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会 《兰台内外》2007,(3):52-53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农民,有五个儿子,李莲英是其中的老二。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  相似文献   

2.
吕麦 《出版参考》2010,(7):26-26
清朝时,内宫太监李莲英仗着主子慈禧的宠爱,权倾朝野,飞扬跋扈。人人都像敬神似的,对他又敬又畏。而身居高位的李鸿章,却对这个阉人不感冒,时不时地还对李大总管冷嘲热讽一番。因此,虽然李总管和李中堂300年前是一家,但两人总是冷脸相向,各自为政。  相似文献   

3.
你相信吗?两对小老鼠能卖出18万元的天价,还颇受专家们的青睐,这种“基因敲除小鼠”,是海归博士后沈月雷培育的。目前国内科研院所使用的小鼠,70%都出自他手。他的产品还销售到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数百家实验室。这个在美国曾因论文没发表而断了“教授梦”的人,是如何实现人生转型,成为时尚老板的?  相似文献   

4.
中宣部、中国记协发出通知,号召全国新闻界向甘远志同志学习。甘远志在海南日报工作1095天,采写见报稿1051篇,其中被评为好稿的162篇。他被大家称为“甘头条”,仅2004年7、8两个月,他每月被采用的头条都是8篇。他为什么能如此多产高产?同事们说,“他储存的东西很多”,已进入写稿“厚积薄发”的境界。说甘远志写稿进入“厚积薄发”境界,也就是说他爱岗敬业达到了一定高度。他在海南日报3年中几乎每天见报一篇稿子,同事们还说他“薄发”,可想而知他在写稿之外的“厚积”上下了多大工夫。甘远志的“厚积”是他为了搞好新闻工作而努力创造各种条…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还清楚地记得,里根在竞选总统时,曾向新闻界发表过关于新闻自由的讲话,他说:“新闻自由是我们民主制度的柱石,是全体美国人的自由、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基础。”他在讲话中还说到新闻自由在民主权利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而,他保证他将和他的幕僚们都来关心新闻自由,并且有意识地来捍卫这种自由权利。里根的话说得何等响亮而动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笔者到长春参加中国写作学会召开的写作学术研讨会。会上遇到了好几位部队院校的同志,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大家都感到,部队的战士们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写作,拿起笔杆子学写作,军事院校的学员们写作热情也很高,经常给报刊投稿。部队的战士能武也能文了。而在前些年,这种情况还不普遍。与会的《写作》杂志的同志也如是说。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现象。开会路过北京时,笔者随《写作》杂志的邱飞廉主任一起去拜访了臧克家同志,也与他聊起了这一话题。95岁高龄的臧老,虽卧病在床却坚持起身接待我们,他仍关心着写作事业,令我们…  相似文献   

7.
存心尽性     
匡章是齐国有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很少有人主动和他交往。但是孟子却主动和他交往,还十分敬重他。孟子的学生们非常不理解孟子的做法,一天公都子问孟子说:“先生,匡章这个人,整个齐国都说他是一个不孝的人,您却同他交往,还十分善待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本刊 《山西档案》2000,(2):45-46
三毛导语:小时候,在村里,我最羡慕二先生.二先生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他会算卦,会写信,会讲<说岳全传>,大娃子们都围着他转.二先生还会写"状子",只要他从城里一回来,大人们就抢上去问长论短.  相似文献   

9.
存心尽性     
《出版参考》2005,(9):30-30
匡章是齐国有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很少有人主动和他交往。但是孟子却主动和他交往,还十分敬重他。孟子的学生们非常不理解孟子的做法,一天公都子问孟子说:“先生,匡章这个人,整个齐国都说他是一个不孝的人,您却同他交往,还十分善待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李莲英之墓     
李莲英原名李英泰,字灵杰,道号乐元,河北河间府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九岁入宫当了一名太监。因其机警过人,善于钻营,尤以一手梳头的技巧,博得了慈禧太后的宠爱,官至大总管,成为一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大人物。李莲英一生巧取豪夺,利用总管太...  相似文献   

