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提供有利条件,发展思维的求异性。①设计多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如学习《物体的运动》这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皮球,让学生想想,用哪些方法可使静止的皮球运动起来。于是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②提倡批判性的思考。如我教三年级的《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一课时,因为太阳的高度是用太阳与地平线构成的角度来表示的,所以,测定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小学自然教材是以儿童身边的事物为内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编排的。这十分有利于诱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发挥教材的优势,把握住每课教材的内容、目的和要求的层次性,创设台情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如在教《空气》一课时,教师将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纸盖住,然后让杯口朝下。当学生看到玻璃杯中的水并没有因为杯身倒转而流出来时,他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惊奇地问这问那,有的…  相似文献   

3.
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十分注意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提供有利条件,发展思维的求异性 1.设计多角度的问题.我力求使提出的问题具有多种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尽可能多、新,尽可能是独创性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造思维是求异思维与辐合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等多种思维的综合。对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在教师启动发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发现不同于教材、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新颖性、独特性表现。当然这种表现是不成熟的、不系统的、隐隐约约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这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在自然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1 开展阅读 ,让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 ,对有趣的动植物知识、科普童话、科学幻想故事、科学小实验等都非常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有意识地在所教 3~ 5年级学生中开展阅读科普书籍的活动。具体做法是 :①通过自己订阅和图书馆借阅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科普书籍。②鼓励学生相互借阅、传阅。③利用班级订阅的《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学习报》。④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知识 ,提高学生读书的欲望。然后 ,再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课程 ,让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来完成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我做了些尝试。一、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小学生很容易惟书是从、惟师是从,往往认为科学家总结的东西一定是科学的,写进教科书里的东西和老师教得知识都是正确的。在教学中应该克服这一不利因素。我教《探索月亮的秘密》时,提出了“上弦月和下弦月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学生争论不休,观点形成了两大派。一派认为:“上弦月缺口向上,下弦月缺口向下。”其理由是:“在读一年级《小小的船》”一课时,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另一派认为:上弦月的月相像汉字笔画中的撇“丿”缺口向左;下弦…  相似文献   

7.
1 开展阅读,让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有趣的动植物知识、科普童话、科学幻想故事、科学小实验等都非常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有意识地在所教3~5年级学生中开展阅读科普书籍的活动.具体做法是:①通过自己订阅和图书馆借阅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科普书籍.②鼓励学生相互借阅、传阅.③利用班级订阅的<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学习报>.④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知识,提高学生读书的欲望.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课程,让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来完成学习任务.如<我国的珍稀动植物>一课,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我给学生布置了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包括如下内容:①你所研究的动植物名称.②它们现存的数量及生活环境状况.③为什么要保护这些动植物?④国家采取了哪些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⑤你自己有些什么想法?⑥写明你所查阅的有关书籍、资料的名称.学生完成了研究报告后在自然课堂上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我做了些尝试。1尊重事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小学生很容易唯书是从,唯师是从,往往认为科学家总结的东西一定是科学的,写进教科书里的东西和老师教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克服这种偏见。我教《探索月亮的秘密》时,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特别的优势。自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1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力量的源泉,小学生易为内容新颖、方式方法独特、活动变化多样且变化激烈的事物所吸引而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等来展示情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教《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我们的教育目标必须是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不求人人上大学,但求人人能成才。我们的教学原则也必须是开放式、启发式的,要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过去那种只强化智力因素、弱化非智力因素的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单靠“题海战术”、按考分评价学生的方法显然不灵了,取而代之的是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是要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和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在自…  相似文献   

12.
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一定的科学方法、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正确的科学观。自然教材中将这些内容充分地挖掘出来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来学习自然科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创造性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呢?我认为关键要抓住以下几点。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教师应该摆正学生观,把学生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传播民主思想也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作为老师,若口里喊民主,在教学实践中却把对学生的民主置于脑后,则教学效果必然适得其反。没有课堂教学的民主,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正常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火花也会在那令人窒息的氛围中湮灭,其创造性素质的培养也就无从谈…  相似文献   

15.
0年前,我自己是一位被培养的学生,10年后的今天,我自己也在培养学生。不管是被培养还是培养,我都深深体会到创造性素质的重要性,特别对清华这样地位的一所学校。今天我想着重从学生角度看创造性素质的培养一)强烈的创新意识。一个不想创新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正>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教法与学法指导中实施。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发扬民主氛围,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必须彻底摒弃以下几种观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全面的素质结构,更要有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这就对执教者的我们提出了挑战,任何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8.
李艺清 《教育导刊》2004,(19):46-47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重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走出“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并从沿袭千年的师道尊严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建立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创造的勇气和热情。本仅就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问题谈点探索体会。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重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走出“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并从沿袭千年的师道尊严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建立互尊互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73):59-60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是在我们后天的培养和锻炼下形成的,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切磋琢磨、教学相长的融洽关系,有利于其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还要有目的地通过各种训练,达到发展及培养学生这一思维的目的。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