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篇文章这样写道:“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进知识海洋,不是由教师扬帆驾船,把学生送到彼岸,而应是教师给学生勇气,力量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驾船航行,乘风破浪驶向彼岸.”真是道出了教学的实质.教学中:不能习惯于向学生讲述现成的东西,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主动学习;不能只强调记忆和表面的知识,忽视教学生去挖掘知识、应用知识,忽视创造性的学习.那么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呢?几年来的教学使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教”起源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学生学”作为己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给学生一把“金钥匙”石嘴山市二中汪荣荣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他们手中握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4.
王俊 《江苏教育》2005,(4B):23-24
数学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教师“教数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把现成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应为学生提供必要材料信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把所要学的知识给“做”出来。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上,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良好的思维是教师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教师讲,涉及到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的,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的。因此,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学”,教师进行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授人以鱼”,更须“教人以渔”。让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最终达到  相似文献   

7.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阅读,而不能让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作品,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感悟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指导他们正确参与到作品的再创造中去。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讲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意思是通过“教”,使学生在智力、能力、素质等方面逐渐提高,具备自学能力,以达到“不需要教”.多年来,我努力探索,力求将叶老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我每教一个班,都在第一节课就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告诉学生,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教学活动中能动的实践者和认识者,不要充当储藏知识的仓库,让他们认识到,如果最终不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缺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的分数再高也不算成功。要想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就  相似文献   

9.
教学,有“教”有“学”,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学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重要的是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其思维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他们摸索前进,在“做”中获得提高。一、观察  相似文献   

10.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是“学会学习”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学会学习”之教,一定是引导之教;“学会学习”之学一定是领悟之学。引导之教与领悟之学的合理运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指导者。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导学、悟学、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上,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良好的思维是教师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教师讲,涉及到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开发学生智能,是教育界当前议论的中心课题。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成倍增长,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传统“教学论”偏重于传授知识,忽视智力发展。不正确解决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我国的教育事业将很难适应“四化”的要求。课堂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的“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因素。教师要想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归纳、判断和推理,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把“教”和“学”、“学”和“思”统一起来,变“授”为“学”,  相似文献   

13.
马燕芬 《学周刊C版》2011,(2):156-157
自学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去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句话明确表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从学会知识转变到会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王媛媛 《教书育人》2013,(12):24-24
无论从事哪门学科教学,教师都会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先学”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本知识,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也可以让学生更有激情地去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先学的能力,让小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上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过程,不是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我曾将课本中,部分学生分组的验证性实验变为具有“探索性质”的实验,也就是把学生的分组实验放在教师讲解有关内容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来“发现”规律获取知识。让学生作为“探索者”在“发现”知识,把学习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和课本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哪些类型的实验可变为“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16.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17.
王永强 《科学教育》2006,12(4):30-30
政治课历来都被教师和学生普遍视为枯燥乏味,缺乏“技术含量”,敬而远之的课程。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时间来“表演”即“教”,留给学生“学”的时间则相对太少,或者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既定的某种模式和程序,使课堂变成机械的呆板的师生“台词”互相对白的活动,学生唯书是瞻,把课本当成“门票”,有课本就可以参与“表演”,久而久之厌学成风,课堂失去了吸引力。笔者认为政治课堂应最具活力和吸引力,教师要做的是把学生发动起来去探究和求索,引导他们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学生正确或错误的观点给予评价,最后使他们形成…  相似文献   

18.
培养善于发现的探究品质 教师要注重挖掘课本典型题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典型、发展和教育作用,反复渗透与运用教学思维方法,把教学知识融人活的思维训练中去,并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过程中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在直观感知的氛围中,促使学生进行主动、丰富的想像与猜测,诱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结论,说明结论、应用结论,并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我们应有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教师以“教”为目的去研究知识和学生以“学”为目的去获取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教”的前提是对知识地透彻理解和整体把握,结果是运用自如.教师要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由学转变到教,成为学习的策划者,但学生毕竟学习任务繁重,时问精力有限,不适合完成过于繁重的任务.据此经过多次探索,笔者认为:教师做好课堂环节策划,把握整体进程、方向,并提供素材、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做具体内容的策划,引导学生不只接受知识,而是去研究知识,设计知识.这样的转变改观了课堂的模式和氛围,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20.
教“书”,与教“学”是一回事吗?也许您觉得这个问题可笑。的确,它们在常用意思上是一致的。但在这里我要提出另外一种看法:教“书”与教“学”是人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我所谓的教“书”,就是指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教“学刀则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给祖国输送高质量的建设人材。显然,单凭教书——啃课本,不可能达到目标。我们对教师的恳切希望是:不仅要教“书”,而且要教“学”。特别是对大学生,更应当着重抓好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