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是正常的人,每天都会提出不少的问题,要思考几个为什么。譬如,“为什么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即是对事物的存在和运行态势产生怀疑:“为什么这样做,不那样做?”即是对自己的言行产生怀疑:“为什么是我,不是别人?”即是对作为主体的我产生怀疑;这些都是反思。  相似文献   

2.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不到卧云非好汉?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4.
李小兰 《广西教育》2008,(32):42-42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而不想学数学,也有不少的学生说:“数学为什么这么难?”“我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为什么学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说我的妈妈“懒”呢?唉,你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相似文献   

6.
赵艳萍 《甘肃教育》2007,(5X):25-25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为什么能吸引观众?为什么能给观众积极参与的欲望和冲动?它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我觉得这些问题与中学作文教学有很大关联.它的解答给中学作文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激趣导入师 :请同学们闭上嘴 ,把两根手指放在鼻孔儿下待上一会儿 ,你有什么感觉?生 :我感到鼻孔儿里一会儿吸气 ,一会儿出气。生 :我感到呼出的气热乎乎的。师 :刚才 ,同学们所感受到的就是人的呼吸现象(板书 :呼吸)。如果用手指堵严鼻孔儿 ,有什么感觉呢?生 :我感到吸不进气也呼不出气 ,憋得难受。师 :为什么会难受?生 :因为不能呼吸。师 :对于人的呼吸你想知道什么?生 :人为什么要呼吸?生 :人不呼吸为什么憋得难受?生 :人是怎样呼吸的?生 :呼出的气和吸进的气一样吗?〔自我评析 :通过实验感知人的呼吸现象和呼吸对人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  相似文献   

9.
“啥?你家有灰太狼?”哈哈,你可别害怕,我家的“灰太狼”就是我老爸。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呢?听我给你讲。  相似文献   

10.
我是你的亲人,一直都是! 你爱哭,我也爱哭。可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看见你哭,我便哭不出来了,是因为你哭相太难看了么?可能。那我为什么反而安慰你,直到你停止了哭为止?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会想到要使用网络研修平台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行有效教学”喊了这么多年,我发现有些老师对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还搞不清楚;我们现在都实行电子备课,网上有那么多教学设计。但是这样的设计好不好?为什么好?究竟怎样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有一部分老师还真的不清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活着真好     
郑嘉伦 《下一代》2009,(5):10-10
以前,总喜欢自怨自艾,愤愤不平地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为什么他有的东西我没有?为什么他能做到的我却做不到?诸如此类,时间一久使我认为,这个世界好无聊……有时甚至会想,死了才好。  相似文献   

13.
每月文题     
刘玉真 《语文教学之友》2008,(12):F0004-F0004
一位环球旅行家遇到了一个流浪汉,旅行家问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找份工作?”流浪汉说:“我懒散惯了,还是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好。你是干什么的?”旅行家说:“我在作环球徒步旅行。我已经走了两年六个月零五天了,估计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就到目的地了。流浪汉吃惊地问:”啊,同样是异乡漂流,为什么我们之间差距那么大?”旅行家回答:“因为我在一步步追求,而你却在一天天地打发日子。”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还记得自己带着满满的自信走上了三尺讲台。满腹装着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教法的理论,再加上自认为较好的个人语文素养,心想自己对付这帮小毛孩应该不在话下,自己的满腹经纶足以算是一桶水了,暂且可以将再学习搁置一边了。可走上讲台后,我发现拿教育学的理论来教育孩子,孩子不听;用心理学的思维来与学生沟通,学生不睬;用书中教学教法的理论来开展教学,学生不懂……在现实面前我傻眼了,屡屡碰壁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问题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在失败中我找到了前进的航标灯——再学习。儿童的特点是什么?儿童思维的方式是怎样的?儿童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我的课堂为什么总是乱糟糟的?为什么我说话孩子们总是不听?如何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什么我预设的教学内容讲不完?为什么我所教的知识孩子们听不懂?带着这些“为什么”,我走进图书馆,向书本学习;走近身边的同行,向经验丰富者取经;走近教育专家,向他们请教……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心中的“为什么”便会迎刃而解;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不断的反思中,又产生了新的“为什么”……正是反思唤醒了我的再学习的意识,正是反思让我收拾行囊重新走上了再学习之路,正是反思让我在再学习之路上不断收获、不断质疑、不断求索。  相似文献   

15.
好像每个跳跃的日子里,都有一个“为什么我要这样”的问题如鲠在喉。为什么我要加班呢?为什么我要读这所大学呢?为什么我控制不了现在的生活呢?为什么我要让某些人喜欢我呢?为什么我要对不喜欢的人强颜欢笑呢?为什么呢?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样的日子里找到答案,但好在,只要你沉下来,能被人看到,自然就会有人告诉你答案。当年从中文系毕业,不懂新闻,做东西只有一个原则——自己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很多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在本该是大胆自如地运用语言的语文课堂上“沉默是金”?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如痴如醉地跟着教师走?能不能努力使我们的语文课每天都成为学生们最期盼的课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至今仍有的童心,让我和学生贴得更近;不断的尝试,让我的梦不再遥远!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快乐地学习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个教学现象一直在困扰着我。学生为什么最初上音乐课时的眼神是那样澄澈,充满着欣喜与期待?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眼里缺少了那种发自心底的快乐?以前那种亮晶晶的、令人欣喜的色彩渐渐淡去?是因为他们在慢慢长大,好奇心在减退?还是他们早已经熟悉了老师的“看家本事”?这些问题使我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8.
几次失败的求职面试让我累了、倦了、失意了、彷徨了,变得有些愤世嫉俗起来:为什么没人帮我?为什么我没有一个好爸爸?为什么我没有一个有本事的男朋友?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造这样的句子:Мояподругапопалавуниверситетдвагода.(我的女友入学两年了。)这句话是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学生往往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曹霞 《贵州教育》2009,(11):42-43
当我又遇上《灯下漫笔》一文时,我惊奇地发现已经上过两遍的这篇文章在我脑中竟然“荡然无存”。 为什么会这样?我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结论是:“我”不在文中,则“文”不在我脑中。 何谓“我不在文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