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鉴于目前建筑行业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导致违背建筑职业和行业道德的事故频发的现状。如何培养具有职业责任心和职业使命感的合格的"职人",是建筑类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建筑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研究重点,分析现状及成因,提出以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的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机构。因此,在搞好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外,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拉近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工之间的距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其就业及企业的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本人在无锡新区外企的工作经历及近几年的教学感触,论述了职业院校应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王放 《科教文汇》2010,(17):183-183,185
对高职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情况。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重视道德因素,但是存在知行分离的情况;重视实现个人价值和提升自身竞争力,忽视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等社会价值;爱岗敬业精神缺乏,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责任感不强。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5,(2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精神教育要从高职院校特点出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教师示范为手段,课堂教学为渠道,实践教学为重点,校企合作为桥梁,校园文化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觉得全面发展的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觉得全面发展的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郭培凤 《科教文汇》2020,(12):132-1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社会道德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在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认知观念出现了偏差,给不良道德思潮以可乘之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认知规律的价值入手,引起社会对道德认知规律的普遍关注;然后以上海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为基础,管窥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认知规律;最后结合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特点,提出契合学生道德认知规律的针对性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语文教学应从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等方面进行教育活动,注重知识传授学习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重,实现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学生的整体道德现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认为文明修身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觉提高道德修养,推进高职院校贯彻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最终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最后,探索了高职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引导策略,即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倡导"全员德育"精神;加强网络空间里的文明修身教育;并经常性地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贾艳莉 《科教文汇》2009,(30):288-288
对知识分子来讲,博学强识固然重要,自觉追求和塑造时代文明风尚和人间道德风范才是根本。见利就忘义,失去知识分子的人间精神风范,不能以身立德的知识分子,最终为人民所唾弃,为时代所抛弃,为生活所吞没。本文从知识性职业的基本道德理想与行为规范要求进行论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张体雄 《科教文汇》2007,(10X):45-45,58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注重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优势,注重创新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解读,分析了高职学生培养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机械制造实训教学中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就能帮助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树立一个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让学生可以对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也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全面发挥工匠精神的实质性作用,最终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一个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鲁劲秋 《科教文汇》2014,(8):148-148,200
以会计文化为载体,以人文素质为内涵,提升学生职业品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深化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一大趋势。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三个要素出发,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结合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启动一系列专项教育活动,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具备文化内涵和综合职业能力,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将来服务于社会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朱丽薇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193-193,183
职业教育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必须有适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必须与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职业学校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际出发,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突出职教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了职业学校教育理念和审美教育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了创新教育理念与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24)
本文主要从培养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精神角度,探讨了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提升职业学校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全面发展建言。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本文通过分析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和校企合作的关系,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谈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问题,以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阐述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采取一些新颖的手段: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采取导师制;加强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职业素质培养逐渐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核心人才培养目标,而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思维、品质、能力、操守的集中体现,也随之在高职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此,该文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以湖北省某几所高职院校的相关实践为例,对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新时期的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