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思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之;2.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3.发展是硬道理;4.抓住机遇发展自己;5.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6.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7.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某种暂时复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带规律性的现象。这些哲学思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层理论依据,也是邓小平理论哲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及方针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发展代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面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发展相依而生的发展代价总是越来越不容忽视,本从深层的理性视角对发展与代价的关系进行思考,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理顺发展与代价的关联性,以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代价意识,发展代价的两重性,在合理代基础上实现再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邓小平从社会和人两方面发展的阐述中,精辟地概括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发展观.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日益雄厚以及对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江泽民深化和丰富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指意当代社会的深层发展应以人为本,提升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21世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全球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把当代世界及其未来发展和中国具体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通过分析发展战略的特点。充分认识其中蕴含的全面、综合发展现。为进一步理解它的科学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纵观建国后社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由于党在执政后的不同时期制定的社会发展战略不同,实践结果也不相同。认真分析比较党执政后不同时期制定的社会发展战略及其实践结果,找出其共性和个性特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邓小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其中改革开放是终极动力、科学技术是创新动力、精神文明是潜在动力,而三者的落脚点则是人民这个动力主体。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路口。我们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是:一、构建一个更加有效运行的强大政治中心,增强政治系统的功能,扩大人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二、建构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结构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制,三、构建一个双向互动的化吸纳与整合机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化。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这一理论的许多方面都有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新步骤、新目标;采取了新办法、新措施;构成了新思路、新方略。为更快、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国际国内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并且进行了理论创新,用以解决如何实现中国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着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指出:“准备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周恩来同志在王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此以后,四个现代化就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西方发展理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指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或变迁,是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成为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重要而紧迫的发展自己的任务。邓小平同志破除了现代化即“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才观。他认为人才问题是国家战略问题,要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并提出"四有"的人才标准,主张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不拘一格选人才并要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他的这种人才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我国人才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革命与战争时期还是和平与发展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的终身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科学地阐明了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动力、步骤、环境、体制、方法,这对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代伟人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中共同拥有的最核心的部分。但是由于思想的差异,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的探索却严重受挫。本文通过论述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扬弃,实现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让中国人“富”起来的历史使命,阐明了邓小平对社会发展战略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7.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党、全社会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重要地位认识的逐步深入,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并最终确立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完成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体现出中国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依次推进的非均衡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现代化战略日益丰富全面,但在其现代化战略中仍存在需要处理好的课题: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全球化,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经历了数十次的朝代兴衰与更替,经历了兴盛于衰败的变迁.中国历史对中国历代社会发展乃至当代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