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应和效果,它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负效应是相对正效应而言的。新闻报道对被报道的对象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就是新闻报道的负效应。记者或通讯员在采写某单位或某人物时,由于种种原因,不仅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反而由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纠葛甚至官司,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分析起来,大致可归类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两类。有意识型的作者大都为专职新闻工作者或文学工作者。这类作者的文章所造成的负效应往往直接与被报道者的利益、声誉有关,报道的内容大都为名人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
林振丰 《视听纵横》2009,(4):114-114
纵观历年来新闻媒体的好新闻及在地方乃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不少是以小见大的新闻作品。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往往就是通过一件小事,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全新的时代精神、伟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门艺术。新闻传播实践也表明,受众想要了解全面的信息、多方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真正感受到新闻报道的全面、客观、公正。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衡又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理念。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树立平衡的意识。运用好平衡的原则和艺术,避  相似文献   

4.
姚兰 《新闻窗》2008,(4):37-3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总任务、总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新闻单位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把握度的观念和正确的标准,二是要能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把握准度,三是要善于在新闻宣传中体现好度。这三方面,也是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政治强,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记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洞察力表现在善于审时度势,在宏观上把握大方向,在微观上细致入微,善于挖掘事实中深层次的东西。新闻报道中的“小题大作”实际上就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或揭露社会的消极面,讲清一个道理,给读者以有意义的启迪。全国获奖好新闻《会计伢嫌我油壶小》,文章写出十一  相似文献   

6.
后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活动出现了报道价值观多元、新闻信息把关作用弱化、报道方式过度娱乐化、信息量过载等诸多问题,不仅干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也影响到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因此,从媒体角度,要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倡导新闻专业精神,利用新技术堵漏,实现"疏";从政府角度,要加强新闻立法,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公众教育,进行"导",通过"疏"与"导"的结合,妥善解决新闻报道活动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法制新闻的范围法制新闻有很广阔的报道领域。它除了具有新闻诸种特征以外,同经济、体育、文教、军事等新闻相比,有自己独立的质的规定性;有自己的采访规律,编辑规律和写作规律。什么是法制新闻?有种说法是,法制新  相似文献   

8.
最近,福建莆田一老人过斑马线时,向停车礼让的车主脱帽鞠躬的视频走红网络.当事老人、88岁的闲庆昌说,车停下等侯让他很感动,说“谢谢”怕听不到,所以脱帽鞠躬,这样内心比较平衡.网友被这个老人触动了.有的说,虽然鞠躬的少,但心存感激的人很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相似文献   

9.
旧闻翻新是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技巧。本文将旧闻翻新的技巧与方法归纳为:抓住动态,报道过去;新闻策划,推陈出新;节日盛典,追忆往昔;开设专栏,选择刊载;今昔对比,以新带旧等八种,并一一列举实例阐述,最后提出旧闻翻新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证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逻辑学中“证伪”理论分析新闻报道中的问题。文章认为,新闻报道不是“证实”的艺术,而是“发现”的艺术。记者应为报道对象规定“可证伪性;”“证伪”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追求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各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开始逐步把视角向百姓转移,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和工作,贴近群众,关注民生。这是目前社会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怀的社会精神开始得到推崇,百姓越来越关注自身生活质量所引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采编人员都要考虑新闻报道起点高低的问题。记者、通讯员往往因一些稿件写的起点低而自感不满,编辑也常因有些稿件起点低或起点过高不可信而不愿编发。那么,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把握适当的起点?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以小见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表现手法。这里的“小”,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情小,通常不起眼,比较平凡,引不起大家的注意;二是篇幅小,多则几百字,少则百八十字,属于“豆腐块”一类。这里的‘寸”,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主题重大,有着较强的普遍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寓意深刻,意义深远;二是影响较大,作品一旦见诸传媒,即会引起广泛的关注,颇有“小锤撞大钟”、“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应。“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何以运用于新闻写作呢?首先是由读者的需求决定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价值的实现,必须以读者的接受为前…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22日晚上,南方某城联防队员杨某手持钢管、警棍闯进王娟(化名)的家中,一通乱砸后,对她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毒打和强奸。期间,王娟的丈夫杨武(化名)则躲在几米外的储藏室里,没有出来阻止罪恶发生,也不敢作声,眼睁睁看着妻子遭此横祸,一个小时后才悄悄报警。10月23日,犯罪嫌疑人杨喜利涉嫌强奸被依法予以刑事拘留。①  相似文献   

15.
张静 《中国广播》2007,(9):38-39
十年前广播新闻以文字报道为主,播音员大多直接以“XX台记者XX报道”开头。当时广播新闻不需要标题,记者写稿也不拟题,顶多在年终总结或评稿时后加一个题目,以便于区别稿件。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性,没了真实性新闻也就不叫新闻了。然而看看电视、翻翻报纸,有些报道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孤立地看,似乎没啥问题,但了解一下背景,深入地进行一下分析,会发现真实的背后合有虚假的成分,经不起推敲,姑且称之为“伪真”。笔者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俞水清 《东南传播》2011,(9):153-154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已很难做到独家采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媒体们在摸爬滚打中创新出一种特殊的报道模式:即从最先一条热点新闻“源”中“翻倍”出来无数条具有同一主题范畴,却有着不同的采访对象、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观念角度的“次生”新闻。本文以新闻“克隆”现象为其作定义,其产生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新闻的多层面、多角度关注的需求性,并有利众媒体形成统一舆论合力推动社会公众事务的管理解决,同时这一新的报道模式亦面临着旧闻炒作、资讯重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最近由于要对报纸的娱乐新闻作一些评论,看了一些这方面的报纸版面。如果暂时撇开内容,就新闻的报道形式而言,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相当多的娱乐新闻没有提供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对事实中的人物的基本情况,普遍没有予以说明。 娱乐新闻首先是新闻,那么就要符合报道新闻的基本的职业要求。例如一篇题为《<海滩>走上银幕》的文章,上来就是“当艾力克葛兰的小说《海滩》出版后,马上在书评界获得一片好评……”,后面还提到好几个外国人名,这个说了什么,那个说什么,直到文章结束,也不知道文章里的一堆人名到底是“谁”,没有发生事实的时间,也没有地点。如果读者没听说过《海滩》,整个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