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佟春艳 《视听界》2015,(1):112-114
弘扬核心价值观,最具有标志性的内容是主题报道。张家港电视台《张家港新闻》立意高远,策划实施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报道。一、服务性主题报道是业内依据报道目的、报道规模和报道分量对报道类型的界定。但对观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内容是否好看,信息有没有实用价值。《张家港新闻》把市委市政府的政策部署以新闻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推出后受到听众的好评。业界也认为,这一纪实报道突破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原有形态,创新了广播主题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回顾这一探索和实践,我们也有一些思考。一、主题报道创新首先要突破既定观念,以出新出彩的原创抢占制高点主题报道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  相似文献   

3.
陈俊利 《声屏世界》2006,(10):23-23
主题宣传是中国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特色之一,是其喉舌功能的主要体现。做好主题报道,也是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主题报道不好做,这是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共同感受。一是主题报道往往主题先行,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程式化、语言呆板。二是主题报道要求记者拥有较高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报道的宏观把握能力。要善于从繁杂的事实中慧眼识珠,遴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对其进行归纳、概括、提炼,这对记者是一个挑战。三是如何让主题报道可感、可信,达到寓理于事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不失为增强主题报道生动性、吸…  相似文献   

4.
重大主题报道,主要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所进行的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在常人看来是规定动作,政治味浓、面孔严肃、层次较高,与读者有一定距离感。但作为一家有追求的媒体,应该十分重视重大主题报道,因其往往体现了一段时期内,一个地区受众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在受众注意力资源稀缺的今天,放弃  相似文献   

5.
越是碰到重大主题报道,按常规,各媒体都要推出气势磅礴的大制作大篇幅报道,与之相匹配的往往也是一些司空见惯“大话题”、“大感慨”。走流水账的形式居多,有特色和创新的不多。为避免雷同和类似,温州网在国庆60周年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一方面围绕中心全面铺开精心策划和推出了多个国庆主题活动和主题报道,另一方面“不走寻常路”,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宣传实践中,有不少人对主题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两个认识误区一是主题报道就是主题宣传,很难顾及新闻规律,只要上面满意就可以了;二是搞主题报道,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很难创新突破,更难以做出精品.  相似文献   

7.
在迎接十七的报道中,重大主题报道再次成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头戏"。江西日报社所属的两张都市类报纸——《江南都市报》和《信息日报》,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让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成为有"看点"的报道许多都市类报纸的实践告诉我们,重大主题报道不仅可以出新出彩,同样也是有"看点"的新闻,而且能增强都市类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里的关键在于要讲究重大主题报道的艺术,在新闻策划中导人市场观念,最大限度开掘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亮点",调动读者的阅读愿望和参与意识。去年底,为迎接中共江西省十二次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社会效益。主题策划是新闻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把某一重大主题报足报好,以期有深度、有力度,产生较大影响,在广大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进行的深层谋划。各家媒体在自己的报道活动中,时常要根据本地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或者自己的报道需要进行新闻主题策划。那么,如何搞好主题策划,使我们的报道出彩呢?本人认为,找准角度、挖掘深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丹容 《新闻实践》2012,(11):14-15
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道有分量的新闻大餐。花心思调配就可“色香味”俱全:恨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啃好这一骨头有挑战、有难度。摸清年轻记者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温州日报通过创新主题报道的理念、路径和机制,把新闻精品意识贯穿于主题报道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年轻记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重大主题报道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具有社会动员和主动协同的功能,可以提高宣传影响力和助力社会治理。融媒体时代下,重大主题报道有必要加强媒体联动,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优势,使重大主题报道“更鲜、更活”。本文主要介绍重大主题报道和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联动报道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新闻报道实践提出重大主题报道中媒体联动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有不少人对主题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两个认识误区:一是主题报道就是主题宣传,很难顾及新闻规律,只要“按上面指示做”,让上面满意就可以了;二是搞主题报道,很难创新突破,更难以做出精品。作为省一级的主要媒体,我们集团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主题报道任务。如果总是被动操作,质量水平上不去,不要说完成宣传任务,就是节目的收听率、  相似文献   

12.
主题教育是部队的中心工作之一,但一些新闻报道员却反映:主题教育报道不好搞!这几年来,《战士报》主题教育报道力争推陈出新,职能教育、改革教育和战斗精神教育的报道先后得过一次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两次全军军兵种好新闻评选一等奖和一次二等奖。要搞好主题教育报道,我们的体会是高度决定影响力。那么,在主题教育报道中高度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3.
汪帆 《视听界》2013,(3):116-11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广播、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报道方式,除了精心策划、组织,还要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才会好听、好看。“见人”是指报道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见事”是采用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见情”是记者在写作中带有情感;“见理”是报道要有思考,融深刻性、思辨性于报道中。  相似文献   

14.
搞深度报道要有独创性。具体要做到三个“独”,即“独出心裁”、“独辟蹊径”、“独具慧眼”。 一、搞深度报道必须独出心裁,在提炼主题上力求突破。这是独创性在深度报道中的最主要的体现。一般新闻报道的主题只要求正确即可。而作为有一定思想深度、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联系的深度报道来讲,在提炼主题上就务必力求有所突破了,必须做到深刻,最好还要有新意。而要提炼出深刻、有新意的主题,就必须要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主题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下主流媒体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主题报道对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宣传”的基本属性,导致在新闻性、吸引力和时效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其说教味浓被大众诟病.可喜的是,在“走转改”的主题报道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范例,其中《走基层·蹲点日记》独具特色,报道深入人心,为主题报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温州日报不断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意识,通过创新主题报道的理念、路径和机制,把新闻精品意识贯穿于主题报道的各个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2008年开始,温州日报每年都有重大主题报道稿件在浙江新闻奖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17.
张庆华 《青年记者》2013,(10):27-28
在全媒体时代,有深度、有思想、有见地的主题报道,为传统纸媒打开了一扇窗。都市报如何向主流媒体转型,提升舆论影响力和读者认知度,是都市报人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沂蒙晚报坚持办主流大报的办报理念,围绕临沂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重大时政、经济类报道中主动转型,做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主题报道。自2011年以来,沂蒙晚报以"商城国际化"为主题,创作的《走义乌观临沂》、《商城国际化攻略》、《商城突围策》等系列报道,不仅进一步彰显了大报风  相似文献   

18.
主题报道要做到有力度不算难,难在要做出靓度来.<宁波晚报>这几年众多主题报道案例中,有一类我们认为做得比较成功,显著特点是起自于日常新闻.大家是在做日常新闻时,将其做大做强从而成为主题报道的.  相似文献   

19.
首先应明确一点,消息中的细节并非是随手拈来的那些鸡毛蒜皮之类的材料,而是一些能够说明问题又有特征意义的“镜头”。换句话说,消息中需要的细节,是能反映报道事实的本质或者有助于阐明报道主题的具体情节。选择的细节,尽管是现场刹那间的一情一景。人物活动中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或一言两语,都必须扣紧报道的主题。只有这样的细节,在消息中才用得上。只  相似文献   

20.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为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活动所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不仅是媒体肩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媒体彰显实力、增强影响力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中央台在两会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中不断加大广播音响节目的运用,扬广播之优势,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