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旋律电影是反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理念的文艺作品,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电影本身具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形象性,对青年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听载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经历一个被大学生获取、吸收以及内化的过程。针对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政教育中出现的“三度”困境,应该通过在获取阶段提升大学生接触主旋律电影的频率、吸收阶段提升课堂上对主旋律电影的运用程度以及内化阶段提升主旋律电影的思政育人效果的“三提升”策略,促进主旋律电影更好的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提升其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从早期的特型演员到当下的明星演员的演变,是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商业因素冲击所导致的商业文化兴起和多元文化共生分不开的。面对时代的挑战,主旋律艺术一方面为了达到自己的意识形态宣传目的,积极利用流行的商业因素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这种迎合商业的生存策略下,主旋律艺术原有的价值关怀和存在的合法地位又逐渐被消解了,从而呈现出一种平面化倾向。从结构主义符号学对主旋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符号结构的分析入手,梳理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中存在的这种问题,揭示这一问题背后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3.
主旋律电影以传播主流价值观为导向,展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人民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旋律电影必须推陈出新,新主旋律电影应运而生。以“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为例,深入分析新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突破与创新。探索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新主旋律电影如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鉴于此,进一步探究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运用问题,提出思政课堂新主旋律电影应用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电影作为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之一,有很强的价值引导功能。主旋律电影往往承担着传递国家意志,反映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引导价值。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传播基地,是教育和培养祖国新一代知识青年的重要场所。互联网+时代,受外来思想文化传播的影响,许多90后乃至00后大学生思想信念不够坚定,在面临重大价值抉择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主旋律电影的特殊教育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新的切实可靠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价值的定位与架构:课程目标的一种社会学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目标”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知识中的一种价值宣言。“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教学目的)部分明示着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课程编制者对于课程的价值定位,其“内容”、“纲要”及“要点”之类的部分则显示着课程被锁定的价值取向的基本架构。课程目标是在价值观念上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吻应程度最强的一个课程范畴,其吻应程度远超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授受”等其它课程范畴。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电影中,英雄题材一直是“主旋律”.毋庸置疑,电影中主人公的身份和工作类型决定了其世俗神话的英雄地位,他们所透射出的是一种美国精神,是美国人共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尺度,其重要表现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7.
先锋与媚俗——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先锋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先锋电影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先锋电影会利用大众文化的艺术元素,商业电影也从先锋电影那里获得技巧,先锋电影甚至可以直接成为一种商业时尚。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一方面,大众文化与先锋电影具有相似的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另一方面,先锋电影也与大众文化一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统治和整合大众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价值的定位与架构∶课程目标的一种社会学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目标”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知识中的一种价值宣言。“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教学目的)部分明示着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课程编制者对于课程的价值定位,其“内容”、“纲要”及“要点”之类的部分则显示着课程被锁定的价值取向的基本架构。课程目标是在价值观念上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吻应程度最强的一个课程范畴,其吻应程度远超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授受”等其它课程范畴。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电影来说,第五代导演正在越过他们创作的高峰,第六代导演不得不采取与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妥协的姿态,后殖民语境的批评紧守着民族保护主义的立场,好莱坞电影作为强势文化更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之后期待着大举入侵.而在电影市场上,电影票房急遽跌落,电影产量大幅度下降,电影信誉更是出现严重的危机.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电影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更多的问题.而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处境,电影人还是缺少一种猛醒的意识,缺少紧迫感和振奋精神.一些更年轻的导演适时地提出"新主流电影"的口号,但似乎还没有更具说服力的作品来为中国电影的重新崛起开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兰州市区高年级小学生观看电影的现状及兴趣和师范毕业生对电影教育性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会"拒绝"某一单一意识形态通过电影对他的渗透;而教育者将电影的教育作用指认在"主流文化教育"上,将电影的正面教育作用指认于精英文化,忽视电影的通俗审美价值。结合意识形态文化渗透理论和我国电影史,对以上的矛盾本体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尝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