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立人本教育观念是时代向德育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德育教师必须把尊重学生个性作为教育的第一要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对话式”“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努力探求行为品德成因规律,不断提升他律向自律转化过程中内化的层次,引导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自主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转变思想,与学生换位,教师从管理转向服务,学生从边缘走向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同现行的德育目标,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目前,我国学校的传统德育的时效性不强,存在局限性,表现为:一是忽视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刻板说教,而无视受教  相似文献   

3.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德育评价在德育工作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即是重中之重。德育评价不但对教师工作和学生表现具有检验、评定的作用,而且对于指导、改进教师…  相似文献   

4.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考虑如何将这门课的总体目标、具体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统一起来 ;应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方面的特点 ,并尊重德育自身规律。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 ,本文从课程定位角度 ,在四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来看,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养成过程,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知识、情感、意志、操行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有关德育本质的研究和讨论过程中,德育的主体问题争议很大,出现了“学生单一主体论”、“互为主体论”、“主体转换论”等,这些“不同主体理论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是关注我国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对单一主体中教师主体的怀疑和否定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师中心论’,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赋予每一个大学生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的任务。因而,要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提高这门课的德育实效性,需要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影响和教育学生;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创设德育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道德的魅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评价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7.
彭玮 《考试周刊》2012,(54):178-180
一、教学设计 1.活动背景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活动课是我校近年来在全校各专业各年级中专门开设的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活动过程,每周一节,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也可通过相关活动,加强学生的法纪安全意识、公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理念,培养职业素养,等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每节德育活动课的具体内容可由各个班级根据本班特点及计划自主确定。  相似文献   

8.
德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文章从现象学教育学出发,对当前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德育过程优化:丰富德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改进德育方法,运用理解、关心、尊重儿童的德育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反思德育效果,树立长远的德育效果观。  相似文献   

9.
注重教育内化 提高德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重在内化(一)德育必须重视学生内化,这是由德育过程的规律决定的。德育过程的本质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这种转化需要教师,但是,要完成这种转化,还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内化吸收。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矛盾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中,反思与构建一种互生共存的生态和谐道德观,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崭新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纵观传统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德育模式,剥夺了学生自然生态的生长机会与条件。要根本改变说教的模式,就必须尊重学生自然生态的道德体验过程,还给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让他们享有进行道德抉择、思考道德行为与后果之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认同低效的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者建构自己的品德首先要内化德育内容,而认同是内化的关键环节.但在高校德育中,由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者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德育认同效果.提高学生的德育认同效果,应优化德育内容,选择科学的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12.
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视为消极、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严重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个体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真正奏效,有赖于能否有效促发受教育者的道德体验。在大学德育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可以尝试安排开放式教学,增加实践课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和交往,利用开设选修课等形式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3.
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共同参与和构建过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独立的精神整体,然后才是受教育者和学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必然具有主体属性。德育实践中,学生并不是教师灌输、征服、改造和利用的被动的对象,而是作为德育主体性存在去主动地、能动地选择和接受德育信息,占有和享受德  相似文献   

14.
德育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德育对受教育者主体需要的忽视是德育失效的最主要原因。德育必须立足于“为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贴近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满足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教育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新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教师应注重德育,在新课程里对学生推行素质教育,渗透对被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地渗透对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同样不可忽视。德育不仅仅是政治课、语文课的事,教师要发挥集体教育的合力,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全面育人。  相似文献   

16.
个别学生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宁可接受处罚和羞辱,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德育常抓不懈,却收效甚微,我们的德育该何去何从?现行的德育言传多,身教少;认识多,践履少,使轰轰烈烈、兴师动众的德育雨过地皮湿。德育不是权威对受教育者的驯化,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德育过程要体现尊重、宽容、激励、关爱,要营造一个师生平等交往的自由氛围,给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宽松的空间。我们的困境在于,职业学校学生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明显不同的特点,但德育模式却如出一辙。职业学校的德育缺少理解和沟通,缺少人文关怀和行为帮助。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李政涛语)倾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对学生说话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一直将德育的价值取向与德育过程混为一谈。总以为只要教师把道德观念和价值概念讲给学生,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品德。实际上,受教育者从接受道德观念到形成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必须伴随着道德思维水平的提高和道德  相似文献   

19.
生态式德育的理念是借用生态智慧,将受教育者置身于其所处的德育环境中,通过回归社会生活,尊重生命、认真面对每个生命背后承载的价值,秉持和谐、人本、动态的德育观点,运用整体性、综合性的德育思维、德育活动建构高职学生的和谐人格。生态式德育是对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的一种新探索。文章浅析了生态式德育对高职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三个维度即高职学生人格体系中诸要素的和谐以及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和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李政涛语)倾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对学生说话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