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亚子与陈英士同为南社成员,又同是同盟会中的骨干分子。辛亥革命前后,柳亚子主要以南社为基地,以文学为武器,宣传革命思想;而陈英士则以同盟会为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他们文武互补,密切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2.
关于南社     
(一) 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以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为宗旨的进步的文学团体。一九○五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倡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所及,上海的知识分子也先后组织了两个革命的文学团体:一个是一九○五年成立的“国学保存会”,另一个是一九○九年成立的“南社”。柳亚子在《我与“南社”的关系》中谈到“南社”筹备和成立时,写道:“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冬天,薄游海上,偕刘申叔、何志剑、杨笃生、邓秋枚、黄晦闻、陈巢南、高天梅……小饮酒楼,便孕育了‘南社’的精虫。好容易怀胎十月,到一九○九年阳历十一月十三日(清宣统元年十月),这晚清文坛的怪物,居然呱呱堕地了。在虏廷监视严密之下,‘南社’的成立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却有诸贞壮、胡栗长两位在保镖……到了十一日那天,四方来会的便有十九筹好汉。我们在正午以前,雇了一支画舫,带着船菜,容与中流,直向虎丘而去。那开会的地点,是在虎丘张公祠。……十九筹好汉中间,十七筹是社友。”又在《庞檗子遗集序》里说:“昔岁在己酉,余与云间高天梅,同邑陈巢南,始创为‘南社’,驰檄召四方豪俊,以孟冬朔日,期会于吴中。会天梅杜门避矰徼弗克至。至者自余与巢南外,有河东景太昭,南粤蔡寒琼,三山林秋叶,新安黄宾虹,魏塘沈适非,山阴诸贞壮、胡栗长,丹阳林盖天,云间陈止斋、朱屏之,娄东俞剑华、冯心侠、赵厚生、吴门朱君雠辈十数人,而檗子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和梁启超都是近代以来思想界和文学界引领潮流的人物, 南社诗歌就曾经深受龚、梁二人的熏陶。大致上说, 龚自珍对南社诗歌的内容风格影响较大, 而梁启超对南社文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南社社友对“新民”思想以及“诗界革命”运动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同盟会本身的分裂乃是一个主要因素。拙文拟从同盟会内部来探讨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历史渊源,以就教于方家。 一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成立大会,与会会员100余人,包括国内14个省籍的人士。会上通过了黄兴等人起草的会章。同盟会的本部是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建立起来的,它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权构,并按选举的办法推定各级领导和职员。显然,中国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巨清革命运动有了统一的指导中心。同盟会的成立,使孙中山感到无比的高兴,他说:“自革命同盟会成立之后,予之希望则为之开一新纪元”,“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而且,很兴奋地告诉南洋的同志说:“近日吾党在学界中,已联络成一极有精彩之团体,以实力行革命之事。现舍身任事者已有三四百人矣,皆学问充实,志气坚锐,魄力雄厚之辈,文武才技俱有之。……有此等饱学之才,中国前途诚为有望矣”。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众望所归的革命政党,却随着斗争的不断发展日益走上了涣散分裂的道路。中国同盟会的分裂以  相似文献   

5.
本节内容是“辛亥革命”一章中的重点知识,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定是:(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这个子目的内容在《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表述是这样的: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很显然,除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这个子目被删掉以外,其他的子目与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重点是: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高考复习时要注意从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成立于1909年的“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活动到何时停止?柳亚子在《南社纪略》中写道:“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集出版后完全停止。新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十月十日第三次聚餐会开会后停止。甚至于偏安长沙的南社湘集,到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四月第三次姓氏录出版后,也停止活动了。”①可能因为柳亚子说了这样的话,杨天石、王学庄的(南社史长编严也将“南社史”的“正编”的年代定在 1909年至 1923年。 按照组织社会学的理论,一个文学社团…  相似文献   

7.
1909年11月,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发起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宣告诞生。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宗仰上人(俗姓黄,自署乌目山僧).是否为南社社员,似乎已定论无疑。据郑逸梅《南社丛谈》提到:“南社有四个和尚.即半路出家的李叔同、酒肉和尚铁禅、半僧半俗的乌目山僧黄宗仰、出家还俗的革命和尚苏曼殊。”(见该书第173页)有人基此断定,宗仰是年应柳亚子特邀加入南社。但据笔者近年留心稽考,此说似不属实。  相似文献   

