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南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秉承“让学子无忧求学,助学子阳光成才”的育人理念和光荣使命,着力打造全程化、针对性、发展型资助体系,竭力营造温馨、公平、励志的育人氛围,确保2014级贫困新生顺利入学、阳光成才。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群体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为了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他们成才,国家出台了助学金资助政策。国家助学金兼具资助和育人功能,资助具有救济性,育人具有教育性,多维度探析国家助学金的育人功能,利用国家助学金平台多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把握实现助学金育人功能的基本前提,使助学金育人功能充分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3.
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基于“共同体”的理论概念,探索在以“学生—高校—社会”为共同体的构架下,构建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中心、高校为育人主体、社会为育人补充的资助育人模式,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实现高校资助育人与人才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挖掘资助育人的内涵,促使高校资助体系更加成熟,是资助政策实施和资助工作开展的目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剖析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力图找出资助育人的策略和方法,要加强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科学准确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进一步推进资助体系的科学化设立、加强并完善助后教育体系,以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并促进高校资助工作公平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和收费制度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境,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稳定校园及社会和谐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经济资助这个平台,达到教育育人的最终目的,如何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教育工作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针对学生贫困问题,经济资助为千万学子求学提供了学业保障。然而,资助育人问题也逐渐显现,如资助育人理念亟需与时俱进,育人载体与过程监督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缺乏育人认知、校园文化缺少资助育人氛围和缺少资助励志标杆等问题不容忽视。研究表明,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增加资助育人元素,宣传受助励志标杆,弘扬资助育人理念,丰富资助育人载体,完善育人监督机制等必要措施,可促使资助育人工作顺利开展,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于斌  周熙 《教育评论》2022,(1):23-28
资助育人工作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发展,资助体系建设不完善、资助队伍配备不健全、学生思想引领不充分等问题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体系,能够保障高层次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创新经济资助工作内涵。高校应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等"全员"协同参与的资助育人新格局,形成资助育人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融合新路径,践行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相结合的"全方位"资助育人新理念,以切实促进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与互联网相结合,构建"筑梦真善美"资助育人微信平台,通过"温情资助""心灵花园""勤学奋斗"三个栏目,将扶困、扶志、扶智联动发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9.
张婕 《山东教育》2020,(Z2):66-69
学生资助工作是精准扶贫领域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重资助轻育人的现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需要加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的现象应同样被重视。本文从精准扶贫的视域出发,探讨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离、道德风险显现、受助学生主体功能不足和资助与育人工作相对割裂等现实问题。从增强受助学生价值认同、加强资助主体供给侧改革、优化有偿资助项目和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机制等四个层面提出思想引领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实现路径,为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等核心问题。资助育人实践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认定、合理资助、学生全面培养等环节。系统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的互动,把好资助源头奠定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基础,实施分层资助推进国家资助政策科学落实,打造育人体系实施"三全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完善评价体系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成效落实的对策,以期提高认定精准性与资助育人针对性,提高资助育人成效,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性资助育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新理念和新路径,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入校到就业的帮扶定位于学生的"解困—成人—成才"三个关联递进维度,将"扶困、扶德、扶志、扶智、扶能"作为资助育人工作内容,通过营造资助对象发展氛围环境,激发资助对象发展活力;找准资助对象情感心理结点,疏通资助对象发展障碍;紧扣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结合新资助政策体系,针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新资助观念,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通过有效途径实现资助育人,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收费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象逐渐突出。在国家、地方和高校不断健全完善的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但目前的帮困资助政策和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科学分析资助政策和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促进资助育人政策和体系的科学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为自强自立、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并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地方高校因受到理念落后、资源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资助育人工作还存在资助是资助,育人是育人"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探索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结合点,是新时期地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6.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机制不够健全、心理健康状况亟需矫正、帮扶途径不足等问题。加强资助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以勤工助学为契机,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课余实践、社会适应能力;以砺心、励志、力行教育为平台,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资助育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光华 《广西教育》2023,(17):36-39
本文分析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资助育人体系下影响思政育人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论述在资助育人体系下开展农村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提出创新资助育人管理模式、开展多元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加强受助学生自我教育等思政育人路径,形成“解困—育人—成长”的资助育人机制,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贫困定向"招生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培养"贫困定向"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贫困定向"学生的经济资助需求、人文关怀需求、发展需求三个方面阐述资助育人工作和"贫困定向"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实际工作对"贫困定向"学生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田雄心  韩开焱 《考试周刊》2013,(56):156-157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大,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以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以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以"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部委     
《教育》2009,(23)
教育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随着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进行,高校即将迎来新学子。教育部7月28日公布,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扎实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新生的资助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