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说:“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变“教”为“导”。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现就结合我在近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一、引导思考 思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要使学生“创”,就得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我出示《花》的作文题后,要求学生思考写什么花,为什么写这种花?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写牡丹花,有的写玫瑰花,有的写荷花,有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循规蹈矩,效果甚微,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极大地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应该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要求,旧的教学方法要改变,对学生不再用作文的称谓,低年级叫做写话,中高年级叫做习作。因此,教师作文教学的思路必须尽快转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从“写具体”转向“内容不空洞”   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特别是看重“具体”,对写得“不具体”的习作就视为不合格。可事实上有些教师…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教师给学生指导作文的方法是大相径庭的,这可从作文指导的情况中窥见一斑。两国老师指导学生的作文写法、内容不同。中国的母语写作大纲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指导要领”)的要求也不同,在写作课程评价的标准上也不同。总之,中国在作文指导上不足的是对个性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个性的教育更应得到重视的同时,日本也应借鉴中国作文指导方法中重视指导学生作文的表达方式等问题,从而缩小日本学生写得好和写得太差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循规蹈矩 ,效果甚微 ,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 ,极大地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根据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旧的教学方法要改变 ,对学生不再用作文的称谓 ,低年级叫做写话 ,中高年级叫做习作。因此 ,教师作文教学的思路必须尽快转轨 ,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从“写具体”转向“内容不空洞”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 ,对写得“不具体”的习作就视为不合格。可事实上有些教师对“具体”的认识有偏差 ,好像越写得多就越具体。有些篇幅长的习作往往水分大 ,废话多 ,有的还很空。有…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一些老师把“仿写”蔑视为抄写,忽略了“仿写”这一重要环节,只在口头上高要求学生如何写,学生写无样板,练无目的,所以整个班写出来的作文除个别学生较像文章外,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可以用“乱七八糟”这个词来形容。其实,习作跟学画画、学演戏一样,得一笔一画,一步一个脚印的学起。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是一种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应顺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作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一、写实情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写“自己”,用自己的话写自己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因为作文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作文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写,写自己的主动意识,养成他们“得诸自己”、“鸣出内心”的自觉习惯和表达能力。为什么一些报刊上发表的《父亲,那一副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二声春雷,使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迎来了春天。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要在创新中生存,在教学实践中求发展,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使学生由会写向乐写转变,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的,并“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天下。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作文之于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头疼之事,因此,不管是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还是在考卷里,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不是记“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就是“无病呻吟”式的抒情,鲜有佳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中的人物写活、写出彩。一、经典激趣,让学生感受写人之魅力为了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我们不妨引用一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讲评课,对学生作文中写得精妙的字、词作“赏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争强好胜,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尽力找出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作文中写得较好的地方,给学生一点写作的精神支柱。二、摘抄学生习作精美语句。教师在批阅作文时,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作文中某几句或某些段落,写得较好。老师在讲…  相似文献   

11.
作文“内容要具体”,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作文教学中,作文内容具体不具体是作文写得成功的主要标尺,可是目前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通病。可见作文内容写不具体是他们写作道路上的一道“拦路虎”,教师常在这样的作文批语后写上这样一句话:“写得不具体。”其实学生看到这样心里也很着急,不知道怎样写具体。作为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想方设法闯过这一关。  相似文献   

12.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三年级办公室曾流行过一句数学老师的名言:“得数学者得天下。”后来我们语文老师把它改动了一下:“得作文者得天下”,这充分说明了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可长久以来,在学生中也有关于学习作文的体会:“作文作文,俺不想闻!”这反映了当前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现状:老师教得累,学生写得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凸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习作活动中放开种种束缚,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强调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基于上述的认识,我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三自引导”的作文教学研究,即“自能作文”、“自改作文”和“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自能作文、自我创新,渗透素质教育,围绕认识、情意、技能等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设想。作文教学,入门须有章法可循,学生才会觉得能写、可写。我从任何章都必须思考“写什么”和“怎样与”的常理出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曾努力探索着“有话写——写得出——写得好”这种序列训练作文的模式而本课例的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次尝试,我的设想是:在语文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画小白兔”的实践,在思考“怎样画”和“为什么这样画”的过程中,与作文教学的构思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本次序列训练作文的模式能为学生搭建可以充分发挥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得出”,从而去逐渐“写得好”,我感到培养学生“生活感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培养学生自觉的实践“生活感受能力”。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创作,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创作”本领。因此,“生活是源泉”对作文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是学好作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尽管反复讲过要“热爱生活”、注意“观察”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变学生不爱写、怕写作文的现象,我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自1991年以来在城乡光明小学等三所学校六个教学班进行“活、实、新、趣”的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的具体要求 1.“活”。就是教得活,写得好。学生写自己快乐、活泼的事。 2.“实”。就是教得实在、扎实。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实实在在的人和事。 3.“新”。就是作文教学着眼于新,学生写校内外,家庭内外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作文切忌俗套,要有新意,富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作文“难教”和“难写”的问题,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三写式”作文模式。让学生首先弄明白一篇作文“为什么写”,然后再搞清楚“写什么”,最后学生再想好“如何写”。学生只要对这“三写”做到心中有数了,一篇优质文章行笔即得。  相似文献   

19.
浅谈作文教学的“导与写”李杰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把文章的作法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可学生却无从着手、难以下笔。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导得不当,学生没有理解题意。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对“导与写”作了分析,并结合教材进行了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充永红 《现代语文》2010,(9):135-135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如何让学生从“怕写”到“喜欢写”到“要写”的质的飞跃,是当前所有语文教师的迫切任务。为此,笔者存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