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攀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66-72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和课程事件的意义解读的过程,体现了课程研究范式从"开发"走向"理解"。目前有关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取向、理解方式、理解内容、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策略等,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师课程理解研究中应注意明确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拓展研究主题、丰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课程精神是课程的本真和精髓,教师的课程理解即是对课程精神的解读和阐释。当前存在的主客分离的课程理解视角无法实现教师对课程的深层把握,也不能促成课程意义的生成,教师在课程理解中以融合的姿态来处理与课程精神的关系,才能实现课程精神的价值赋予和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3.
虽然每位教师对课程都有不同的个性化理解,但其理解课程的要素基本相同.教师理解课程一般要经历困惑与冲突、获得新观念、改进理解并实现自我和谐、遇到新问题与困惑、主动探究并深入理解等环节,以上诸环节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适合的课程文化氛围自始至终对教师的理解课程活动发挥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冲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1):20-24
教师的课程理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课程实施。当前部分教师课程意识尚比较淡薄,课程理解的程度有待提高,培养课程意识、调整课程理解维度、强化理论学习、研究名师课堂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教师的课程理解。 相似文献
5.
课程理解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意义赋予,具有自我的主体性、精神的建构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课程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程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是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动因素和内在需求。教师课程理解的促发必须创设利于课程理解的场域,使教师在人格的修炼中提升自我意识,在课程的实践反思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理解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解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是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的概念,意指教师对课程理念、课程材料等新课程要素的理解。理解课程对于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被学校采用后,要由教师带入课堂。教师是新课程的第一个学习者,他首先对课程进行理解。教师在课堂实施的课程是教师理解后的课程,而教师理解后的课程与文件课程并不是必然一致的。因为教师理解课程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教学的个人知识、教师的个人特长等。这些因素往往因教师的不同而不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程理解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课程理解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知能情意与思维方式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对课程现象、文本、事件等方面理解的过程。教师的课程理解有个人性、境域性、意义性等特点。从意义复原式课程理解转向意义创造式课程理解是教师课程理解的更深层次追求。 相似文献
8.
课程实施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结果的具体展开活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决定着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即对实施方法的选择,对接受对象的认识、态度以及课程实施的效果。理解是解释学当中的一个核心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包括了与课程设计者的交流与沟通,对课程标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把握等三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将自己的知识与见解融入其中,才能使教材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以协作团队的备课、访谈,探寻教师的课程理解。研究结果发现:即使在密切的讨论与合作下,教师对课程有不同的关心议题,对课程的处理也不相同;在教师课程行动中,不断的转变是唯一的不变,因课程的某一难题获得纾解,还会有下一个难题出现;课程设计是事先形成的,而教师在课程行动中,则会随着学生关心的焦点、动力、心境,也会而有所转变;教师的课程理解———是指在教学材料、学生、环境的条件下与规约下的互动关系,彼此之间的诠释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课程改革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应该同时提升教师的自我生存质量。教师理解课程不仅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教师的课程理解与其自我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程理解研究对教师自我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在课程理解中的自我缺失。推动教师对课程的真正理解和参与,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赵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7):116-117
任何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而课程实施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结果的具体展开活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决定着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即对实施方法的选择,对接受对象的认识、态度以及课程实施的效果等。因此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怎样理解就成了学校教育成败、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对教师的课程理解发挥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的作用。评价教师的课程理解不能采用单一机械的符合性评价方法,而需要综合考虑教师课程理解的特点,在认可教师自我评价优先性的基础上,遵循自在与他在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和动态多样性原则,努力追求教师在践行课程理念和精神的同时获得最大化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莹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93-95
在调查语文新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师教学行为角度分析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现状,并针对具体问题及存在原因对教师培养及培训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9-93
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课程领域形成了"复原"和"创生"两种不同的教师课程理解取向。复原取向的课程理解强调教师要准确领会课程设计者的原意,而课程理解的创生取向则主张教师基于自身前见对课程意义的生成。其实,客观意义上讲,教师课程理解无绝对的复原,而创生式的教师课程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受制性。因此,我们应客观、辩证地看待两种不同的教师课程理解取向,并且从促进教师自身的前见与课程文本以及学生的体验三者"视域融合"的角度,来建立教师课程理解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17.
课程理解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意义赋予,具有自我的主体性、精神的建构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课程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程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是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动因素和内在需求。教师课程领导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投入个人的实践知识、生活经验乃至整个自我生命来诠释和建构课程,还要在教学经验的分享中、群体的互动中、生命经 相似文献
18.
19.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师职业构成了挑战,当务之急是找寻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专业特质,从而为人类教师的重要性辩护。相较于人工智能,人类教师在课程理解诸方面优势明显:在理解层次上,只有人类教师能兼顾广义和狭义的课程理解;在理解方式上,人类教师的"理解范式"无可替代;在理解中介上,人类教师运用语言方面有独特优势;在理解效果上,人类教师的理解更具创造性。这些优势表明,教师课程理解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教师何以为师质的规定性,是人类教师的核心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课程理解是课程实际意义和教师生存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理解课程,关键是理解课程精神。课程精神集中反映课程的设计思想、理念和意义,准确理解课程精神是进行有效课程实践的基础。但是课程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式微。要克服这一问题,教师在课程理解中就必须对课程精神尽量忠实。忠实于课程精神的个性化课程理解是尊重教师主体自由和承认课程必要规约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