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3,(3):13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17年,重文抑武,他开创的宋朝文化繁荣一时,为人津津乐道。围绕他的传奇一生,也有不少典故轶文,广为后人传诵。"华山不纳皇粮":相传赵匡胤巡游四海时,在华山碰到道教陈抟老祖,两人在华山下棋亭下棋,并以华山为赌注,结果赵匡胤连输三盘,不得不遵守诺言免去华山一带的税负,从此,就有了"华山不纳皇粮"的说法。"黄袍加身":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诸位将领为他披上黄袍  相似文献   

2.
<正>让我们走进马致远的是他的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但真正能窥测其心志的却是他的杂剧。马致远为元杂剧四大家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在马致远的众多杂剧中,《泰华山陈抟高卧》(简称《陈抟高卧》)是比较特别的一部。《陈抟高卧》主要内容写的是五代末年的隐士陈抟隐居在泰华山,预知有真命天子出世。于是下山寻访,遇到赵匡胤与其义弟郑恩,陈抟指明赵匡胤就是真命天子,并辅佐赵匡胤扫清天下,建立大宋,定都汴京,之后又归隐泰华山。赵匡胤为报答陈抟的辅佐之功,请他出山为官,享受荣华富贵。陈抟随使者入朝,向赵匡胤表明自己的心志,不为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说到那壁上挂着一个朱拓的大“寿”字,还特别点明是陈抟老祖写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看新版注释本的《彷徨》,在“陈抟”之下注道:“据《宋史·隐逸列传》载:陈抟是五代时人,擅长诗赋,因科举不中,在五当山和华山修道,传说他活了800岁,有的把他附会为神仙。老祖,即祖师。”其实史书上并没有关于陈抟刻“寿”字石碑的记载,鲁四老爷书房壁上的朱拓“寿”字当然更是虚构的了。鲁迅这样写,意在讽刺鲁四老爷以宋明理学为正统,妄图使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阿 Q 正传》中,写阿 Q的一段唱词,是绍兴戏《龙虎斗》中的唱词。《龙虎斗》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的义弟,大将郑子明在酒席间说了句兄弟要轮流做皇帝的酒话,赵匡胤就以为郑子明要谋反篡位而把他杀掉。赵匡胤酒醒后,又斥责缪军师为何不制止自己而把他逼走,以致奸相欧阳方作  相似文献   

5.
装聋作哑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了几个老哥们儿的兵权,送其钱粮,让他们回家养老。但是,兵马还得有人带,于是皇帝提拔了一批原来的中下层军官。最重要的岗位——殿前都虞侯一职,先由张琼顶替。张琼救过赵匡胤的命,不识字,性耿直。但两年之后便被皇帝赐死。留下的空位,由杨信来顶替。杨信既没有老将们的赫赫战功,也没救过皇帝的命,这个活儿,  相似文献   

6.
18.赵匡胤教女俭朴赵匡胤,河北琢州人,宋朝开国皇帝。他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史称宋太祖。他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实行"先南后北"的策略,为我国历史上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减地方势力,为巩固统一、制止分裂割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被自己打败     
<正>赵匡胤(yìn)灭掉后周,建立宋朝后,很多人都不服气,其中有两个人完全有实力造反。一个是驻守潞州的节度使李筠,此人幼年从军,力大无比,勇猛无双,令很多蛮夷之族闻风丧胆,而且历经后唐、后周两个朝代,极有威望。还在后周时,李筠征用国家赋税,召集亡命之徒增强自己的实力,此行为被安上谋反的罪名都不为过,但后周皇帝忙于与南唐作战,不想后院起火,就只是骂了他几句了事。这让他自我感觉无限膨胀:哼,后周皇帝都不敢惹我,你  相似文献   

8.
<正>宋太祖赵匡胤(yìn)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套用网络流行词,他很爱卖萌。司马光的《涑(sù)水纪闻》记载:赵匡胤有个业余爱好,喜欢拿弹弓玩"愤怒的小鸟"。一天,他没事偷着找乐子,在皇宫后花园打鸟。玩得正起劲,御史张蔼说有重要的国家大事需要汇报。赵匡胤以为发生了多大的事情呢,赶紧放下弹弓接见张蔼,哪知道张蔼叨叨了半天,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赵很不高兴,批评他小题大做,耽误了自己的正事。张蔼是个直肠子,很不服气地顶撞  相似文献   

9.
张融骑瘦马     
宋太祖时期,有一位叫张融的文官,虽然长相丑陋,行为不羁,但头脑聪明,说话做事得体而机智,又很有才能,因此深得宋太祖赵匡胤的喜爱。有一次,赵匡胤在召见群臣的时候,一时兴起,当着众人的面许诺张融,要封他做司徒长史。自己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张融自然非常高兴。可是不久,张融却很郁闷,原来赵匡胤把自己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封张融做司徒长史的公文迟迟没有下达。  相似文献   