8.
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的简称.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全国性革命团体,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的建立使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分散于海内外各地的资产阶级革命势力聚拢在一起,有了统一的领导,产生了众望所归的革命领袖.不仅如此,同盟会还确定了“驱除鞑虏,  相似文献   

9.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原来的革命团体都集结在同盟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为什么只有1907年的安庆起义和绍兴起义仍打出光复会的旗号呢? 1905年8月,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原来的一些革命团体都集结在同盟会的旗帜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1906年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  相似文献   

10.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社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南社处于新旧文学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其词学创作不仅有重传统的一面,也有革新一面。对词境的开拓即为其“新变”之一。南社诸子承担起了“词界革命”的重任,他们对词境的拓展主要表现在新思想的抒写与新题材的表达两个方面。这是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者。  相似文献   

12.
有人将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坛作家,划分为三大群体:留学生作家群,校园作家群和城市青年作家群。其中以执文坛牛耳的留学生作家群最为活跃。事实上,近代留学生作家的历史轨迹可以追溯得更早。1909年成立的著名文学团体南社,其发起人和骨干即大多为留学生出身。 中国文学的剧变,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和先锋人物中,除胡适外,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鲁迅、周作人、沈尹默等,都是回国留学生。与早期改良主义和民族民主主义文学的巨擘相比,他们的“西学”程度要深;而与在新文化运动中哺育成长起来的新秀相比,他们的“国学”功底要厚。正是这种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担当起新文学宗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部同盟会,亦名同盟会中部总会。它以宋教仁、谭人风等人为首,于一九一○年筹划于日本东京,次年六月正式悬帜于申上。对于中部同盟会的成立,过去曾经有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它是一种分裂行为,二是认为它出于革命的需要,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应该肯定和赞尝,从而否定它属于分裂行为.本文特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南社诗人群体与“诗界革命”派之间的关系,学界多强调两者之间的相异处,但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承传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过分拘泥于因时移世异而表现出的两派诗人在政治倾向上的分野,而只从诗学精神的追求来看,则不难发现,无论是对诗歌功能的体认还是对诗歌形式的变革,南社诗人的诗歌创作与“诗界革命”的精神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南社诗歌是“诗界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学生于1906年在东京创办的革命刊物。它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黄兴的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创办的。1905年7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年底,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为扩大革命宣传,孙中山、黄兴号召各省留学生筹办地方刊物。在《民报》发刊前后,各省留学生创办的杂志有《浙江潮》、《江苏》、  相似文献   

17.
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掀起高潮,中国同盟会制定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纲领、政策,对封建主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批判,这对推动革命迅速发展,最终推翻清政府,作用甚巨。但是,革命党人在建立新政权的过程中,对封建势力却“不念旧恶”,“咸与维新”,表现出罕见的宽宏大度,成为革命的隐患。同盟会在批判君主专制的时候,始终未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这些沉痛教训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18.
同盟会时期孙中山与美国致公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对美国致公堂的工作是联络华人华侨共同革命的重要举措。1909年末1910年初孙中山在美国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地建立同盟会组织,同时进行筹款工作。在此期间他与洪门致公堂沟通不多,只是在同盟会不便直接出面的情况下才考虑运用致公堂的资源。1911年4月孙中山结束加拿大之行后回到美国。6月,孙中山到达旧金山说服致公堂大佬与同盟会合作,以互相参加的方式实行大联合。随后仿效在加拿大的成功经验,设立“洪门筹饷局”。孙中山旅居旧金山期间,还到加利福尼亚州各地进行革命宣传。美洲致公堂捐助的大量经费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辛亥革命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柳亚子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急进派、实干家,在较多的场合下坚持了南社和南社文学的革命倾向性;他以旧体诗歌为武器,鞭笞丑恶,鼓吹革命;他谱写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诗.柳亚子的革命精神和繁富诗篇,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已产生重要影响,并将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辛亥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史学界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革命小团体联合而成的,但事实上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郭汉民先生在《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上发表《同盟会非“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