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发展主义基于文化自觉,主张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型发展范式。在反贫困路径选择上,新发展主义反思发展主义,并为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治理研究提供参考。先发地区一般采用“先导式发展”路径,基于自身优势,强力推进发展强项,连片落后地区难以遵循此路径。脆弱性交织是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特质也是其发展的陷阱。突破发展陷阱,需要寻找到最为脆弱之处,从最弱处着手,反脆弱,从而促进发展,即反脆弱发展。反脆弱发展是指针对区域脆弱性并以此为出发点,以农牧民生计为轴心,促成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耦合的发展。反脆弱发展是“外助内应”的发展,提倡社会优先发展,强调政府强力作为。反脆弱发展与以往的发展模式相比,它以是否减少了脆弱性作为评判发展的标准;它着眼于未来,注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消减脆弱性,防患于未然;它强调人在减少脆弱性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王中 《成人教育》2022,(9):28-33
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发展战略的路径建构,有利于转换社区教育发展视角,引领社区教育在更高的战略格局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针对目前路径建构中的“乏力现象”和“本位现象”,借助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工具等四维向度分析方法,探究影响路径建构的挑战与对策,并结合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以社区治理问题为导向,根据社区治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形成三个层面的路径规划,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路径分析和路径选择方面提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绿色发展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推进大凌河流域实现绿色发展,对于维护辽宁省生态安全、推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在对大凌河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探究大凌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驱动机制,进而提出推进生态治理、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制度、增强生态意识等绿色发展路径,以期为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和教育的现代化相伴相生,是链接农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纽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但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面临着诸多发展“陷阱”,如规模扩张陷阱、人才供需陷阱、专业招生陷阱等。为此,应明确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五新”进阶路径:基于终身教育理念拓展涉农职业教育新布局;面向乡村振兴开拓涉农职业教育发展新空间;结合数字化创新涉农职业教育新形式;致力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彰显涉农职业教育新使命;依托“一带一路”构建涉农职业教育对外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吴杰 《教育与职业》2022,(23):62-68
基于循证实践的社区教育,引导我国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新方向,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新范式。循证实践从“证据—决策“”理论—实践“”居民—社区”等维度,引领社区教育研究范式创新;从改变拿来主义传统、构建本土化理论框架、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等层面,推进社区教育理论创新;从构建社区教育大数据库、建立社区教育整体模型、准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打造专业高效工作队伍、推动社区教育循证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社区教育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演进逻辑与行动路径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功引领。其发展史是“理论飞跃”的历史,更是“实践创新”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了以整体文明、叠加发展为底色的新现代性,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病的反驳与超越,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助力。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已经历时三年,嘉善教育要成为长三角教育高地,打造红船旁品质教育“嘉善样板”,开展高品质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是重中之重。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科研功利化、虚假化、低质化三大问题。如何攻坚破难?在县域统筹规划下,我们尝试以“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建构教师科研成长路径,即校级教师赋能家园:“全纳奠基式”第一网格建构路径;片域优师成长社区:“能者先行式”第二网格建构路径;县域名师智慧驿站:“反哺共赢式”第三网格建构路径,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农村社区"应被限定为镇域中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则指具有农村社区教育特色,能够整合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农村社区教育功能,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目标的有组织的结构系统及其活动方式;其外延包括定位系统、组织系统、运作系统以及资源系统.文章分析了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现有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缺陷,并进一步以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为视角,建构同心圆式的农村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提出了三棱锥式立体化的农村社区教育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居民的参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治理顺利推进的“瓶颈”。将其置于“社会控制——社会自主”的分析框架下进行考察,可清楚显示中国社区参与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控制与社会自主关系的失衡;由此,也可明确突破社区参与“瓶颈”的方向与路径:通过公民社会的建立与社区建设的双向建构,在社会控制与社会自主的博弈与互动中,重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最终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而达“善治”。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后,亚洲成人教育沿着包容性路径发展,其核心价值诉求是保障成人特别是受排斥和边缘化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实现成人教育的平等和公平。