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解题习惯的规范化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考试过程中更快更有效地组织答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迅速、严谨有序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仁梅 《教师》2012,(34):83-83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固有的,而是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熏陶与培养逐渐形成的。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为将来走上社会积极进取、尽职尽责地工作奠定基础。自觉检验的习惯是学生解题时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防止解题错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学生自觉检验习惯的培养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师的解题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学生的解题思维习惯出发,利用分析教师的解题错误、问题变式教学和学生成功解题后的种种良好的习惯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学会数学反思,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养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验算是检验解题结果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解题过程。验算能力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经过逐步培养形成的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重视检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这  相似文献   

5.
"培养良好的素质,必须从习惯的养成抓起."通过分析学生计算、解题的过程,大量事实证明,解答的错误产生很多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造成的.重视检验,能够及时发现、改正错误,是确保解答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缜密思考、严谨治学等良好素质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检验教学,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检验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从学生的解题情况来看,有心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解题后,很少有学生能自觉检验答案是否正确、转换角度看还有没有其他解法、总结题中隐藏的解题规律……这些不良的解题习惯,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解题责任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解题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示范,为学生积累解题后自觉反思的经验,直至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7.
检验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指导检验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指导检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发现和改正解题中的错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检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一、经验检验法。这是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解题结果作出敏捷的判断。如果求出的结果与实际数量相符,说明解题无误。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可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如果求得一张课桌长65米、四年级同学平均身…  相似文献   

8.
指导检验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指导检验方法,不仅使学生及时发现和改正解题中的错误,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检验.  相似文献   

9.
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建立错题集的习惯、反思解题思路的习惯、撰写反思日记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知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检验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解题中的错误,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一、经验检验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解题结果作出敏捷的判断。如果求出的结果与实际数量相符,说明解题无误,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可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要搞好初中数学习题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动机,明确研究解题过程的重要和必要性;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暴露探索的思维过程并及时总结的习惯,培养积累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解题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相对较慢,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式,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习惯.解题反思可反思是否有一般性结论、反思一题多解、反思解题的特殊性.让学生养成解题反思的习惯,掌握解题反思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探究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教学,而对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却有所忽视.测试中发现不少学生的扣分之处往往并不是知识与方法的问题,而是由一些不良的解题习惯所致.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既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呢?现以波利亚解题表的步骤为标准,将此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生在解题后缺乏归纳、反思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解题反思性学习"。为了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设问、题组练习、变式训练等手段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及时归纳、反思的习惯。并且在任教高一年级时,对其中一个任教班级尝试了撰写"解题反思性学习"小结的实验。通过对实验成绩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能坚持撰写"解题反思性学习"小结的学生,已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素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提供归纳、反思的平台,从而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形成通法、提高悟性的解题目标,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总结,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加以审视,从中挖掘题目的精髓,看清问题的本质,对数学有思有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生在解题后缺乏归纳、反思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解题反思性学习"。为了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设问、题组练习、变式训练等手段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及时归纳、反思的习惯。并且在任教高一年级时,对其中一个任教班级尝试了撰写"解题反思性学习"小结的实验。通过对实验成绩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能坚持撰写"解题反思性学习"小结的学生,已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素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提供归纳、反思的平台,从而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形成通法、提高悟性的解题目标,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总结,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加以审视,从中挖掘题目的精髓,看清问题的本质,对数学有思有悟。  相似文献   

18.
重视解题后的回顾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回顾,一方面是检验解题过程与结果,另一方面是对解题思路、方法进一步整理、归纳、总结,以及探索改变原题条件后的解.这样既有利于深化、活化所学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现在不少学生做了很多练习,而在解题后,常常忽视了"回顾"这一环节,结果是辛辛苦苦而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率先垂范,重视解题后的回顾,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利用解题后的回顾,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方面谈一些个人体会与做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9.
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检验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解题中的错误,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谭海洋 《考试周刊》2014,(14):70-71
良好的解题习惯能促进学生深化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审题、推理、运算、规范解题、题后反思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