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本体论是关于在者的研究,翻译本体论是对"翻译之所以为翻译"的规定,因此翻译本体论对翻译的"信"度要求不同于传统的译界对"信"的评论,更加注重了人的主体的个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起源于俄罗斯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移用于文学翻译的问题在文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陌生化"与文学翻译中的"异化"问题及陌生化的程度问题是本文主要观点所在."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是"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可以共享的.适当的陌生化产生的距离是美的,但细部的背离应在整体的把握之中.  相似文献   

3.
翻译与政治-- 梁启超翻译活动中的"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张德让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39-144,153
政治思想的变化引发翻译思想的变化,梁启超的翻译活动表现出"善变"的特点,但众多的变化都是为政治服务,受政治支配.梁的翻译活动在"善变"的表象下有政治影响的"不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信"或"忠实"一直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奈达的翻译观也强调翻译要追求等效.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却强调翻译必须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为实现商标译文的预期目的出发,旨在说明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信"并不是唯一最高的翻译标准,译者应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Eugene A.Nida(奈达)的"翻译过程"(tran slation process)原理为指导,从语法分析过程和语义分析过程论述中英语言翻译中"翻译过程"原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王慧 《文教资料》2008,(31):39-40
近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对译者关注程度的提高,译者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翻译主体性研究"浪潮的掀起,译者获得了新生和更大的自由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此外,译者在发挥其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主体的存在,在"主体间性"中把握"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一点在对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进行翻译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系统地探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政治文献中的适用性,从而得出,当今,在政治文献的翻译中我们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翻译史,严复自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后,对我国翻译的发展影响颇深.本文从笔者对英国著名女作家A.S.拜厄特的文学评论集《论历史和故事》的部分章节翻译的译文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信达雅"翻译标准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姚晓梅 《考试周刊》2008,(19):239-240
新闻翻译应体现"真实、准确、生动、及时"的新闻特点,作为"点睛之笔"的新闻标题翻译也亦应如此.怎样翻译才能体现报刊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呢?笔者认为西方学者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可以指导新闻标题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