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在全民教育框架内与成员国共同制定成人教育包容性发展战略,构建相关法律制度和实施机制,成人教育领域反“社会排斥”力度增强,包容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陈昌  赵志纯 《职教论坛》2023,(12):13-22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词义内涵、概念体系和政策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予以理解和建构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具备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又含有自身的现代性特征和演进逻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以实然动因和应然动因为基本动力特征,以历史、现实和未来为观照,以增强职业教育的现时及未来适应性;其指向逻辑,以育人和服务为双重发展逻辑,既注重“成物”,又注重“成人”,以促进的人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的现代化需求相融合为最终目标;其推进路径,以理念指引和实践设计为战略机制,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和实践逻辑的内生重构,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构建及其现实性生成。  相似文献   

12.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实践取向,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从优势视角出发分析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优势观念、成员资格、赋权、抗逆力、对话与合作等核心信念,探讨优势视角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进而提出优势视角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建构方向,希冀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凸显了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这不仅是机会也是考验,必须及时纠正观念和创新思维能力,把握机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了解“共生型”校园生态的概念,从校园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基本需要着手,可探寻“共生型”校园生态建设的建设路径,即建构绿色制度生态,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建构创新型课程生态,支撑学校内涵式发展;建构开放型人文生态,夯实学校内涵式发展;建构可持续再生生态,延伸学校内涵式发展。研究表明,“共生型”校园生态是“双减”政策下学校发展的升级与重塑,在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内涵式建设方面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社区发展重要途径,因而对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作深入的理论透视实为必要。本文在建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社区参与对于解决中国实践 问题和推动学科发展方面的意义,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征。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经历了以普及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制度构建为主的建设阶段再到普及与提升的发展阶段,正朝向新时代内生式发展的探索阶段迈进。高质量发展背景赋予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新的时代意义,带来理论立场、基本特征及实践方式上的内涵转变,秉持“伦理关怀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彰显“多元选择,朝向融合”的基本特征,追求多样性与统一性相融合;落实“课程整合与差异教学”的实践方式,追求一般性与特殊性相融合。未来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从理念、路径上明晰行动理路,以构建“适宜”的民族特殊教育本土化理论为引领,将生态融合与内生发展作为行动的两翼,打造“共生”的民族特殊教育发展新样态,指向“普惠”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生计资本转换是生计可持续的内在动因,生计资本转换行动嵌入区域交换系统中,受结构因素约束.当农户通过生计资本转换不能应对频繁的生计风险并从生计风险打击中恢复,或者生计资本转换效率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均衡水平,农户生计便呈现较强脆弱性.在微观层面,生计脆弱是武陵山区贫困的内在致因,体现为生计风险频发、农户生计资本匮乏、农户生计资本转换能力薄弱等内在关联.在宏观层面,区域交换系统“交换层面”分离导致了区域脆弱,抑制生计资本转换.公共产品供给是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核心路径,在延续并增强当前基础性与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应通过构建资产社会政策、发展避灾农业、重构乡村社区社会公共性,有针对性地缓解农户生计脆弱.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二十年,国家功能的失效和衰退问题被视为安全和发展援助领域的重大挑战.20世纪60年代的民主化、现代化危机和80年代末大量的内战冲突使“失败国家”进入政策视野.“脆弱国家”概念则由发展援助机构提出和推广使用.20世纪90年代末对发展—安全联结的热烈讨论,使“脆弱国家”框架开始纳入安全维度.作为国家机制衰败的极端表现,“失败国家”也出现被并入内涵更大、更易被接受的“脆弱国家”概念的趋向,特别是在发展、人道主义援助与建设和平领域.不论“失败国家”还是“脆弱国家”,都加大了西方干预的可能性,存在很多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尤其要打破两个概念背后所蕴含的西方中心主义迷恋,真正地关注“当地”.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在农村社区内部投入资源打造小型景区已经成为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重要操作,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景区型村庄。景区型村庄是一种“村中景”模式,即农村社区的部分区域,形成具有一定旅游价值的景观区域,其特殊之处在于内部的景区和社区之间存在元素和功能的双重叠加。文章基于浙北W镇JL村的发展经验,从市场、社区与国家的三维分析框架解析景区型村庄的发展逻辑和治理困境,并试图从学理上说明市场、社区与国家之间的目标差异及协调困难是引发景区村庄发展治理困境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9.
Web3.0时代应约而至,人工智能迈入新的纪元,教育虚拟社区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伴随式评价成为社区评价的可行路径,但实践中尚未与现今智能技术水平和社区发展理念统一步调,经受着“过程分离”“情感缺场”“技术孤立”等种种桎梏。伴随式评价的有序推进是实现社区成员个体完满发展和个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开放、和谐社区生态的必要举措,为解决教育虚拟社区伴随式评价的实然之困,进而促进评价活动与个体成长过程相适应,推动评价目标与社区育人要求更契合,有必要厘清社区伴随式评价在价值趋向、目的趋向和模式趋向中的应然逻辑,分析伴随式评价在教育虚拟社区中面向全过程、服务全领域和促进自适应的具体表现,在立体化、多元化和精准化评价的追求下,探讨将实时诊断与反馈系统、多模态数据分析系统以及自适应评价系统应用于教育虚拟社区伴随式评价的现实路向。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课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的准备与操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必须改变教学设计理念,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教的策略,并变设计“教案”为设计“学案”,以进行多元目标指向的主导线索设计:变关注设计的路径为关注目标的达成;用“情境”帮助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采用“主体取向式评价”来控制课堂进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