,似乎只有平凡、单调,缺乏色采。甚至评定专业职  相似文献   

5.
我从3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李锦同志写的长篇通讯《震撼世界屋脊的壮歌——来自西藏抗雪救灾一线的报告》(以下简称《壮歌》),我的心被深深的感动了。粗看《壮歌》,感觉有三个不易。在“两会”召开时,首都大报以显著位置刊用此稿,实为不易;仅以3200字写好如此重大的事件,也不易;在海拔4900米的生命禁区,能找出这么多使人感动的  相似文献   

6.
“我是编辑”——叶至善编辑艺术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鲁 《出版科学》2000,(1):52-54
世界上自从有了“编辑”这一行当,也就有了“编辑学”和“编辑艺术”之说。有人怀疑过它的存在,认为编辑无非是“为人作嫁”而已,一本书的问世与传世,主要靠作者和作品的好坏,至于编辑,不过尽了点分内的、技术性的职责罢了,有何“学”与“术”可言呢!然而从22岁起就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当编辑,一直当了半个多世纪的编辑还“老觉着没做够”的叶至善先生,却并不同意当编辑是“为人作嫁这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和哲嗣至善先生,以“叶氏父子”之称,誉满书界。至善先生从小就生活在父亲身边,朝夕相伴,亲受教诲。学生时代起,他就不倦追求知识,爱好古文、诗词,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有浓厚的兴趣。他有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喜欢创新,常有闪光的思想。抗战期间,他们全家在四川。  相似文献   

8.
苦航     
29岁的李军强.清瘦、谦和,近视镜后的目光总是真诚的凝望着你。他说自己1990年中专毕业在合阳公路段上班,1991年调渭南总段宣传部工作。只短短几年.他的成绩就令人赞叹……上中学时,李军强就喜欢上了写作,白天没时间,R能像当县委宣传部长的父亲那样“开夜车”。星期天,他总是热衷于观察生活.博览群书,苦苦笔耕。干部子女的优越感在他身上无影无踪.面对‘节格”乐此不疲。李军强先后工作过的单位领导告诉笔者:每天第一个上岗的是他,扫地、擦桌、提水者也是他.下基层上工地从不嫌苦怕累。4人科室领导占半,写材料办简讯.从不…  相似文献   

9.
一部书诞生了,著译者的名字赫然印在封皮上,并进而印在读者的心中;一部书成功了,鲜花似锦般的颂扬纷沓而来,荣誉的桂冠带在了著译者的头上。然而,对于那些为了书籍的诞生和成功倾注了同样感情和心血的编辑们,他们工作的艰辛和甘苦却很少被人提起,他们劳动的价值和业绩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和彰扬,这未免有失公允。刈除绿叶的红花,难免给人以缺憾。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修订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已经在建党七十周年纪念日——七月一日开始在全国发行。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意义。修订出版《毛选》一至四卷  相似文献   

11.
大卫 《档案管理》2006,(5):91-91
吃苦是一种美德。一个人没有吃过苦,就好像没有来到世上一样。小时候,老师一直培养我们要有吃苦精神,从“苦不苦想想读书锥刺股”到“苦不苦看看红军两万五”,虽然参照物的嬗变说明了时代的变迁,但更说明苦这杯酒(哦,苦酒)有了更大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苦炼五彩石     
1994年春末我已二十五岁,放弃了剪刀加浆糊的行当,充当起发行人的角色,心里作何想?我琢磨着:往日游离于真实的生活,游离于真实的市场需求,终日闭门替抄书人造车,够让人倦乏了。况且时下出版社急需加强发行力量。作个发行人,一方面可以重新审  相似文献   

13.
苦与乐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一位老编辑,在他们的內部书讯上发表了一篇谈编辑甘苦的短文:《苦与乐》。文章写得不错,有体会,有味道。建议贵刊转载。  相似文献   

14.
苦与甜     
我从事通讯写稿数载,有苦,却也有甜。一、流产之苦。自1986年11月至1988年4月,我寄完了380个信封,不久,380个信封,如石沉大海。单南阳日报社一家我在14个月里(86年11月至87年12月)寄稿不下50篇,全部流产。除去县广播站用几份稿和几个“火柴盒”在某报补白外,致少有350篇没有音讯。二、是在流产之后随之而来的欠帐之苦。听说你在县站播发过稿件,还在省级报刊上发过文章(他才不论你是豆腐干、火柴盒),你不是民办教师吗?好办,少担点儿课,千万把咱教育上的好事,写出去,教育组长握着你的手,器重如此;乡领导听说教育上出了个秀才,伯乐便相千里马来了,——干脆,也不担那  相似文献   

15.
苦的感悟     
侯军 《出版参考》2011,(11):44-44
在人类所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因而最具哲学意味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性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  相似文献   

16.
苦的感悟     
在人类所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因而最具哲学意味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性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  相似文献   

17.
墨海苦追求     
她文静秀丽,小巧玲拢。一双纤细的小手,却偏爱挥舞足有半斤重的毛笔,用她的情和爱书写着人生。她,就是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员古队学员洪萍。洪萍入伍后,如同干涸的土地遇上了甘露,在追求书法的艺术道路上更加奋力前进。她在信阳陆军学院院务部政治处当战士,得到了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的南干事的悉心指点,从书法的起源,到书体的结构,使这位书坛小苗第一次了解到这么多书法知识,她感到眼前的世界是那么宽广。图书馆的同志为她练字贡献旧报纸,机关的同志常有人为她送笔送墨。人们同情这个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理解这…  相似文献   

18.
EPSON最新一代大幅面高速打印机STYLUS PRO 10000/10000CF闪亮登场2001年6月12日,一向以打印质量著称于打印输出设备领域的EPSON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众多忠实的客户,尤其是其运用卓越独到的微压电喷墨打印技术的喷墨打印产品更是因精彩的打印品质而深受用户的拥戴,让人们深深领略了“活的色彩”的魅力。近两年,因技术的不断提升,EPSON公司开始将自己特有的“活的色彩”不断注入大幅面输出的各个领域,先后推出STYLUS PRO7000、7500、9000、9500、5500等不…  相似文献   

19.
20.
叔本华的一生饱受争议,其悲观的人生哲学更是被许多学者所诟病。但认真阅读后便能发现,他的悲观哲学是从很高的角度以客观的眼睛审视苦难,以唤起人们对其他同类以及生命的同情和宽容。而其人生哲学也被很多学者认为与东方哲学尤其是印度哲学不谋而舍。但深入研究发现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实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