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而我们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是关注集群的竞争优势。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产业集群衰退的现象,很多学者从集群内出现的恶性竞争来着手进行研究,众多文献的研究表明,集群的形成是遵循某种根植性的,这种根植性在集群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但是,在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集群内的这种根植性很可能会成为集群发展的阻碍,集群原有的根植性变为集群的一种"路径依赖",现实集群的衰退也表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成长的基本途径.不同地区高新技术集群偏好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区域个性的表现,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径依赖.研究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偏好,旨在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生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区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刘明广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93-197
为了研究区域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规律,揭示其演化的内在动力来源与路径,借鉴自然界生物种群竞争与合作的共生演化思想,建立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共生演化模型,从理论上推导该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性条件,并选取东莞纺织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区域产业集群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性条件,同时还发现,区域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和集群内企业竞争与合作态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区位选择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于树江  李艳双 《中国软科学》2004,(4):120-122,119
本文在对产业集群理论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区位的成本限制、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性及空间吸聚作用机理等内容,并结合国外的实证调查,揭示了不同区位条件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总结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的传统分析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从知识粘合和知识网络搭建视角切入,构建了区域集群竞争力与知识网络链接程度之间的“超S型”关系模型,探讨了区域产业集群产业升级能力提升的知识网络构建一般路径,并通过案例分析了浙江块状经济体在突破地域“锁定”状况过程中对知识网络构建的各种尝试.本研究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区域聚集的产业集群显示出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不同集群应对应不同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为基础,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计算集群创新效率,分为全面型、技术进步型、技术薄弱型、规模经济型4类集群,再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不同情形下影响集群创新效率的7条路径,并分为全面型、环境型、聚集型,得到不同类型集群的创新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北京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唯一属于全面型,福建、贵州、重庆、湖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进步型,内蒙古、吉林、云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薄弱型,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规模经济型;(2)全面型路径适用全面型和技术进步型集群,技术薄弱型集群适合环境型路径,聚集型路径适用于技术进步型和规模经济型集群,但同一类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路径达到提高创新效率的效果;(3)集群数量、产业联盟数和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是影响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与文化的相似性以及有助于支柱产业形成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等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分别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价值链、知识链和物联网为媒介的三种协同发展路径,进而提出了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单核、多核和星形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一旦进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状态,就将在往后的演化过程中不断自我强化,形成对这种冲突状态的路径依赖,甚至被锁定在经济与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基于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路径依赖模型,以大连、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生态创新越早,产业生态发展越容易突破对原有线性生产范式的路径依赖并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区域的创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资源型区域衰退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资源型区域的转变在于摆脱路径依赖,实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的跨越。考虑到资源型区域陷入锁定的几个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从结构、功能、文化和认知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同时也提出在实现区域发展路径创新上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GVC)理论,构建了长三角出口导向产业集群攀升路径的理论框架,揭示了长三角出口导向产业集群攀升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长三角出口导向产业集群的攀升路径,即渐进式与跨越式攀升路径。指出政府应打破行政垄断、推进生产服务业发展、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强产业集群品牌塑造,以为长三角出口导向产业集群攀升路径的实施保驾护航,从而摆脱跨国企业的"俘获式"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关路径依赖与锁定的研究中存在文献信息繁多、领域学科交叉复杂、发展脉络不清晰等问题。基于科学计量的可视化技术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探析国外人文社科领域有关路径依赖与锁定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国外对路径依赖与锁定研究的发展脉络可归结为:①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政策制度-案例分析-锁定或改革-路径创造;②研究的三个热点领域:路径锁定、公司变迁、政治制度;③研究发展的三个趋势:研究层面由宏观趋向微观,研究思路从解释现象的基础研究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开发研究,研究方法由案例分析过渡到锁定模型构建。该研究系统的展示了国外路径依赖与锁定研究的全景图谱,利于研究者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轨迹和选择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文静  张朝枝 《资源科学》2019,41(9):1724-1733
旅游资源诅咒假说常在旅游研究中解释旅游发展与经济长期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但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却并不清楚。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旅游资源诅咒假说相关文献,认为资源依赖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否阻碍经济增长是判断旅游资源诅咒假说成立的基础,旅游发展的挤出效应是旅游资源诅咒假说的作用原理,而路径依赖则是旅游资源诅咒的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旅游资源价值的动态变化特征、旅游产业演化的复杂特征,结合路径依赖复合模型,建立了结合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的旅游资源诅咒演变模型。模型认为:受旅游资源丰裕度影响,旅游目的地在宏观上会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陷入发展模式锁定状态;但受旅游资源价值边界变化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在微观上会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发生层级演化及转换发展,试图通过不同发展路径重组突破旅游资源诅咒困境。本文加深了对旅游资源诅咒复杂演化过程的理解,对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路径依赖不仅表现在组织层次上,在网络层次、区域层次表现得也很明显。一个区域的持续发展在于不断地创新,其本质在于不断突破原有路径依赖的束缚、创造新的路径。通过阐述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目标与任务,揭示出区域创新网络实现路径创造的两种基本途径,说明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区域的路径创造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了我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成果和成效,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不断改革创新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却成为区域发展中各方面矛盾集中凸显的问题地区。加快经济转型是促使资源型城市尽早摆脱困境的关键,正确选择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总结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基本模式,针对城市的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选择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的主要思路,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支撑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地区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贫困易发高发的地区。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探讨该地区减贫转向特征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流域地区发展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构建了面向流域减贫与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及其空间整合分析框架。在界定黄河上游地区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的减贫转向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20年后将实现减贫转向;地理资本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仍受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较弱等方面的制约;该地区与黄河流域和全国比较发展差距在缩小,呈现区域收敛趋势,但欠发达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减贫转向和区域收敛的背景下,综合集成构建了该地区可持续减贫及由传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指导思想,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格局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湾区,其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可以兼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文章从绿色经济与绿色环境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了区域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系统回溯了全球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的绿色发展经验,总结了它们的差异性特征,形成了双赢格局背景下湾区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一般性理论模式,为临海或近海地区经济与环境建设,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爱民  陶宝  马莹莹 《软科学》2013,27(1):15-19
以郑州市部分产业集群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以企业竞争合作行为为自变量,以集群创新为调节变量,以集群可持续发展为因变量的假设模型,揭示其路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竞争合作行为对集群创新、集群可持续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反映了良好的企业竞争合作行为、持久的集群创新能力在实现集群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建立动态竞争的创新协作关系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半数以上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该类型城市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环境治理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熵值法等方法,基于资源禀赋分异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进行类型划分,解析资源禀赋、环境规制和产业路径创造交互作用关系,归纳高、中、低等级资源禀赋下环境规制对产业路径创造的影响机制,进而针对不同等级资源禀赋条件下资源型城市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结果表明:2003—2016年,黄河流域城市环境规制水平增长显著,且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总体呈现上、中、下游逐级递增态势;2003—2013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路径创造水平提升明显,但地区差异显著;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资源类和非资源类产业路径创造的影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为此,环境政策的制定和选择要考虑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对资源行业的依赖程度,科学设计精细化的环境政策,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