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但对于公共服务尤其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业界和学界大多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以及理想的公共服务与现实的公共服务进行深入的区分和辨别.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扩大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里所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盖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民政、社保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作为重要的社会事业,广播电视如何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其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应有的作用,值得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公众如何评价目前广电媒体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表现,以及他们期待如何改善,希望借此为我国广电媒体改进其公共服务之作为提供实证支持.研究以独立、创新、多元、深度有意义和端庄五个维度,尝试性地构建了指标体系.本研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公众对于媒体“公共服务”缺乏基本认知,作者期望学界同仁努力,承担起向政府、媒体和公众普及“公共服务”理念的责任,这本身也是推动我国广电媒体改进其公共服务作为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对未来普遍存在着恐慌情绪,但本文认为,这种恐慌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混淆和认识的误区所导致的,商业化大众新闻模式的危机不应遮蔽新闻业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新闻业应重新回到满足社会需要这一根本出发点进行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好、更灵活的服务。同时,未来新闻业还应更加尊重公共性原则,更加开放,与公众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5.
6.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公共部门与其他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性公共部门与其他部门。基于广播电视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一直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推行,从1998年正式启动至今仍在推进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从2000年启动至今仍在推进的西新工程,解决了亿万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深受广大农村和民族地区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相似文献   

7.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播电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广播电视从当初播出二、三套节目,发展到今天播出几十套、一百多套;传输方法上从无线模拟播出到有线网络、微波、数字、卫星等多种方式播出。如今人民群众所看到听到的广播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及声音、图像质量,已与往日不可类比。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任务,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产品的供给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模式的转变,公共  相似文献   

9.
征税是人民授予政府的权力,它使政府能够提供社会生活所必须、而又由政府提供才具有相对优势的某些公共服务和公共品。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报刊奖评选,于今年6月20日至25日在福州举行。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评委,我想结合参评作品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一、西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 目前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认识基于两种价值理念:一是公共广播电视传统,认为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公共品,关乎到市民社会、文化传承等非个人、非市场和集体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的地市城市一般都有二张以上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多的城市会有四张以上。报纸的地方新闻版面也越来越多,都在十几版以上。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媒体内容生产遇到困境,时政新闻太硬,不好读,报纸不愿做;舆论监督太难,好读,报纸做不了;社会新闻好看,报纸抢着做。报纸内容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所以,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内容创新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大众传媒,特别是像广播电视这样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强势媒体,社会责任的承担是第一位的。在整个社会法制观念逐步树立、法治环境亟待完善的大背景下,面对大量社会矛盾和事件,广播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的网络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亮 《网络传播》2006,(12):42-43
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特别在实践领域,从广播电视媒体到平面媒体,民生节目专版遍地开花,从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到引导社会公共生活,其跨媒体的普适性、新闻内核的贴近性、受众话语权的扩张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媒体既是宣传者、引导者,也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以报道百姓的生活基  相似文献   

16.
对时政新闻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晚报正在对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主流媒体的属性和作用日渐凸现出来。广大读者订阅晚报,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消遣”和“茶余饭后”,他们需要从晚报上获取更多有用的,并能满足需要的信息。时政新闻正以它特有的权威性和必读性,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衷芸 《声屏世界》2007,(12):61-61
满足受众需要提高新闻竞争力。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百姓对“软新闻”的需求与日俱增。因为受众普遍存在好奇和讲究情趣等心理。只有社会生活类新闻能够满足。因此.“软新闻”能够在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新闻的竞争力增强了,媒体的竞争力也就增强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家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而社会生活类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主要靠什么形式?实践证明,主要靠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带来的软新闻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而民生新闻则反映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从宏观上看,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关联,时政新闻多反映的是党和政府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民生新闻则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可是从微观上看,二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因此,时政新闻在报道党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地市党报如何延伸触角,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中更好地架起联系的桥梁,进一步增强公信力和可读性?《焦作日报》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以创办《生活晨刊》为切入点,找准报纸定位,加强新闻策划,做精做强专栏,重点突出“四性”.为地方党报办好社会生活类专刊、专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庄婷婷 《新闻窗》2008,(5):109-11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旅游正成为人们在工作之余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首选。与之相适应,各纸质媒体均开辟了旅游栏目和板块,倾力打造旅游新闻。如何将各地的旅游特色和风土人情传达给广大受众,同时兼顾权威性和娱乐性,是各新闻媒体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