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昭君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作为“历史昭君”,其和亲壮举被传为佳话;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丰富而复杂:历代文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驰骋想象,大胆构思,从各自不同的人文视角,以设身处地的感受与体悟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文化昭君”,从而使王昭君从单一的历史人物发展为多元复合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象,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在众多“文化昭君”形象中,尤以“昭君怨”、“昭君辱”、“昭君刺”、“昭君幸”、“昭君赞”五类为多,其中蕴涵着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情感心态以及文学发展状况等多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论昭君故事的三重叙述模式与审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昭君故事的解读,史家重在客观真实的记录,着眼于汉朝与匈奴的民族关系;文人则是结合自身的主体意识,开启昭君故事的情感与艺术空间,借“咏昭君”表达自身的人生价值观与审美情趣;而在民间,昭君故事被劳动人民编织成众多神奇绚丽的传说,把昭君理想化、神化,体现了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与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史家、文人及民间的不同解读构成了昭君故事的三大叙述模式与审美体系,表现为史家求“真”、文人尚“悲”、民间重“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各地成功举办了许多节庆活动,节庆活动在城市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节庆评估系统对于规范节庆活动、节庆的活动效果和培育品牌节庆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并没有标准的、系统的节庆评估体系。从节庆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出发,依据现代节庆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并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确定各指标对现代节庆举办的影响程度,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例进行验证此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化的视角对刘基文化节进行审视,分析节庆活动与文化产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并就节庆文化产业化运作提出对策措施,以期通过节庆活动与文化产业建设的互动达到区域文化与经济的更好结合,促进地方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北兴山县是王昭君故罩,是垄断性旅游资源,但没有开发出成熟的昭君文化旅游产品。通过调查和分析兴山县旅游开发现状,从环境整治、古建设计、景观绿化、旅游节庆等方面提出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节庆文化的文化实践功能,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以贺州节庆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贺州传统节庆的“事象之美”及新时代发挥节庆文化“集体记忆”功能的实践路径,不断强化贺州地区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为广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7.
“昭君出塞”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经过历代文学家的演义和当今各色媒体的传播,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形象更是妇孺皆知。那么,王昭君为什么要出塞?通常认为是为了促进汉匈民族团结,自愿出塞履行政治联姻。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这样的解释有将历史人物简单化的倾向。查阅相关资料,昭君出塞前后其  相似文献   

8.
朋星 《山东教育》2020,(1):111-112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杜甫《咏怀古迹》诗中的一句,咏王昭君出塞之事。千百年来,无论诗文、绘画、戏剧、雕塑,只要涉及昭君出塞、昭君远嫁的题材,十有八九要出现琵琶。有昭君则有琵琶,提到琵琶则联想到昭君,昭君与琵琶形影难离,已成为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9.
节庆、旅游节庆和节庆旅游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节庆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国内学者在定义旅游节庆时,多借鉴西方定义,将其定义为事件,即直译“event”,但通过仔细研究英语和汉语字典相关解释发现在中文里能准确、真实表达“event”的只有“活动”。对于节庆的分类,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划分,但总有部分节庆未被包含或准确归类,而以节庆起源为依据的分类,可以很好地囊括所有的节庆类型。节庆旅游和旅游节庆是两个长期纠缠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节庆旅游是围绕旅游节庆,向其前后延伸的完整产业。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写昭君的诗很多,仅传世之作,从西晋的石崇到董必武,据说已有六百多首。有的叙述史实,有的拟昭君抒怀,有的借题发挥,有的以昭君自况。“群峰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杜甫感时的叹息。“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这是李自怜其远嫁的名篇。“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峨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这是白居易拟昭君的心愿。“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春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王昭君的“和亲”,绝大多数老师都给予正面的肯定的评价。因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非常明确地写道:“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教科书还引用了《汉书·匈奴传》中的话进行评价:“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而且,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也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2.
《四川教育》2014,(9):12-15
这是一个喜欢过节的时代,我们姑以“尚节”说之.“尚节”的因由各异,但给人带来的喜庆,却是同一.节庆旅游、节庆文化、节庆政治、节庆经济……成为一种以“节”为“由”的噱头,让人在欢天喜地中,达成策划者的目的.大到全球,如“五一劳动节”,或者一个国家,如国庆节,一个民族,如春节、火把节,小到一个单位,如学校的“教学节”.中国有深厚的节庆文化传统-在节前充分酝酿,把美好留给节日,于是汉语中有“节日盛装”的成语.  相似文献   

13.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开发“昭君文化”,这是兴山县实验中学开发校本课程的新思路。 把昭君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校多次组织  相似文献   

14.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3):20-22,54
渤海新区节庆文化资源丰富,拥有诸如“冬枣节”、“渔民节”、“大洼文学”笔会等重要节日.但在节庆文化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在品牌培育,与当地经济对接并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立足本土,打造龙头节庆文化品牌,将节庆文化系统整合与经济目标对接,才能走出一条以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追求休闲和体验元素越来越明显。云南旅游节庆的发展与休闲体验时代,与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背景是一致的。云南旅游节庆在“二次创业”背景下对塑造云南旅游形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云南各旅游目的地要从实际出发,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适当延长旅游节庆举办时间;增强旅游节庆的文化内涵;专业化、操作旅游节庆;丰富和拓展旅游节庆活动项目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国家旅游局确定的40个“中国节庆精选”之一的苏州93中国国际丝绸旅游节,节俭办节。节庆期间,从市长到一般工作人员一律吃盒饭,晚上加班吃方面便。向来宾赠送的纪念品只不过是一把10余元的微型檀香扇,整个开幕式费用仅为往年的十分之一,而成交额却是历年来最大的。  相似文献   

17.
王昭君,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后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年纪很轻便被汉元帝选入宫中,成为一名普通的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当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求亲和汉元帝下令挑选宫女出塞的消息传出后,王昭君主动向管理掖庭的官吏提出愿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昭君出塞和亲,在当时举国欢庆,人们在建筑物上刻下“单于和亲”、“千秋万岁”等文字来纪念这个事件。呼韩邪单于娶了汉族姑娘,更加珍惜汉匈两族的真挚友谊,封王昭君为“宁胡瘀氏”,意思是说,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就会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安宁。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人民…  相似文献   

18.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的宫人 ,竟宁元年 (公元前三十三年 )被遣出塞和亲。此后 ,以她的故事为题材的诗歌、乐曲、舞蹈、小说、戏曲相继问世。生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作家 ,各自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 ,再现昭君风貌 ,写下了一篇篇独具风采的篇章。面对如此众多的昭君戏 ,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却能成为其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 ,当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试图就马致远的这一现象作一粗浅的探索。千姿百态的“王昭君”从最早的《昭君怨》到当代的《昭君行》 ,历代文人围绕着昭君出塞的故事 ,留下了一系列的昭君戏。那么 ,历史中的昭君出塞的真实情…  相似文献   

19.
昭君出塞和亲是汉匈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建国几十年来已有不少论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讨。然而,对昭君出塞的动机问题,仍感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并由此涉及到昭君的伦常观,本文将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论唐代的昭君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魏晋南北朝昭君诗的创作,唐人对这一传统题材进行了全方位开拓。唐代昭君诗一面抒写昭君远嫁的乡国之思,一面又借论其出塞得失兼议国家的对外政策,诗人们在重塑昭君形象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就诗体而言,唐代昭君诗的价值还在于它代表着中国咏史诗在其发展历程中由“变”至正的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