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驸马都尉     
驸马,是我国封建社会人们对皇帝的女婿的专称。驸马原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汉武帝设置驸马都尉这一官职,专门掌握皇家马匹,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据颜师古注引《说文·马部》云:“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一曰驸,近也,疾也。”颜师古把《说文》的三种解释都原原本本摊出来了。我以为选最后一解“疾也”为宜。因为疾字有快的意思,驸马即是快马,快马则是骏马,天子之马非驸而何?“都尉”又怎样理解呢?颜师古注引应劲云:“主诸官”故曰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依此解释,我们是否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北宋与辽、西夏、金四个政权出现于我国中世纪的后期,它的存在历时一百六十六年(公元九六○至一一二六年)。它长期处於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之中。由于北宋汉族为主体的封建政权,生产发展、商业繁荣,加上其他各种社会历史因素,至使众多的受制於辽、西夏、吐蕾和其他民族政权的各族酋豪,部落和人民投诚“归明”於北宋,即所谓“归明人”。北宋政府对归明人专有一套统制办法。研究宋史者鲜有涉及。本人不揣学识浅陋,仅就读书所得,就北宋政府对归明人的优待政策、限制以及如何管理,作一考述。不妥和错误之处定多,尚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4.
封印,指官府封闭印信,停办公事。清代,封印期延长至一月,封开印日期由不固定到相对固定,封印与封宝同时进行,封开印仪式规范化,与封印相关的行政规定也不断完善。封印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清廷对官印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北朝侍讲制度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朝效仿魏晋南朝创立了为皇帝、储君讲授知识的侍讲制度。主持侍讲活动的最高职位也称侍讲。不过,北朝侍讲并非国家正式官员,而是由其他朝官兼任的教育头衔。侍讲制度对于提高北朝君主的知识素养、增强治国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侍讲职责重大,故朝廷甚重人选。北朝侍讲地位颇高,于君主又有师傅之名,故能够充任侍讲是当时士人的殊荣。  相似文献   

6.
伯克制度原是天山以南维吾尔族地区旧有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大小封建主就是等级不同的伯克,且均为世袭。清朝统一新疆后,遵循"因俗而治"的原则,对伯克制进行改造,废除世袭,将其纳入地方官制序列,但旧有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未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7.
唐代“试判”主要用于铨选,过去在“科举与文学”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往往并不涉及;但从更宽广的“取士”概念上说,铨选亦在其中,故试判也是“取士文学”的重要文体。理论上说,唐人凡参与铨选者皆有过判文的制作,而所有参加“关试”者也须试判,其总量之大可想而知;现存的判文也为数不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像唐代试判制度这样的基本问题,也由于诸多原因,现在还  相似文献   

8.
公元10世纪,游牧的契丹民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了辽朝。因它是契丹贵族在汉人的帮助下建立的,故也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制度和文化,比如辍朝制度。由于契丹皇帝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四时捺钵,故其辍朝制度与中原王朝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其独具特色之点是:一年之中,在春捺钵期间钩鱼,捕鹅﹑雁,秋捺钵期间入山射猎,不处理政务;只在夏、冬捺钵期间举行大政会议,故在此期间才有辍朝之举。  相似文献   

9.
征辟制度作为汉代主要选官方式之一,是适应当时制度环境发展需要特别是选官方式超越与创新的产物,有着较为独特的内涵与品性、严格的标准和资格限定以及不可或缺的考铨机制。征辟制开创了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新途径,是历史的进步。就其本质而言,征辟制只是封建专制制度下无法消除的一种特权现象,至汉末已经不符合人才选拔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学校教育,认为:“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明初除诏令在京师设立高等学府国子监之外,又令全国府、州、县设立学校,大力推行封建文化教育。建文、永乐以后的明朝诸帝也比较重视学校教育,继承并发展了太祖所制定的这方面政策。按明制,府学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卫学设教授一人,训二  相似文献   

11.
祭祀乐舞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用以勾通人神并表达对神灵虔诚信仰的宗教歌舞.在原始宗教产生之后,祭祀乐舞就成为宗教祭祀活动中表达宗教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在述及印第安人原始部落的宗教仪式时说:“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一定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但穆斯林乡约制并非始于河州。清代河州乡约除承担内地乡约所承担的职能外,还承担着一些独具宗教和民族特色的职能。清代河州乡约制度的推行对于废除明代以来河州地区实行的世袭里长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建立一个兼容宗教、行政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清政府直接管理西北穆斯林社会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4.
却贡是中国古代规范贡赐贸易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创始于西周初年,至明朝时日臻完善。但因明朝统治者固守重义轻利思想观念,加之外国和边疆民族使者、商人及假冒使者、王等名号之人,则一味逐利和违法犯罪,遂使明朝所实施兴利除弊的却贡制度,虽在政治上有所获益,但在经济贸易中却损失惨重、得不偿失。这一古代却贡制度的实施经验与教训至今仍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朝科举有汉进士科和女真进士科之分,汉进士科又分词赋和经义两科。本文主要考察了金朝不同时期汉进士科的授官制度及相关问题。金初实行"南北选",北榜进士释褐授官优于南选。海陵王贞元二年实行南北通选后,其授官制度才完全一致。世宗朝对进士授官制度略有调整,但大体上与唐、宋、辽制相似,一直实行到金亡。  相似文献   

16.
"受服"是丧期中最重要的易服环节。"受服"一词意为服丧期内,五服除缌麻以外,每一等级的服饰在不同时间节点由重服向轻服依次递减,直至除服。文章考察了不同阶层受服的时间、五服有受有无受、"渐细加饰""以冠为受"等原则的问题,集中考证不同等级丧服在受服过程中的条例与具体细节,进而阐明这一制度背后隐含的礼学原则和现实意义,即服以示礼,礼以节情,不以死伤生的世俗伦理法则。  相似文献   

17.
明代驸马都尉沐昕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是明代的勋臣贵戚,但《明史》、《明实录》等书没有他的传记。文章对沐昕其人其事和他奉命把总提调营建武当山工程,向朝廷奏报武当山"瑞应",宣扬君权神授的行为等作了钩稽、考证和分析;对武当山保存的沐昕诗歌和书法作品作了介绍和考述。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对联,正读、倒读文句都通顺,意思都完整,这种对联称为回文联。例如桂林有一副风景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这就是一副回文联。又如,最近海南省海口市望海国际大酒店的征联也是回文联:  相似文献   

19.
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布局中的基本组成单元,里坊制的形成对后世古代城市的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以里坊制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客观地阐释里坊制最终崩溃并为街巷制所取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改革博士制度,专设五经博士,而罢免其他诸子传记博士。由于三礼中的《周礼》与《礼记》不在五经之列,因而当时只有《仪礼》立于学官,设置博士,而《周礼》与《礼记》均不得立于学官,未曾设置博士。这种状况终两汉之世不曾改变。唯有《周礼》曾在新莽时一度立为博士,但东汉复辟后自然废罢。三国时期,随着政治文化格局的变化和《周礼》《礼记》学术地位的提升,《周礼》与《礼记》两部礼学经典终于取得了与《仪礼》分庭抗礼的地位,也被立于学官,设置了博士。本文对两汉时期《仪礼》学博士的设置情况、新莽时期《周礼》学博士的设置情况和三国时期《周礼》学和《礼记》学博士的设置情况及其他相关问题分别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