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精读、小组讨论、书面表达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在《像山那样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将发现的机会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走进作品灵魂的深处。  相似文献   

4.
<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  相似文献   

5.
一声深沉的、来自肺腑的嗥叫,在四野的山崖间回响着,然后滚落山下,渐渐隐匿于漆黑的夜色里。那是一声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进发。  相似文献   

6.
一声深沉的、来自肺腑的嗥叫,在四野的山崖间回响着,然后滚落山下,渐渐隐匿于漆黑的夜色里.那是一声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进发.  相似文献   

7.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修》2006,(7):46-48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不少师生眼里,《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是显豁的,写法似乎也无特别之处.其实,它的“诗意描述”“自然变序”和“间隔复现”等手法及其对读者的感染乃至震撼,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陈青 《阅读与鉴赏》2008,(12):57-57
《像山那样思考》是苏教版语文必修-第三专题的一篇课文.它是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一则随笔。作者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一声狼嗥中,挟裹着深深的忧虑意识,给人以灵魂的震撼。《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一片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狼、鹿以及其他的动物和植物.在人们的眼中,狼是凶残的动物,而且掠食群鹿。  相似文献   

12.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在听了一节区级自主学习示范课《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一)后。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接着,学生分成小组研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在听了一节区级自主学习示范课《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一)后。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接着,学生分成小组研讨问题.并把各自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师生针对还有疑问之处展开交流,达到对这篇文章“基本没有疑问”(上课教师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听了一节观摩课,课题为《像山那样思考》。之后,思虑再三,总感觉有些话要说,有对这篇课文文本内涵的理解,也有对这节语文课堂教学的评判。在课堂教学中,教者组织学生诵读课文,理顺文章的行文思路,涵咏作者对山、狼、鹿、牧牛人、猎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持的观点态度,研习本文运用的多种表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在一个高耸的峭壁上吃午饭。一条湍急的河流在崖壁下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它正在涉水渡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当它爬上岸朝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6.
<正>《像山那样思考》作为一篇写于上个世纪中期的生态伦理随笔,其观点在互联网发达的21世纪已经很难说有多新鲜了。但在课堂上,高中生们依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读得投入,读得动情,个中原因恐怕主要是利奥波德表达的魅力。其中"像山那样思考"的诗意表述已被多家提及,这里笔者从其他几个角度谈一谈文章表达的特色。一、主题的呈现策略:吞吞吐吐第1段写一声狼嗥,一声悲鸣。这个特写用"对抗""苦难"引出读者的思考,而回响在"山谷"已经开始为"山的思考"蓄势。第2段写各个方面对于狼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有一种大气,是平常人的境界所达不到的,因此,只有那些“胸怀天下”的人才能领会到山的精髓。作者是有这种领会能力的,而且,作者领会的方式有些特别——用耳朵“听”。平常所见多是描绘水光山色之作,作者们大多以视觉为基点生发出各种意兴,见得多了,也就不足为奇。兵贵奇,文贵新。文章正是以别致取胜的。文章以“平生与山有缘”入题,声明“滋养出听山的嗜好”并非偶然。紧接着,又写了大学时代“一个孟春的黄昏”的初次听山经历:“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残流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曾说过这样几句话:“我每天都用三件事来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守信?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是否还有不曾复习、演练的部分?”看了这样严于律己的孔夫子,你是不是也受到了一些感染和启发?先看看这位同学怎么说—  相似文献   

19.
一个瘦弱、没落的乡绅,一个因古代骑士小说走火入魔的怪老头,你会把"堂吉诃德"这个半疯半傻的人的名字与"思考"一词摆在一起吗?  相似文献   

20.
风从耳边刮过,呼呼的风声如猿鸣虎啸、似刀剑撞击.那声音让人觉得风是一种有感情,会思考的生物.它勇往直前,能冲破一切束缚,它不畏阻挡,能穿过每一片荆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