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偿新闻”不是一种孤立的新闻现象,制止“有偿新闻”,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对其得以滋生的土壤和环境进行审视和分析,才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制订严明的纪律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最终杜绝“有偿新闻”。一、市场经济发展使新闻增加了信息和服务功能众所周知,直接反映经济生活的各类报道,在各新闻媒体所占比重呈日渐增大之势。这同我们党和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  相似文献   

2.
本刊于1986年第6期曾发表了《绝不能用经商的办法从事新闻工作》一文,剖析了“有偿新闻”的危害,现在又发表了《新闻不是商品,记者不是商人》一文,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偿新闻”是闯入了“拜金主义”的误区,千万不能小视。兹将两文一并发表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眼下,“有偿新闻”现象已成众矢之的,人人喊打。参与这种活动的记者固然需受到认真查处。可是,仔细观察,我们便不难发现,在“有偿新闻”事件中,往往并不是直接由记者向被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报纸上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叫“有偿新闻”。怎样看待“有偿新闻”?这是当前新闻工作中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一目前我国报纸上出现的“有偿新闻”,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零售类。这类“有偿新闻”大多数是记者干的。办法是:你给我钱,我给你写稿。这类“有偿新闻”交易都是秘密进行,悄声无息,极为神秘。 (二)批发类。这类“有偿新闻”大多数是报社编辑部门干的。办法是:由编辑部门出面,找有钱的单位和有钱的个体户“赞助”,与“赞助”者联合“主办”或“合办”或“协办”报纸专栏。近年来,由于这种批发类“有偿新闻”很多,有钱的单位和有钱的  相似文献   

5.
“高薪养廉”之说也感染了我们新闻工作者。有一篇文章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要根治有偿新闻,也需要“高薪的方法”,“就是对新闻采编人员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认为“如果新闻采编人员薪水太低,生活过于清苦,就不容易抵挡金钱的引诱力而搞有偿新闻”。 按照作者的意思,是否可以这样说,新闻界所以出现一些搞有偿新闻一类的腐败现象,是由于工资太低,人们生活贫困所致,如果大家都拿了高工资,就可以“养廉”,就不会出现有偿新闻了。 真是这样吗?如果此说成立,那李效时、孙树兴、蔡原江这些原新闻工作者所以大搞有偿新闻,甚至接受贿赂而犯罪的原因,就是工资低而不是道德问题了?相反,有些工资未必有这些人高的记者、编辑、总编为什么却能清廉如水泥?可见,“高薪养廉”说,只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6.
“有偿新闻”是近年来一直困扰着新闻界的问题。尽管大家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有偿新闻”是一种腐蚀剂,它玷污了新闻客观、公正的崇高声誉,使新闻界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有关部门一再发通知、下文件,三令五申杜绝“有偿新闻”,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认为,要根除“有偿新闻”,必须先从根本上弄清“有偿新闻”出现的条件,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偿新闻”说穿了,也就是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新闻领域。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偿新闻”的出现是正常的。实际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有偿新闻”在新闻界并没有市场。西方的新闻单位尽管十分注重与广  相似文献   

7.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偿新闻”,目前在新闻界越演越烈,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有偿新闻”违反法律,违背新闻工作职业道德,欺骗广大受众,腐蚀新闻队伍,受到各界人士乃至海外舆论的同声批评。但是,搞“有偿新闻”的,还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把“有偿新闻”同市场经济,同倡导报纸走向市场、承认报纸和新闻是商品性搅在一起。本期发表秦泽的专论:《驳“‘有偿新闻’有理论”》,就“有偿新闻”违背市场经济规范和交换原则作了论述,指出“有偿新闻”实质是权钱交易,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无异饮鸩止渴。秦德成的文章,也作了类似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有偿新闻”的要害在“有偿”。“有偿”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果从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有四类“有偿”,即政治(权利)有偿、经济(物质)有偿、人情关系有偿。还有一类,则是这三者的结合:政治、经济、人情的多重利益有偿。由此可见,“有偿新闻”可分为四类:“政治有偿新闻”、“经济有偿新闻”、“人情有偿新闻”、“多利性有偿新闻”。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上的某种报偿,新闻媒体或媒体中人提供传媒和新闻形式为他人所用,这就是“政治(权利)有偿新闻”。这种新闻在西方新闻界是存在的。这类“有偿新闻”的制造者,为有权有…  相似文献   

9.
加强新闻学子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莉 《新闻窗》2008,(1):117-118
近期,笔者看到一位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文章,讲的是一场关于“有偿新闻”的课堂讨论。讨论一开始把“有偿新闻”界定为目的性和情义性两种。目的性“有偿新闻”属于“遮丑、堵口”性质,被同学们一致否定。但对于睛义性“有偿新闻”,参与讨论的同学大都表示认同。据赞同的同学称,情义性“有偿新闻”是指在坚持报道真实和新闻价值的前提下拿相应的“劳务酬劳费”。其合理的理由有二:一是人情世故的无奈,此为中国特色。二是付出之后的理所当然,记者日晒雨淋地出去采访,回来还得笔耕不辍地整理成文,有时候还得冒生命危险,可以为他的辛苦劳动取得与之平衡的报酬。  相似文献   

