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研究了创新成功时间不确定条件下企业R&D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在R&D投资不对称情况下,只有当企业的投资具有上限时,企业才有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对R&D卡特尔和研发RJV两种研发合作机制的研究,发现在研发投资不对称情况下,企业趋于非合作研发的方式;当企业决定进行研发合作时,企业选择研发合作的方式取决于形成研发RJV获得的额外利润与形成研发RJV所付出的成本比较。只有当两者之差大于零时,企业才会选择研发RJV的合作方式。同时,研发成果溢出的速度也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在R&D方式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技术溢出的速度还要衡量R&D投资的未来报酬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创新成功时间不确定条件下企业R&D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在R&D投资不对称情况下,只有当企业的投资具有上限时,企业才有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对R&D卡特尔和研发RJV两种研发合作机制的研究,发现在研发投资不对称情况下,企业趋于非合作研发的方式;当企业决定进行研发合作时,企业选择研发合作的方式取决于形成研发RJV获得的额外利润与形成研发RJV所付出的成本比较。只有当两者之差大于零时,企业才会选择研发RJV的合作方式。同时,研发成果溢出的速度也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在R&D方式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技术溢出的速度还要衡量R&D投资的未来报酬水平。  相似文献   

3.
合作R&D的组织形式与虚拟研发组织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合作R&D的组织形式选择是近年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而虚拟研发组织是合作R&D在全球网络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本文首先通过经济效益与组织柔性的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研究型合资企业 (RJV)与合作研发 (COD)这两种合作R&D的组织形式 ,为企业间选择合作研发的具体组织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并探讨了合作研发组织的网络化与虚拟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供应链上存在两个上游厂商和无数个下游厂商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分析了上游一家厂商独立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与下游部分厂商构建纵向RJV的两种创新形式.进而研究纵向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活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向溢出效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会给下游企业带来明显益处,构建纵向RJV后的纵向溢出效应临界值大于上游企业独立研发时的溢出效应临界值,纵向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加入纵向RJV的下游厂商利益.为保证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应鼓励企业构建纵向RJV,并根据纵向溢出效应水平对进行研发活动的企业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5.
将企业合作研发模式分为横向合作研发和纵向合作研发,将研发模式选择过程分为研发合作和生产竞争两个阶段,并结合AHP法(层次分析法)和F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知识影响因素对合作研发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知识影响因素较小时,横向研发合作收益率小于纵向研发合作收益率;随着知识影响因素的逐渐增大,两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当超过一定值时,横向研发合作收益率大于纵向研发合作收益率。  相似文献   

6.
研发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危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而研发合作组织模式的选择对企业间研发合作的效果非常关键.总结了企业研发合作的两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对影响企业研发合作组织模式选择的知识因素和非知识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具体的决策流程,对企业决策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姜黎辉  张朋柱 《预测》2003,22(5):10-13
通过比较竞争对手的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和资金能力来分析竞争对手组建合资研发组织(RJV)的可行性。构建的模型得出结论:在竞争对手计划在相同时闾开始研发同样新产品的情况下,当竞争对手的研发能力一样或很接近时,都会有积极性进行合资研发;当研发能力不等时,竞争对手进行合资研发的决策主要受各方的营销能力的影响;一方研发能力弱,独立研发时的收益小于研发成本,无法进行合资研发;当研发能力强的一方,由于缺乏研发资金而无法独立研发时,竞争对手仍有可能邀请它进行合资研发;当研发成本高昂,各企业都无能力进行独立研发时,只要通过谈判,满足各方的预期收益,进行合资研发将是它们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时象,讨论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基于Logit模型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选择研发合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纵向产品差异框架内利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处于不同技术梯度区国家间的技术研发合作模式选择主导权归属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技术资源劣势的合作厂商拥有一定水平的自主研发能力,有助于其掌握研发合作模式选择的主导权,进而增进双方的合作深度。  相似文献   

10.
考虑一个上游企业和一个下游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分别为斯坦克尔伯格跟随者和领导者,研究合作研发情形下企业的研发水平、产品价格、产量和获利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合作研发情形相比,合作研发能够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研发水平,降低产品价格,增加产量和供应链利润,而且通过收益分配契约和相应的惩罚机制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合作研发情形下,上下游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供应链利润均随着技术溢出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企业供应链的发展促使企业合作研发寻求新的模式。分析了上下游大型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诱因及其模式选择问题,结合宝钢一上海大众激光拼焊案例,重点讨论了建立股权制合作研发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和供应链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因中方技术能力较弱,外方通常缺乏与中方组建合作研发联盟的意愿,而是选择技术转让.中方企业提高其技术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是与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然后寻求与国外企业的合作研发.本文从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角度研究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转移模式选择问题,通过建立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对外方技术转移模式选择决策的影响,得到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能够使外方选择合作研发联盟可能性增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综合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利用78家高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现代企业选择不同研发组织模式的根本动因.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源缺乏是企业进行研发合作的主要动机,而交易成本理论则有利于进一步解释不同研发合作方式存在的原因.企业选择不同的研发组织模式,是权衡资源互补所带来的收益和机会主义所导致的交易成本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创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以制造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博弈模型,并对制造商独立研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非协同合作研发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研发这三种模式进行比较,最后给出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润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企业合作研发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但技术成本过高,研发力量不足等问题一直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以福特和麦格纳国际公司的合作研发案例为基础,讨论大型汽车企业与专业化配套企业间合作研发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案例分析表明,资本参与型模式或许更适合当前中国电动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双方战略目标的相容性、核心技术的互补性以及信守承诺的可能性是伙伴选择的重要依据。最后从伙伴选择、合作模式选择、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战略联盟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电动汽车研发战略联盟的广泛实践和模式归纳基础上,为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战略联盟设定国际间研发战略联盟、国内研发战略联盟、国家间政府合作战略联盟三大类及其10种具体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合作研发的组织空间与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按照合作研发组织参与人的类型及其不同的资源禀赋特点,用集合论的语言描述了合作研发组织参与人可供选择的合作战略的集合,给出了合作研发组织参与人和参与人的战略组合空间的框架;并根据合作研发的组织一体化的水平,在分类和排队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等对现实中存在的具有典型性的合作研发组织特征进行研究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樊霞  何悦  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2011,29(5):764-770
 利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数据,研究了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密度越大、研发人员投入越多、获得的政府资助越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同时进行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活动;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具有互补性的关系,而研发投入密度是影响该互补性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但当对研发模式选择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的互补性关系较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模式下,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不平等收益分配问题直接影响了合作联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节能收益分配模型,通过Shapley值解法来解决相关利益者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为了改善Shapley值解法,本文将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风险也考虑进去,更加合理地实现收益的分配。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探讨高管团队注意力对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影响,并从企业产权性质和市场化进程两方面分组检验。通过手工收集高管团队注意力和技术获取模式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产品上的注意力越多,选择内部研发和技术购买的可能性越大;配置在智能生产上的注意力越多,选择技术购买和合作研发的可能性越大;(2)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高管团队智能产品注意力对企业选择内部研发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高管团队智能产品注意力对企业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3)高管团队智能生产注意力对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对选择合作研发模式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