10.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却改不了"抠门儿"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很便宜的青布制成;衣服也很简  相似文献   

11.
<正>相传,赵匡胤(yìn)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好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但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几年后,赵匡胤决定外出开开眼界,闯闯世界。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卖熟莜(yóu)面的摊点,早已饥肠辘(lù)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了起来。薄薄的莜面窝窝,加上羊肉蘑菇卤子,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于是左三碗,右五碗,不一会儿就把十八大碗吃了下去,外加三大碗金针、木耳、蘑菇做的三鲜汤,他顿感精神倍增,不由得脱口道:"我活了20多岁,从来也没有  相似文献   

12.
小说《祝福》中鲁迅为鲁四老爷精心设计了一副装饰道具———字联,小说写道:“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一道具耐人寻味。l、揭示出了鲁四老爷的性格特点,室内装饰反映了主人的志趣修养。四叔———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的书房装饰自然讲究一点仁义道德,虽然这是虚伪的。尽管对他着墨很少,但看了他书房的装饰,再联系他对祥林嫂的态度,一个旧礼教的化身,—个假道学先生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2、…  相似文献   

13.
打刀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没打下江山前,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想打一把刀都得赊账。赵匡胤上场,去敲铁匠吴衍能的门。吴衍能开门问:“赵大爷做什么来了?”赵匡胤说:“打刀来了。”吴衍能暗想:这家伙三年前在我这儿打了把刀,分文没给呀。现在又来打刀,不能再让他哄了。  相似文献   

14.
宋太祖赵匡胤(yìn)出身军人家庭,从小喜好武艺。投身行伍后,屡(lǚ)立战功,最后成为了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公元960年,赵匡胤领兵出征契(qì)丹,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帝后,虽然贵为国君,但军阀习气依旧不改。文武百官稍不注意,就会引来祸端。  相似文献   

15.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十五章,集中讲北宋时期的历史。本文想就教材中有关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的经济发展以及北宋的阶级矛盾和王安石变法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后周的大将赵匡胤,掌握着全国最精锐的军队,早就有夺取政权的野心。公元960年,谣传辽兵入境,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征,军行到陈桥驿,他发动了兵变,军士们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拥戴他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接着他回师开封,夺取了帝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的庙号是太祖)。在此后十多年里,宋朝先后灭掉了许多独立割据的国家,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晚唐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依样画葫芦     
成语"依样画葫芦"出自陶谷的一段故事,《续香山夜录》和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都载有这件事。陶谷,宋朝人,才学很高。赵匡胤做皇帝的时候,陶  相似文献   

17.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南唐,大将曹彬被封为主帅.曹彬向赵匡胤提出的唯一请求是,将其最宠信的太监田钦任命为随军副监军,一同出征. 得知这一消息后,随军监军潘美非常不满,气冲冲地责问曹彬:“难道你不知道田钦是一个德行很差的小人?他总喜欢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想要置我们于死地.你这么做等于引狼入室,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相似文献   

18.
巧妙地批评     
宋太祖赵匡胤在臣子张思先面前说下大话:“因你这次为君为国做出如此重大贡献,我决议让你官拜司徒。”张思先左等右等总不见任命下来,可是又不好当面质询,这会让皇帝面子上不好看,也可能此事就吹了。左思右想,只能幽默一下,来个皆大欢喜。有一天,张思先故意骑一只奇瘦之马从赵匡胤面前经过,并惊慌下马向皇帝请安。  相似文献   

19.
唐朝官府对于隐士中有政治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出台多种政策对其进行征聘。这种征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皇帝出面对隐士进行褒奖、招抚,二是通过各级官员的举荐,从而使隐士出仕。这些活动,体现了官府对于下层士人的安抚政策,也体现了不同隐士的不同人生追求。官府与隐士之间是一种博弈,为了各自的目的,都要把握好仕与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有这样的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为什么秦汉的皇帝都称帝,而唐宋两代的皇帝却都称“祖”或“宗”呢?如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叫唐高祖,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叫唐太宗;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yìn)叫宋太祖,第二个皇帝赵炅(jiǒng)叫宋太宗。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是皇帝的庙号。庙号在殷代(商朝)就有了。当时有作为的君主死后,都要在祖宗的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奉,经常由继位的君主去祭祀。每个庙室都要有个名称,于是庙号就出现了。如太甲的庙叫太宗庙,太戊的庙叫中宗庙等。周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