10.
不能忽视隐性有偿新闻有偿新闻可分为公开有偿新闻和隐性有偿新闻。前一种有偿新闻,是被宣传单位拿钱在报台买版面、时间,有票有据;后一种有偿新闻,是被宣传单位给个人“奖偿”,无票无据,作者、编者私下得利。隐性有偿新闻比公开有偿新闻的危害性更大。第一,更严重...  相似文献   

11.
“有偿新闻”约束机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开怡 《新闻界》2006,(4):30-30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特权获取金钱或其他相关利益的行为。对“有偿新闻”的认定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有偿新闻”的主体是新闻单位或其从业人员;第二,“有偿新闻”发生于新闻报道活动中,体现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务行为;第三,“有偿新闻”以一定的  相似文献   

12.
有偿新闻虽深受痛恶,但像“野火烧不尽”的“离离原上草”。总是“一岁一枯荣”,几成新闻顽症。究其原因,市场有需求是也。 市场之“酷爱”有偿新闻,大抵是市场不成熟之故。一是市场鱼龙混杂,“李鬼”盛行,“李逵”亦孱弱,尚未受过千锤百炼的考验;二是有偿新闻“价廉物美”,“李鬼”、“李逵”服用一律有效,实乃营销策划之最佳选择。 有偿新闻毕竟与新闻相悖。虽变换嘴脸,仍常遭痛打,颇有无奈之状。但,搞有偿新闻者大多“武林高手”,颇会躲闪腾挪。尤其是拿人钱财,不与人“消灾”,总要漏馅儿。所以,经过三番五次捶打,已能机动灵活,不易辨认。然,“孙悟空”的“旗杆”总不能立在前边,有偿新闻亦有“琵琶骨”可锁。此番再不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则仍可能隐迹遁形,终无日河清。  相似文献   

13.
这个“婴儿”不能倒掉───也谈“企业新闻”与“有偿新闻”梅松武“有偿新闻”作为新闻界最主要的不正之风,已经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新闻界也普遍认识到“有偿新闻”的严重危害性,并采取了不少禁止“有偿新闻”的措施,使产生“有偿新闻”的环境正在逐步得到净化。最...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后,新闻界禁止“有偿新闻”已初见成效。但要持久有效地杜绝“有偿新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刊发表的这组文章,透视和剖析了形形色色的“有偿新闻”,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我们把《通知》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不无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年多来,“有偿新闻”在许多地方仍然禁而不绝。这同整个社会大气候有关;但是对“有偿新闻”行为性质的认识模糊甚至存在误区,实在也是个重要原因。 不少人认为,搞“有偿新闻”就是把新闻当作商品来买卖,因而慷慨激昂地反对新闻具有商品属性。那些热心搞“有偿新闻”的人,也就将计就计地接过商品交换的概念,把它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联系起来,为自己搞有偿新闻营造避风港。“有偿新闻”究竟是不是新闻的商品交易、究竟是不是新闻具有商品属性的表现?对这一问题实在很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有偿新闻”的危害大抵已经有目共睹.不然我们的“老记”们就不会把它当做职业道德的好坏来衡量、但眼下“有偿新闻”是否有所收敛,我看不能过于乐观.至少,“有奖新闻”之类的变相“有偿新闻”,在我们不少行业和不少部门还颇有市场,其同样影响舆论导向的客观公正.只不过,“有偿新闻”是新闻单位的“杰作”,“有奖新闻”是被报道单位的“创意”.  相似文献   

17.
“有偿新闻”是一种腐败现象,它的实质是权钱交易。禁止有偿新闻,制定若干条规定,加强思想教育,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有偿新闻”所以能够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新闻机构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管理机制不全,约束机制不力,激励机制不强。管理机制不全,使思想上有毛病的人有空子可钻,能够滥用手中的采编权力,以稿谋私,以报谋私,以台谋私;约束机制不力,使搞“有偿新闻”的人得不到及时处理,并使“有偿新闻”的毒菌得以蔓延;激励机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后,新闻界禁止“有偿新闻”已初见成效。但要持久有效地杜绝“有偿新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刊发表的这组文章,透视和剖析了形形色色的“有偿新闻”,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我们把《通知》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不无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下发以来,广播电视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狠杀不正之风,公开地搞“有偿新闻”的现象确实大为减少。但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时至今日,还有那么一些人仍在搞“有偿新闻”,不过这些人采取的手段和策略较之过去变得更加隐蔽、更具有欺骗性和危害性。如不迅速对隐蔽性“有偿新闻”加以禁止和纠  相似文献   

20.
中宣部等四部门最近召开“全国新闻系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电视电话会议,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讲话中严肃指出新闻界中少数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搞有偿新闻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在此之刨,中宣部等部委都曾先后两次针对新闻界存在的搞有偿新闻不正之风问题发出通知,三令五申,坚决制止。从近两年新闻界的情况看,新闻单位公开向企业索取“宣传费”,搞“有偿新闻”的现象已大为减少,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正逐步成为广大新闻L作者的一致要求和共识。然而,少数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