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2.
厉军 《视听纵横》2009,(1):100-101
广播“说新闻”节目有别于电视“说新闻”,广播只依靠声音一种表现形式,而电视还可以依靠画面、图片、字幕等辅助手段,相对于电视来说,要把一档广播新闻节目真正“说”好难度更大,在实践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新闻本身是否适合“说”,主持人是否具备“说”的能力,广播“说新闻”幕后支持团队明显弱于电视等。  相似文献   

3.
无画面感是广播先天的弱点。对于广播中的其它节目,比如音乐类节目来说,无画面感是无关紧要的——闭上眼睛听音乐甚至比瞪着眼睛看电视上的交响乐团演奏要更舒服一些。但是,这一特点对于广播现场新闻而言却是一种缺陷。研究表明:人接受的外界信息有70%来自眼睛。但听众从广播接收新闻现场信息时却不能像看报刊照片、电视画面那样容易得到直观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而广播是听觉艺术.要让广播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而要增强广播新闻的“可税性”.就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重视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广播同报纸一样也有一个安排好"版面"的问题.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有次序地根据新闻的重要程度、新闻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和安排,然后一件接着一件地播放出去.在广播电台的日常工作中,编辑们借用报纸的这个词汇,都称这项工作叫做安排"版面".怎样安排好广播新闻的"版面"?这同广播新闻的特点和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有关.一、根据广播新闻的特点安排好"版面"广播新闻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快、新、短、广、活.快.一般听众要求广播新闻比报纸快一些,存在着"先听为快"的心理.快,是广播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广播新闻的优势.广播可以把新近发生的事作出迅速的报道.上午发生的,中午或下午就可以广播了;下午发生的,晚上就可以广播了;有的新闻,第二  相似文献   

6.
吴博  冯丽 《记者摇篮》2012,(11):44-45
关于"弱势群体"的相关新闻采访报道,历来都是各级新闻机构在日常新闻采访程序中较为重视的环节。有关此命题的解决和处理,考验着在大众传媒建构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体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根据当前广播新闻采访报道的实际,有必要让广播  相似文献   

7.
让广播新闻“活”起来,应准确把握广播新闻的语言、结构和写法。一、语言上:多用动词、口语化一是多用动词,用准动词。动词在语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因素,主要用于陈述人物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等。不少教科书中对此还有明确的定量要求:一个句子中至少应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该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2004年亚广联最佳广播节目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唱到今天的千年史诗》中有这样一段:“炉子上烧的奶茶开了,飘起淡淡的薄雾。青春时尚的巴童和她的白胡子爷爷并肩坐在我对面,像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在渐渐散去的薄雾中愈发清晰起来。”原本静态的一个画面,经过动词“奶茶开了”、“飘起”、“散去”的点缀,动态画面的穿插,使得静态的画面立刻鲜活了起来,也表现出更丰富的内涵,比一句“巴童和爷爷并肩坐在一起”形象多了。  相似文献   

8.
与报纸、电视的新闻传播手段相比,广播新闻的传播手段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靠声音传播信息,也主要靠声音来刺激、吸引受众。这就为广播人提出了一个话题:广播新闻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一、广播新闻应追求“视觉化” 即通过采访,运用音响和写作艺术,想方设法地获取感性的画面,把听众“带进”新闻现场,唤起其思维和想象,进而形成事物的立体感、画面感和活动感,感知事物形象,从而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过一场激烈的对“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  相似文献   

10.
“自己走路”,是我国广播新闻界有口皆碑的口号。它的含义就是广播新闻不要依赖报纸、杂志和通讯社,也不要照抄照搬它们的宣传方式和表达方法,而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广播新闻应当有自己采编的报道,自己撰写的言论,制作富有广播特点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1.
广播新闻节目,一般先要播送“内容提要”。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听众,这个“提要”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因此,编写好广播新闻的“提要”,是广播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广播新闻提要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广播新闻提要常常是根据人们谈话的规律和习  相似文献   

12.
王冰 《记者摇篮》2010,(6):27-27,61
广播最大的特点是依靠声音传播的,这就决定了广播既有快速及时的优势,又有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的弱点。在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使广播遇到了强大的挑战。电视和网络可以用画面将新闻事件真实地反映给受众。那么作为广播新闻节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使节目更具现场感,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广播从业人员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胡敬 《新闻世界》2008,(9):82-82
一篇成功的广播新闻稿件.它提供给听众的不仅是有声的语言,还应是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画面,即具有“可视性”,传递给听众具体可感的信息,以声绘形,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它宛如一幅美妙的画卷,不仅使人从中获取信息,还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节目,一般先要播送“内容提要”。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听众,这个“提要”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因此,编写好广播新闻的“提要”,是广播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广播新闻提要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广播新闻提要常常是根据人们谈话的规律和习惯,用简短的语句,适当的停顿、间隔,以及不同的语调来表达内容的,而报纸新闻标题则  相似文献   

15.
谢薏 《新闻传播》2009,(7):21-21
广播是以声音传播新闻,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这就是广播的特性,因此记者采写稿件时应注意广播稿是“为听而写”。根据多年从事广播与电视记者工作的经历,笔者体会到广播新闻的写作除了必须符合新闻写作的简洁、明快、生动等一般要求外.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广播新闻写作的独特要求。一、导语部分要有吸引听众的魅力导语是新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广播新闻尤其重要。端午节龙舟赛是龙岩市的传统习惯,每年广播电视都要进行报道。我们知道电视观众能一下子从画面上看到龙舟在你追我赶的场面,  相似文献   

16.
徐志增 《青年记者》2012,(24):59-60
如何紧紧抓住音响、细节、故事这三件法宝,写好广播新闻,抓住听众的耳朵,是广播人需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注重音响的运用广播音响是广播参与媒体竞争、凸显广播自身特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说电视新闻靠画面吸引观众,那么广播新闻则是以"音响"取胜。所以,充分运用好自己手中的话筒,发挥广播特长,  相似文献   

17.
钟军 《记者摇篮》2009,(6):76-76
新闻访谈节目是通过主持人和新闻人物面对面的沟通,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一个过程。在电视访谈节目众多的今天,广播访谈因缺乏画面的视觉感受而略显弱势,那么该如何利用广播的各种元素使广播的新闻访谈生动立体起来?做好一个新闻访谈节目,不论通过任何媒介方式,它对内容及主持人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要求选题恰当,时效性强;  相似文献   

18.
黄铭敏 《今传媒》2014,(12):141-142
广播由于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等特性的影响,受众对其所传播的内容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西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写作倾向,目前已让包括广播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的认同。本文从广播新闻和故事的关系、广播新闻"讲故事"的方法、广播新闻"讲故事"的原则等方面对广播新闻如何讲好"故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广播新闻工作者应培养讲述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晓珉 《新闻世界》2008,(10):55-56
作为广播电台的记者,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新闻采访.但可能平常忙于工作,很少静下心来思考到底什么是广播新闻、什么是广播新闻采访。这里,想谈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实践中的体会。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概括有三层含义:其一,广播新闻的传播手段;其二,广播新闻的表现形式;其三,广播新闻的功用。  相似文献   

20.
张明磊 《新闻前哨》2010,(9):105-10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节目的竞争,比拼的就是好听、有用。地方电台的新闻节目如何在竞争中领先?尤其是广播与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竞争,拼的是什么呢?拼快,广播拼不过网站、微博;拼新闻影响力又不如报纸;拼感受更拼不过电视,画面一出来,什么感觉都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