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发展是以“社会”为主体的发展,它在形态上体现为社会整体的正向变迁,在内涵上体现为社会基本结构的“合理性”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为人类生产方式的不断完善,而正是这一基本内涵,使得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显示出价值性与科学性,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性与持续性,相对性与整体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2.
解析高水平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水平大学的概念视角和实体视角阐释高水平大学的本质。基于概念的视角,高水平大学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比较性、模糊性、精神性和建设性四个维度;基于实体的视角,高水平大学的本质特征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技术层三个层次。高水平大学的概念特征和实体特征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人文性是一个内涵丰厚的概念,它是民族性与包容性、共时性与历时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多样性的统一,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建立在一般意义的人文性内涵基础上的,仅仅在人文性积极意义的向度上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不足取的。语文课程人文性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体现出先进文化的主导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生人文精神体验的独特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是国家重点大学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其实质是在省域高等教育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目的是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原则是坚持扶优扶强,路径是重点大学培育发展计划。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坚持效率优先、自上而下、多元发展的价值选择,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施过程中,高水平大学遴选标准的缺失,建设的目标悖论,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建设的统一以及发展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全面完整地阐释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原则,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在信念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优越性的统一;在本质论层面上体现为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中;在实践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在认识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独立与自由精神的统一,是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并重,彰显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和而不同”哲学理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重塑大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反思大学精神,以真正把握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无形资源的竞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资源概念的外沿进一步拓宽,内涵更为深化。大学教育资源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形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形资源,也涵盖了无物质形态但对大学的运行、发展具有极大价值贡献的无形资源——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文化和社会声誉等。与人力、财力、物力等大学竞争的基础性资源相比,大学的制度、文化和声誉等无形资源是大学内在价值的依附与体现,在大学竞争中具有有形资源所无法体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方法论之一,也是议题式教学的基本遵循。在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与必备知识的统一,教学任务要体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统一,教学情境要体现价值引领与认知引导的统一,教学议题要体现学科育人与概念建构的统一,教学活动要体现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的概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现代学校制度的特征应处于一个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具体体现在:自主性和民主性的统一,人本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生态性与和谐性的统一。本文结合教育制度的实施过程,从以上四个层面探析了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宏观环境和微观措施,进而为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开拓提供价值趋向方面的引导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领域,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身份认同,这是将大学教师既作为工具也作为目的的价值追求。通过大学教师教学惯习的概念图谱和内涵分析,大学教师教学惯习转化成教学信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依据生成性结构理论框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将经验材料与理想构型相结合,生成具有本土化意义的大学教师角色身份认同理论体系,从而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自我内生性转化为内隐性与外显性统一的理论体系,诠释大学教师的教学惯习,得出大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行动模式续谱,促进大学教师教学的自我发展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其形成、体系结构以及历史地位等方面考察,这一思想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等几个方面。准确把握这几个鲜明特征,有助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2.
办学特色和优势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具有行业背景的大学,其特色凝练主要依托于行业,其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对行业的支撑,同时行业发展需求也会给大学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特色型大学应该坚持凝练特色,发展内涵,以高质量人才、高水平科技成果有力推动行业发展,同时寻求大学自身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有利于高校发展出发,以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首先探讨了人才评价机制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理论。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和实际调查,找出河北省现有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河北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模型,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推进河北省高等院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理解,阐述高校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石;高校德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德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章程被称作是大学发展、建设与管理的"宪法",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涵。我国的"新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新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地方依附性和体制依赖性等特点,要真正实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的大学愿景,就必先制定科学规范的大学章程。为此,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制定程序上要体现正义性和科学性,同时章程文本要彰显办学特色,更要保障章程的有效实施,让章程真正维护现代大学尊严、承载现代大学精神和引导现代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取向是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基于对大学组织特性及其人性的理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倾向性和价值选择。大学组织的"学术自由性和学术受控性对立统一"的双重属性决定着大学管理制度的应然取向在于学术取向与政治、经济取向的对立统一。当前,要改变中国大学管理制度取向的倾向性及其弊端,必须在重新定位和认可大学组织的双重性品格基础上,彰显学术取向而淡化政治、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研究法对后发高校的内涵及其超越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深入辨析,并据此对后发高校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认为,后发高校是高等学校相对于高水平大学而言的一种状态描述;后发高校超越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制度,而是综合影响;相对于"先发高校",后发高校由"后发—先发高校"、"后发高校"、"后发超越高校"三个类别构成。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方式转变和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标志。通过"价值链理论"分析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机理,用工具理性的视角分析组织成本和竞争优势,可以优化改进内涵式发展的价值链要素。应用型高校需要通过明确价值链的组织战略、优化组织功能和塑造组织品牌,发展目标转向"应用型、开放式、高水平"大学建设;教育功能由"任务导向"转向"功能导向";办学特色由"同质化"转向"个性化",进而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内在价值与竞争优势得到增强,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育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论述服饰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服饰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是服饰美之表象,内容才是服饰美之灵魂,形式服从于内容。服饰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使得视觉语言得以反映审美需求,共同传达美的讯息。同时指出服饰美的两个特质:1.服饰美依附于人体;2.服饰美的传达由着装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审美交流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首次从国度意义上使用"中国"、"一国".内涵的转换意味着解决台湾问题理念和模式之变.重表轻里、重名轻实、重旗轻杆,是其战术特点;由"形式"统一,达到"实质"统一,是其战略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