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隆艳 《考试周刊》2013,(98):160-161
研究生就业关乎全社会的稳定及研究生的切身利益,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但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硕士研究生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开始呈现。本文从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认知、就业观念误区等自身层面,以及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等高校层面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并从提高硕士研究生自身核心竞争力、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等角度探讨面对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重要的议题。目前国际形势比较复杂,未来的就业压力有增大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山东建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从研究生的业务学习、教师教学和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发现研究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学习和就业压力大,导师指导力度不够,学科建设不完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完善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的统计、对在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研究了影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并提出了加强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与就业市场的结构偏差使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在栖居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的指引下,以B大学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该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呈现。研究表明,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自我呈现依据不同的情境定义呈现出多重面向。进一步分析发现,“夹缝之舞”与“背水之战”两种行动逻辑同时受制于前台的脱域表演和后台神话化身引发的身份转变,二者影响硕士研究生将资本转化为象征性权力以在就业过程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因此,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完善就业教育,注重场域信息的传递以及关照硕士研究生就业中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2021年“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项目”数据,对我国29对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工科硕士就业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到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是工科硕士的主要就业选择,但工程硕士去企业就业的比例更高,工学硕士去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比例更高;工科硕士在地区间的就业流向基本符合我国行业结构分布状况;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学用匹配度及就业起薪均较高且差异不显著,但工程硕士就业满意度略高于工学硕士。以上问题聚焦到相同学科背景下,差异有所不同,工程硕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建议根据专业性质确定工科硕士授位类型,紧密结合产业需求设置工程硕士专业,根据技术发展调整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以优化工科硕士生的分类培养模式,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及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也正遭遇着“冰峰”,从数量上看,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持续下滑;从质量上看,他们的工作意向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较大,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造成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如高校自身角色定位的模糊性、研究生大幅度扩招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消费观念”的变化、硕士研究生择业存在误区等,但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中间性与就业市场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州地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定位较高,主要体现在就业地点和单位性质两方面;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意愿强烈,但是就业信心度明显不足;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目标单一,就业能力不足;女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缺乏,就业准备不足。针对以上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促进女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双一流”高校H大学作为个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焦虑心态产生的社会性因素发现:“三重倒计时”营造了“时间紧迫”的结构性压力,“时间拉长”“时间虚无”“时间差序”“时间冲突”四种时间体验导致了硕士研究生绵绵无期的等待、虚度华年的挫败、机不可失的时间规制和分身乏术的身体争夺四种时间境遇,由此生成多样态焦虑感受;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建构了与社会时钟的“共变不同步”关系,陷入“结构性失时”的自主性缺失困境。对此,建议硕士研究生提升时间自主能力;高校制定合理的组织时间表,适度倡导个性化职业教育和时间教育;政策制定者对现有就业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并有针对性地增强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就业问题为基础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指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提升面向实际工作岗往的就业力。并围绕提高就业力探讨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就业背后的制度性根源着手,分析了造成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堪忧的深层原因。这些制度性根源主要是扩招政策影响、成本分担的培养机制、劳动力市场分割机制、资格认证制度形式化、学生资助体系不完善、西部及农村地区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用人单位的录用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这些根源导致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基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在剖析现状成因的基础上,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就如何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应当承认,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的培养机制、文科类的专业背景限制、过高的择业期望以及自身择业能力的不足,是影响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改进培养机制,加强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指导,拓展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意识,以拓宽文科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3.
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高校管理者及时调整对待硕士研究生就业态度,因时制宜建立和创新其就业机制,帮助硕士研究生充分就业,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我国各大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帮助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是党和国家关注民生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下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阐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为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提出若干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更为严峻。就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就业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分析数据来源于H大学对该校2009级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主要研究结论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大部分学生经济压力较重;实践能力培养既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培养工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农业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的优化路径,包括完善招生机制,激励有志于基层就业的学生报考农业硕士研究生;面向基层,强化农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助力基层,健全农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人才的主力军,其就业质量影响着国家各个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针对毕业生就业能力专门对广西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研究生进行调研,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总结存在的主要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的培养模式,以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其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涂晓明 《高教探索》2007,(2):117-119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个体特征,研究显示,越是凭借非自主就业方式(学校推荐和家庭社会关系)帮助其落实工作,大学毕业生就越难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大学毕业生对起薪的期望值和签约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也是影响其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张,但入学门槛不高、导师资质不齐,导致教育质量不佳的现象引起了人们关注,需要对高教研究生群体进行研究。调查以H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遵循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深入高教研究生的学习生活,通过"深描",全面呈现该专业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状况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研究表明:H大学高教研究生是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行走在大学边缘是其在场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