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有一个主业认证和职业规范,这样职业才有认同度,也会有价值,这就需要职业证书。20年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制度,被写入劳动法。此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最多时一个行业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职业资格。
  但是从事的职业,尤其是实践经验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实践经验,从事的职业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看上去很美丽而已。  相似文献   

2.
唐觅 《继续教育》2010,(7):52-5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规范行业管理和对人才进行评价的制度。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我军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军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从职业军事教育角度提出了我军发展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继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一个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含义,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背景、意义及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职业继续教育的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一个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含义,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背景、意义及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职业继续教育的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实践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6.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它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高职高专院校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就业制度,旨在利用高校资源,引导教育直接与职业活动相结合,直接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引导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自觉的追求”,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本栏编辑宁杲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994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要在全社会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决定;2002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作为会议主要议题之一.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视,推动了职业技术学校(院)两种证书制度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受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欢迎并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学入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就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职业能力的体现应该是职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多头认证;职业分类更新慢,标准陈旧;资格考试方式缺乏实践;法律法规不完善,存在隐患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一管理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职业分类动态更新机制;改革考评方式;加强证书质量管理;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培训》2006,(2):57-58
职业资格证书既是劳动者职业素质的证明,也是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通行证,因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开发,在职业资格鉴定中加大实践能力的权重。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也造成了发达国家之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较大差异。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范围1、实行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达国家为数不多,代表性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爱尔兰、澳洲、新西兰以及南非等英联邦国家。以色列、新加坡和韩国等亚洲先进国家也较早实行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英国为例。20世…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中存在着对职业资格证书认识不到位,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难度较大,缺乏统一的与学历文凭相沟通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工作的社会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积极推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识,加强对职业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双向沟通式的双证制;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管理。  相似文献   

13.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促进职业学校规范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时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自身特性的具体体现。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中,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手段、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加强三项建设,大力实施三项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1.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为多证书制度的实施奠定基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工作的先导和基础。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否…  相似文献   

14.
苏敏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4):70-71
一、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一) 持证上岗的职业种类不全.目前我国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达到205个,但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1838种职业数目相差甚远。不少综合管理、普通工种等岗位尚未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没有对就业者普遍提出必须具有职业资格的限制要求,导致了劳动者不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照样可以就业的非合理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5.
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模式丰富多彩,从所依据标准的角度看,有基于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基于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和基于教育的职业资格证书模式;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有统一模式、分权模式和中间模式。只有充分认识到其理论与开发技术的复杂性,才可能把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浅议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宾商职校于2004年7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确定为"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院校".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函(2004)191号通知精神,试点院校应积极探索开发并推广职业资格认证,推进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探讨中职教育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差异和区别,提出中职教育与证书制度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及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一、完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是产业现场变化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行职业资格工作体系,源自于上世纪50年代的企业工人考核,伴随经济体制转型而演变."文革"前十年和"文革"后十几年的企业工人考核实践,为制度转轨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从1993年提出建立政府指导下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开始,新时期的制度建设已经走过了10年长路.10年来,累计取得证书人数超过4 000万.从有关调查和统计分析看,目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覆盖企业劳动力的50%以上,覆盖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学生80%以上,职业范围逐步扩大,新职业、新工种开发力度也明显得到加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在数控专业学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在数控专业学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和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提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实行职业资格证书的途径,探讨了"学历证书 职业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的"工程师逼近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晓全 《职教论坛》2005,(15):17-19
宜宾商职校于2004年7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确定为“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院校”。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函(2004)191号通知精神,试点院校应积极探索开发并推广职业资格认证,推进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探讨中职教育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差异和区别,提出中职教育与证书制度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及办法。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资格制度则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通过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职业标准、职业评价与鉴定等的相互衔接,从而使学校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专业教学的过程就是职业培训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过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