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唐步荣 《语文知识》2004,(12):12-13
“感同身受”这个成语近年来在各种媒体上使用频率比较高,颇为流行。例如:  相似文献   

2.
我们先来看一道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上的选择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29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生里氏6.5级地震。对此,央视某频道播送了我国领导人致巴基斯坦总统的慰问电:“惊悉巴基斯坦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我深感痛心。刚刚经历过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中国人民对此感同身受。”很显然,电文中的“感同身受”属于误用。它将“感同身受”这一成语理解为“亲身经历过”。  相似文献   

4.
成语“感同身受”的意思,几乎所有的词典都注解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代替亲友恳求别人时用来表示谢意.”①例如:孙龙尾《轰天雷》第二回:“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意指请求二兄代为照顾北山,感激之情就像亲身受到照顾一般.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看几个例子:(1)别人伤心,你可能也会感到难过,这种感同身受很多人都有。(2)消息是传递简明的信息,让人知晓;而通讯是把信息写成一个新闻故事,让人感同身受,有进一步的理解。(3)那天晚上,所有的观众都成了那个年轻人,都坐上了那条小船,因此都感同身受。童话的寓言,就是这样上升到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35页:“1933年初,美国……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至1700万人。”实际上这一数字应是失业及半失业人口的总和。课本第36页:“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实际上胡佛政府已采取了许多反危机政策。课本第36页“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的提法不严谨,应用全称“富兰克林·罗斯福”。并非“完全”$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进行高三物理复习时,经常发现,对同一问题,不同同学往往给出不同的解答,但最后结果却一致,我们称之为“殊途同归”.但经深入研究却发现有些貌似正确的解法却存在本质上的错误.现举两例,以示警戒.  相似文献   

8.
幼儿在得到一种新玩具后,往往只是玩上几天,有的甚至只玩了一会儿,便开始对它“动手术”了这里拆拆,那里掰掰,好端端的玩具被弄得支离破碎。有的家长对此十分恼火,认为这是“破坏”,于是,不是责骂一通就是在小屁股上揍几下,甚至干脆把玩具  相似文献   

9.
时下,一些文章作者爱用“不忍卒读”,然而又大都用得不够贴切。笔者手头不乏其例,为避繁冗,仅从较近的高品位的《新华文摘》上摘取两例(着重号为笔者所加):①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斯坦贝克,写出来的作品,竟到了不忍卒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见到广西《中学文科教学》1985年6期里《<范爱农>备课手记》一文中称“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为“不符合当时的实际”,说是“鲁迅”为作者于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的署名,而绍兴光复在1911年,岂有预先使用七年后才出现的名字的道理?于是便断定“这是作者在细节上的失误。”好象还有两家语文刊物也刊出了类似的文字。其实,依我看,“失误”倒不在鲁迅,而在《手记》作者自己。  相似文献   

11.
“天蝎座的人今年会有桃花运,‘五一’节前,你将遇到你的梦中情人。但是,如果你那天没有穿粉红色的上衣。你会和他失之交臂。”这是李先生看到正在读高一的女儿记在笔记本上的几句话,女儿告诉他,这是她半个月前在网上看到的“星运预测”o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黄冈县文教局在县城里办起一所“教师之家”,受到全县教师的热烈欢迎。以前,农村教师进县城办事或治病,住宿就餐很不方便。有时碰到旅社、招待所挂出“客满”的牌子,就无处安身。文教局领导急教师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克服重重困难,从局内腾出十二间房子办了一所“教师  相似文献   

13.
成语"铁石心肠"亦做铁肠石心、铁打心肠或心如铁石。如今,人们常将其作为贬义,比喻心肠硬得像铁和石头一样,冷酷无情或无情无义。唐代皮日休的《桃花赋序》中说:"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其实,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读误解。"心如铁石"的原意本为"心如铁石坚",是一个褒义词。这个成语出自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中郎将,被派出使匈奴。抵达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欲劫持单于母亲阏后又被流放到边远  相似文献   

14.
15.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中有一句“登东皋以舒啸”。课的注释是:“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这里把“舒啸”具体解释为“高歌”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形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误区现象一:喧宾夺主——重“创新”,轻基础。如《麻雀》第一课时教学片断:(学生浏览了一遍…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的演变》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连“坐”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照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段文字中,吕叔湘先生认为“坐行就是膝行”无疑是准确的。然而说“蒲服即匍匐”却不一定准确。虽然古籍中也偶有“蒲”“服”分  相似文献   

18.
“压轴”两字今天已成常用语。在大家心目中,“压轴”的意思就是“最后而且最精彩”。就连《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压轴戏”这个词时也说:“比喻令人注目的,最后出现的事件。”其实,这是个误解。在中国戏曲界,最后一出戏习惯上称为“大轴”,“大轴”前一出才称为“压轴”。按照清代王梦生《梨园佳话》,“压轴”本作“压胄子”。“胄子”是武戏,比较热闹,容易吸引观众。艺人为要使唱工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三峡晚报》2011年1月14日A03版的报道《求财心切,少年魔掌伸向花季少女》中有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现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