11.
看看这两幅照片,就想到和彭泽成同志一起到部队采访的情景。彭泽成是解放军报驻海南的记者。他对部队很熟悉,每到一处,不但认识那里的干部,还认识许多战士,见面之后,谈工作,谈生活,十分亲热。开始,我以为是海南地方小、部队少的原因,不久就发现,绝不仅仅如此,而是因为他能同战士打成一片,并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因此战士们喜欢他,有的喊他“彭记者”,有的则直呼“老彭!”一天到机枪连去。我们和战士们一起吃过晚饭后,几个战士就叫阵要和彭泽成打篮球。彭泽成也不推辞,脱下外衣上了场,战士们都无拘无束地拚抢,仿佛彭泽…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是许振超创造了“无声响操作法”,把装卸速度提高了上去,很难想象他和他的工友们只凭借传统作业,就能屡屡打破世界记录;如果不是“许振超们”各显其能,让港口的每一处角落都“绝活”亮眼,青岛港要跻身世界现代港口前列的目标,恐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3.
“你就是冯云霄?报纸上老见你的名字,我还以为是个年轻人哩,谁知道头发都白了!”青年记者一见他的面就惊讶、感叹。冯云霄已经58岁了,还勤奋地耕耘在新闻战线上。1974年开始担任辉县通讯组长,一直到现在。从中央到省市新闻单位的记者们,许多都是他的好朋友。大家都不愿意让他离开通讯组。我们和市里领导达成协议,让他挂个市文联副主席的头衔,实职仍是通讯组长。举几个他和记者关系的例子: 1985年1月27日,辉县为记者召开迎春茶话会。冯云霄一发通知,新华社、人民日  相似文献   

14.
九分作人,一分作文“写新闻要九分作人,一分作文”,这是某坦克师政治部刘同福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D某团报道组战士小王,每年都在报刊上见稿几十篇,被官兵们称做“小才子”。面对成绩,小王开始有些骄傲自满了。有时跟战友们相处,他说大家没知识,没文化,档次低,谈不来。股长给他布置工作,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便置之不理。还说:“自己能写稿,调到哪里都可以”。刘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利用下部队的机会找到小王,跟他谈心。刘主任给他讲述立身处事的道理,作人与作文的关系,使小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15.
罗汉公社文化站,是乐山市开展文化活动较好的一个站。副站长王克纯是个退休教师。他满腔热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文化站上。从去年建站后,社员们用不着坐车进城,只消花一角钱就能舒舒适适坐在公社的简易电影院里看电影了;赶场天,青年们涌进阅览室,如饥似渴地翻看书报,舍不得丢手;节假日,社员们  相似文献   

16.
老师傅采访     
在平顶山矿务局二矿机电四队,人们能经常看到一位老工人在工余出现在各车间,与职工们热情攀谈,还不时地拿出笔和本记着什么……他叫张云明,是电器组老工人,已年近半百。他被职工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劳动的精神所感动,萌发了写新闻稿的念头.从1987年开始拿起笔,不断地把本队的好人好事、先进经验反映出去.刚开始写稿时,有的同志不理解,免不了说三道四,再加上他的写作水平低,要想写好谈何容  相似文献   

17.
人死了,他的笔也会死掉,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除非子孙多事,或完成遗愿,或完成己愿,像海明威那样,死了好几十年,儿女们还将他纸篓里的东西翻出来,编来编去,弄成一本小说。王小波的遗作好像瞬间就被出版商们抢得一干二净,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毕竟不同于海明威的,王小波用电脑,他的纸篓要比海明威的干净得多。所以我想,王小波大概不会再出什么新作了。  相似文献   

18.
从50年代起,马季(1934~2006)就在广播里逗人们笑;80年代,又在电视里逗人们笑。他还发明了小品,参予设计了头几届的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回忆起他,人们应该微笑。在相声界,马季承前启后的地位无可撼动。无论是北京、天津,还是东北,相声门中人对他心悦诚服。有些争议声来自部分相声爱好者:关于由他开创的歌颂型相声,把相声推向电视的功过,与师傅侯宝林的关系,以及“马家军”在相声衰落中的责任。不管怎样,马季是新社会的人,他说了50年的新相声,是新相声的一代宗师。他的个人荣辱,也都关于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9.
随着TVB新剧《大太监》在电视和网络上的热播,历史上的太监终于在宫斗剧中不甘寂寞,从配角走到了前台,真真正正做了一回主角。然而,《大太监》这部电视剧却受到了巨大的质疑,首先是主角李莲英在剧中90%的时间都在做好事,且专横跋扈、昏庸腐朽的慈禧太后也一改形象,以正面的形象示人,反而是敦厚善良的东太后成了反面形象,被抹黑无数。然而,历史终究是  相似文献   

20.
第九届函授教学即将结束。一位学员饱蘸激情地给函授中心的老师们写来一封信,那信里首先引用了他最近从一本书里读到的一则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位樵夫因为救助了上帝的信使莫克瑞,莫克瑞便回报樵夫一柄金斧。樵夫有了这柄金斧,自然是披荆斩棘,得心应手,收获越来越丰。学员的信中说,函授中心的老师也像莫克瑞一样,给了他一柄金斧,使他能够在从事新闻工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并且也的确开始有了收获,若干稿件已经见诸报端。他还说,虽然我们仅仅交了有限的一点学费,谈不上对老师们有什么帮助,老师们却都像莫克瑞那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