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本初中物理同步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乙两处分别接有电源和电灯,根据图中标出的电流方向,可判断通过灯L2的电流方向是()A.一定由下向上流动。B.一定由上向下流动。C.向上、向下均有可能。D.因电源位置不确定而无法判断。分析与解设接入的电灯为L,有如下两种情况:图2(所1)示甲,处这接时电电源灯,L乙处接电灯,则电路图如2的电流方向是由下向上流动;若将电源接法反向,则电灯L2中的电流方向是由上向下流动。几乎选项C正确,但无论甲处电源怎样接入电路,电灯L1与L都被短路掉,L2与L中都无电流流过,不存在图1中所标出的电流方向。(2)甲处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本的思考练习是为了加深理解的,但如果设计不当,则会导致无解——没法做,兹举几例:(一)二册第277页练习三的第①小题要求找意义相同的词。  相似文献   

3.
周彬平 《湖南教育》2004,(19):25-25
传统的应用题内容陈旧,答案惟一.解题方法程式化,缺少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因而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活动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注意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探究为主,设计开放式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想像,开放思维:下面是我在低年级设计的一道开放式练习题。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对典型的题目进行剖析、引申、推广,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册(上)第96页有一道练习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师说》一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之’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但它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种是用在主谓关系中,表示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这种用法通称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下简称“取独”,——作者)另一种是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动词和宾语的倒置。这两种情况下,‘之’仍是结构助词,但不能译为‘的’……”这两种特殊用法的“之”是不是如上所说“不能译为‘的’”呢?我看大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10)
在习题训练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一道习题经过精心设计,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细化、系统化。"一题多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对于物理这一比较难学的学科,更为适用和有效。原题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9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个池塘,每边有6棵树,四边一共有多少棵树?(课本附有实物图,本文从略)很多学生根据“每边6棵树”和“四边一共有多少棵树?”列出“6×4”这个算式。这算式是错误的。怎样纠正学生的错误,讲清算理呢?我采取了以下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如图1,AB//CD,∠A= 4O°,∠D=45°,求∠1和∠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第82页第5题] 拓展一:如图2,AB与 CD相交于点O,求证:∠A+ ∠C=∠B+∠D.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教学公开课上,我教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后,布1了这样一道练习趁—怒忽、镇填、说说: ①()就是医生的阵地。 ②()就是营业员的阵地。 ③(‘)就是教师的阵地。 ④()就是许学家的阵地。 ③()就是工人的阵地. ⑥()就是清洁工的阵地。 ⑦()就是运动员的阵地. ⑧()就足学生的阵地. 白术恩大夫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也不能离开().我们现在各行各业的人也亦不能轻易离开(),对自己的工作要( )。 在评课过程中,听课的教师一致认为此道练习题一举多得,设计巧妙,表现在: 1.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阵地”一词。“阵地”本指军队为了进行战斗而…  相似文献   

10.
事有凑巧,我同一天在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上看到了一道相同的练习题:一年级教学《日月潭》(二册21课),由于课文中有一句话——“一边象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象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于是教师设计了用“象”造句的练习。五年级教学(《凡卡》(十册19课),也因为课文中有“它身子是黑的,象黄鼠狼那样长长的……”一句话,教师也要学生用“象”造句。同一个“象”,两个年级都要求“打比方”,造出“什么象什么”的比喻句。课堂练习时,一年级学生虽然经老师反复指点,但造句是那样的吃力。除了说“共产党象太阳”这样的现成话,其他就说不上什么;而五年级学生未经任何启发,许多比喻句即脱口而出。相差四年的两个年级进行着同样要求、同样形式的练习,这在数学学科大概是不会有的,而语文课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复劳动?翻阅这两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才知课本上本无这样的练习,原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师从学生实际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一道逻辑习题给出问题的求解,习题给出问题指向的研究对象,是《儒林外史》人物胡屠户用以辱骂范进的言语中一个语言片断,这个语言片断所体现的推是,是一个潜藏在语言的深处,相对于胡范二人所想象到的可能世界,由两个假言推.理联接而成的复合推是,其中的第二假言前提乃到结论,模态不当,撇开模态问题,这个复合推理的形式,是个有效式。  相似文献   

12.
(一)一道境赛题及其证明以下是一道采用过的竞赛题及其证明.命题1平面上给出(2n+1)个点,n≥2.如果这些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直线,任何四点不共圆.那么这(2n+1)点中存在三点,  相似文献   

13.
<正> 高中新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三棱柱ABC-A'B'C'的各个棱长均为1(如图1).M是底面△ABc的边BC上的中点,N是侧棱CC'上二的点,且CN=CC',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人教版)第一册(上)第137页上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两个等差数列{an},{bn},且(a1+a2+…+an/b1+b2+…bn)=(7n+2/n+3),求(a5/b5)。这是一道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在等差数列{an}中,若 m+n=p+q,则 am+an=ap+aq)和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Sn=(a1+an)·n/2]求解的综合试题。本文想通过这道题目的求解思路和方法,给出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首先来解这道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一道练习题的设计江苏/邵正国《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一文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列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简表。(注:横线上的内容为学生应填内容)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说明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实际上,很少有...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①.下图中长方形的长扩大以后,它的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下图中长方形的宽缩小以后,它的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难看出,(1)的结论是:长方形的宽不变长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相似文献   

17.
这是初中《几何》第一册第200页的第7题。在教学中,对它的证明方法、结构与应用作了如下初浅的探究。一、证明方法的探究几何证明的灵活性大,技巧性强。在教学中首先宜加强通性通法的教学,使学生有规可循。这个“规”,我以为就是如何把问题转化为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解决的途径。就第7题而言,在平几范围内转化为用“双基”解决的途径有三,这三个途径都是带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18.
田丰 《地理教育》2003,(4):19-19
本刊2002年第4期第22页有一文对高一地理(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练习篇”中第4题做了解释,它的解释主要反映了地理学的特征之一:时空分布特点,即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特征,或同一事物因观察的时间或空间不同具有不同的表象,这对指导学生掌握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有较大的意义。如果更全面地解释该题,笔者认为还须作两点补充。第一,原文中不仅展示北半球天空的观察图,而且有南半球天空的观察图。受“上北下南”习惯用法的干扰,学生易形成定势思维,不易判断出图中地轴的北极(或南极)。为了能使学生进一步准确、清晰、快…  相似文献   

19.
学生对惯性和力与机械能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等理解不够透彻,容易混淆。对比认识惯性、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宏观认识惯性和能量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83年第6期刊载了张学霖同志的文章《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练习课初探》,其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圆O中,直径AD长8cm,ABCD是直角梯形,BC=12cm,EF⊥AD,求阴影部分面积。(π取3.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