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即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因而教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理应是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备受学生青睐的课堂。教师应该努力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构建一个美好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把生活与语文学习水乳交融,让学生把语文课堂当成求知的乐土。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一、构建生活的课堂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的教诲,启示我们要用好、用活语文课本,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里游目骋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大语文天地中去探索,去收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活”的语文课堂,可以适度地拓展延伸,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3.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4.
“大语文”教育观是小语整改的理论基础,它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我们摒弃语文教学完全寄托于语文课堂和语文课本上的做法,而要把课内外、校内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强化语文实践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还仅仅当作口号而已,语文课堂的相对封闭.使语文教学一直处于“贫血”状态,学生很难通过课堂触摸到生活的气息。因此教师应巧于捕捉、善于引领,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把生活融进课堂小天地中。只有让语文课与生活“携手”,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程彩萍 《成才之路》2010,(20):65-6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封闭型”状态,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呆板。这种教学组织的后果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育个体的生存意义,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一、直面三尺讲台——说生活为了训练提高学生大胆、流畅、标准的说话能力,我在45分钟的语文课堂专门开辟了“课前5分钟说话”栏目。无论是“说”的内容,“说”的形式,还是“说”的方法都有很大的灵活性。“说”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亲自动笔写,也可以让学生到课外精心挑选;“说”的形式,可以是讲述式的,可以是评议式的,可以是朗诵式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应该有敏锐的目光,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经常引进时代活水,让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接轨,激起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当前,网络已经深入到中学生生活中,我们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中学生上网聊天之利弊”的课题研究,并且在课堂上举行了“中学生网上冲浪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这种辩论,既联系了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课前走入生活,激起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需要。生活不是孤立的存在,嫁接生活,让语文课堂能够接地气,与生活相容,拓宽语文教学外延。"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语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反过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观照联系生活。学生是社会生活的成员组成,他们最先接触的、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语文课堂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课文的意义;才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 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又直接应用于生活。要想使语文教 学有实效,就要走进生活,与生活“亲密接触”。因此中职语文 教师要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么生活的源泉 将会赋予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使得学生能够透过教材中的语言 文字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精彩,在课堂中学会快乐地生活。生 活,才是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 会枝繁叶茂,中职语文才能真正“活”过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源源不断地注入时代活水。语文教学生活化还要求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各种“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主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可创造性地将语文课堂还原为“生活大舞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能力的机会。如改编课本剧、即兴演讲、情景对话等都是语文活动的好形式。此外,语文教学生活化还…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独创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资源。  相似文献   

18.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即把生活引入语文课堂,变语文课堂为生活的“天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这里“生活语文”中的“生活”二字,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结合起来。怎样让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9.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说:“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充分反映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新课标也指出:“(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教材选文要)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有强烈的语文资源生活化的意识,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