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所在地乐山市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目前开发成效与不足并存。为使其饮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文章提出乐山市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建立饮食文化数据库,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培育饮食文化遗产项目品牌;创新饮食文化项目产品;建立饮食文化项目地标;开发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积极申报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的民族内涵对幼儿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幼儿为对象,以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原则与途径为切入点,以培养幼儿民族精神为宗旨,让幼儿在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学习中热爱民族饮食,提升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认同感,为培养民族英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国陆疆侨乡饮食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云南红河县侨乡迤萨镇研究为例,探讨了陆疆侨镇迤萨的多元饮食文化中的与自然和谐,阐述了汉儒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国际饮食文化等在侨镇迤萨的交汇和融合,指出了陆疆侨镇迤萨的多元饮食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饮食文化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学界关注且有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面世;无论是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架构傣族饮食文化体系、总结傣族饮食文化特征,还是针对德宏、西双版纳、元江等傣族聚居区进行区域性傣族饮食文化研究,以及探讨傣族饮食文化与傣族医学、养生哲学之关系,都对深入发掘傣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产生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未来可尝试成立专门的傣族饮食文化研究机构,进行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更新和改进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进而为更理性、深入地研究傣族饮食文化,以及建构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傣族饮食文化体系作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的出版,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学界的一大盛事。该书以饮食文化圈为理论框架,将中国分为东北、中北、西北、京津、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长江下游、长江中游、西南、东南、青藏高原11个饮食文化圈,按照时间顺序对各个饮食文化圈进行了详细的、全面的研究,加强了对饮食文化中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因素的研究,强调饮食文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航标。  相似文献   

6.
对喀什维吾尔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成因、特点及其在新疆维吾尔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挖掘喀什传统维吾尔饮食文化中的精品,从而为喀什维吾尔饮食文化更好地为喀什旅游服务提供一定意义上借鉴.  相似文献   

7.
创建富有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数据库,是丰富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数据库理论与饮食文化学研究的交叉,是新饮食文化运动研究范式的转变。赵荣光饮食文化数据库的建构,是以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规律与结构特点为依据,以"赵氏理论"为研究性样本。此数据库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学网络数据化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饮食文化研究是由形而下的日常饮食生活活动和事像入手,把百姓习以为常的饮食生活上升为形而上的文化理论和哲学思想。姚伟钧教授不仅注重中国层面的饮食文化研究,更注重国内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他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透过区域饮食表象研究其文化内涵,总结区域饮食文化发展规律,致力于建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历史变迁塑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结构,成就了中国饮食文化多元表象下的一元特性。尤其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主食、辅食之间固有的中心、边缘关系发生了相互转化。就黄河中游与东北饮食文化圈而言,前者以辅食为尊,后者以主食为尊,但同时都将二者视为必需品。这种差异中的同一是饮食文化变迁中对生态环境推进食材原料革命的适应与超越,也是人口的地域性流动促成的彼此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特定文化地理生态中,主食与辅食之间呈现出了原壤性与共融性的杂合特征。这两种特征的交织与共存,保证了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和整体饮食文化的一致性,为“多元一体”的饮食文化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差异的悬殊,河南特色饮食文化中不少有关饮食习俗的文化负载词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完全等值的对应词,无法恰当地将特色饮食文化转换为目的语。为了达到翻译目的,模因论提供了理想的翻译途径,可以准确地填补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盲区。因此,将其纳入模因论的研究视域之下,探究模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河南特色饮食文化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便河南特色饮食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姚道霖 《考试周刊》2014,(91):24-25
日本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日本文化已经开始影响世界,而影响最大的是饮食文化。本文以日本饮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日本的饮食文化特色及文化内涵,意在更深入地了解日本饮食文化,同时更好地体会日本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的整体形象,应基于对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形式、功能以及旅游者消费的时空限制等因素的考虑,构建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应由三大部分组成:项目类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景观类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和饮食文化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域和文化差异,河西走廊特色饮食文化中不少饮食词汇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完全等值的对应词,无法恰当地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转换为目的语。为了达到翻译目的,模因论提供了理想的翻译途径,可以准确地填补饮食文化翻译的不足。因此,从翻译模因论的视角,探究模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河西走廊特色饮食词汇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既可以凸显河西走廊的特色饮食文化,又可以为河西走廊特色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与饮食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饮食文化的内涵,还对旅游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饮食文化资源旅游的现状,剖析其所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弘扬河南饮食文化、依托河南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饮食文化旅游线路、深入开展体验式饮食文化旅游、加大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居住于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创造了丰富瑰丽的饮食文化,其社会历史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十分显著。以沿河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为例,分析其创造巨大经济的价值可能性,探讨保护和开发土家族饮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内涵对幼儿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在当前的饮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家长教育素养薄弱、教师饮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园所力量不足及社区文化氛围淡薄等。因此,需要在向幼儿渗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开发园本饮食文化课程、加强饮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加强实践,让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启蒙教育中热爱民族饮食,提升幼儿对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启安教授的《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是新世纪敦煌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是饮食文化研究中的扛鼎之作。其对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不仅使敦煌学生活层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对饮食文化研究的领域而言,也拓展了一个重要方向,在举世瞩目的敦煌学领域里突出饮食文化研究的元素,使得饮食文化显示出巨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8.
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特有的饮食文化。通过对贵州省屯堡地区饮食文化生成机制的分析,关注屯堡饮食文化及支撑文化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屯堡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的路径,采取有效的开发策略,实现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目的。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什么是高校校园饮食文化、为什么要加强校园饮食文化建设及其作用和内容,强调了校园饮食文化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校园饮食文化建设要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以及日常工作相结合的思路,探讨高校校园饮食文化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0.
苏轼在仕途生涯中曾被贬谪到广东惠州,贬谪时间总计约两年半。基于对苏东坡贬谪惠州时期的行踪事迹和创作诗词,发现苏东坡传播健康的饮食养生观念,挖掘传统食材、改良烹饪方法的观念,促进了东江菜系的形成,对惠州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对惠州东坡饮食文化进行价值评估,从而为惠州东坡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对策提供依据,有利于积极开发东坡饮食文化资源、继承与发展东坡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